亮宝 | 《天下寻宝》2024年8月11日播出藏品展示

文摘   2024-08-13 10:00   山西  

讲述收藏里的乡愁故事 · 寻找文物中的民族记忆


【清代晚期·铜鎏金十二生肖纹水滴】





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专家 续凯 点评:

其实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将动物为载体和天干地支相结合,形成了这么一套完整的纪年体系,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生肖也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和信仰当中。像著名的圆明园有十二生肖大水法的铜像,它就是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文物学院院长 青铜鉴定专家 刘雄

点评:我们现在看到比较早的动物十二生肖都刻画出来的,以动物形象来表现的,山西太原北朝时期的娄睿墓里面那个壁画上面就有描述十二生肖的一些形象,再往后就是隋代唐代的铜镜上面有明确的十二生肖的一个题材。

下面是阴刻的一个成语,写着长乐未央,这个也是吉祥寓意的。这中间应该是玉璧的一个形制,然后周边我们刚才看到了是十二生肖鎏金的,这个上面是有鎏金,然后局部鎏金有脱损,然后造成了很斑驳的一个磨损状态,再上面有这个加官进禄,也是吉祥寓意,然后我们看到还有一些多宝的纹饰,比如说银锭、犀角等等,这都是古代把一些杂宝类的给它刻画在上面,所以这一件应该来说寓意比较吉祥。然后您刚才说这个可能是明代,那这种水滴或者我们把它叫砚滴,出现也比较早,这个在考古实物里面最早见的,其实是东汉时期扬州出土的一个飞熊砚滴。高古时期这些砚滴,一般来说都做成瑞兽状,除了刚才说的飞熊,还有一些玄武的、乌龟形的,还有见得最多的是蟾蜍,那个寓意蟾宫折桂。然后到元代以后,慢慢这个水滴用途越来越多了,或者是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它这个材料也多样,然后造型也丰富起来了,除了一些动物形以外,一些人物,还有瓜果,包括还有一些您看这种鼓形的,或者弧形的慢慢都出现了,这个从造型来看这应该是元代以后比较常见的一个流行题材。一般来说明代的铜质,有一种我们说青铜材质,或者一种含锡量低一点的那种红铜,明代距今数百年,在长期自然氧化还有盘磨的这种状态之下,造成沁入骨的那种熟老感,和这个包浆不一样,这个包浆它表皮有点显脏,包括这个磨损处也没有沁入骨的那种熟老感,也就是说通过包浆来看,它这个年份其实是稍浅一些的。但是整体来看,它还是比较斑驳的一个状态,包括它之前应该通体有鎏金,然后鎏金的这个磨损状态,应该看着还是有一定的年份,所以这件东西经我鉴定,这是一个清代晚期铜鎏金十二生肖纹铜水滴真品。

估价:1万元。

【清光绪·浅绛彩二乔读书温酒器 + 清光绪·墨彩茶壶】



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 瓷器鉴定专家 左烨

点评:它不是一套,它不是用来喝茶的,这一件是个温酒器,就是俗话说的烫酒壶,然后它的器型挺多,这是一种直筒形的,还有八角形的、六角形的都有,然后它一般是由三件组成,里面应该有一个小酒杯,那我们这一件就缺了这一件,三件套里面少了一件。然后使用的时候就在这个套里头倒热水,上面放一个酒杯,然后再用盖盖上,就是这么使用的,那所以说这个茶壶和闷酒的这个器具应该不是一套。它这个装饰手法是一个浅绛彩,那么浅绛彩是在晚清的时候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瓷器装饰手法,它的灵感来自于元代浅绛的中国画的绘画方法,它也是用一种墨彩,黑的这个彩料来勾边,那么这个黑的彩料是用一种钴原料,再加一点铅,做成一种瓷器的染料,先用它来勾边,然后用一些淡绿、褐彩、淡蓝来把它填充勾染上去。



天津市文物局研究员 书画鉴定专家 邢捷

使用浅绛最早就是元代的黄公望,像最有名的就是《富春山居图》,这个在纸上表现跟在瓷器上表现效果是不一样,因为纸上还是比较好画的,我为什么说瓷器不好画,我画过,因为起码第一它不是个平面,它是一个弧形的,一边在弧上画再转圈,这个手根本把握不住,那个上色以后,感觉跟平面难度很大,会比纸上更难作画。心中有稿,这手里还得有功夫。



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 瓷器鉴定专家 左烨

点评:那么当时画浅绛彩的画师,他们一般修养都比较高,所以浅绛彩的艺术成是比较高的,然后这里面的画师也是层出不穷,那么其中这一件浅绛彩,这个画师黄汝铭也是当时的一个大家,他主要活跃在光绪跟民国初期,他擅长山水,还有仕女人物等等都是他擅长的,那么我们这一个的画面,恰恰就是黄汝铭作的仕女画面,这两个仕女我个人理解应该是二乔读书,然后后面有诗词,这样书法也是很相称的,所以我们在这一件东西里面诗书画印都相映成趣,所以这个总体来讲这是一件光绪真品。



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 瓷器鉴定专家 左烨

点评:这个墨彩它出现比较早,在康熙五彩上就有这个墨彩,但是它不是用作主要的画面颜料,一般它都是用来勾勒的,它单独运用作为一种瓷器的装饰手法,应该是在雍正以后,这个墨彩到清代晚期的时候,尤其是光绪的时候是大量烧造的,这个数量也比较多,像我们这一件就是用线描这个手法,用一些矾红跟描金来装饰,呈现这一个画面很有意境,如果展开来的话跟一幅山水画是非常相像的,所以我们说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这个茶杯上山水的画面,也是一个很怡然自得的场景。我们根据这个瓷器的装饰手法、器型、底款,我们把这一件器物断代为光绪时候的墨彩真品。

两件一起估价:1.5万元左右。

【明代晚期·和田玉匜】

天津市文物局研究员 玉器鉴定专家 施俊

点评:这个器型的名称应该叫匜,匜是水器没问题,但它的功能是礼仪用品,它早期应该是源于青铜器的造型。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文物学院院长 青铜鉴定专家 刘雄

点评:古代盥洗礼仪时候的一种礼器,因为那个时代在很多肃穆的场合之下,人都要沐浴,都要洗手,那洗手的时候有一套盥洗礼仪,《礼记》里面记载过:进盥,长者捧匜,少者捧盘。就说有一个长者拿匜舀着水给你倒,然后底下有一个年轻的用一个盘子接着水,然后您作为贵族在中间洗手,就跟自来水的道理是一样的。青铜器里面的比它大,那是实用的。

天津市文物局研究员 玉器鉴定专家 施俊

点评:这种器型到现在可以做陈列,因为我们现在家里头也富裕了,有一些小的多宝格,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陈设,那样我们就说做到文房里也很好,比如说做个小水滴也可以,再配个勺也挺好,因为很多遗传下来的东西,功能不是唯一的,它可以变换为后期所用,可以改变它原先的功能。青铜器的出现应该在西周中期,流行在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玉制的出现相对比较晚,应该在汉代以后出现的,汉代出现了玉制的、金属的,包括金银的,还有一些漆器的,像我们这件作品和田玉没有毛病,肯定是和田玉,但是我们看到它里边杂质确实很多,我们肉眼直观就能看到里边这个包裹体特别多,它那一道应该是它的绺裂,玉在生长的时候会有很多绺,我们为什么要把绺给它隐藏呢?一般做工的时候挖赃去绺,得把绺巧妙地伪装起来,因为这个我们看是整挖的,是整块大料,把它掏净了以后才看到的,它躲不开,没有办法。总体我们看这种材质属于青白玉里边比较差一点的,不是很高端的,明清两代这种器型是比较多见的,尤其在明代,明代仿前期的这个作品当中不是太好的这种材质,也做了一些仿古器,第一用这种材质做显出它的老气,因为它的颜色比较暗淡,感觉这个自身就比较老了,还不能选特别白的,特别白的那种苍老程度又欠缺了,有意就选这种材质。虽然说这个玉材不是很高端,但是我们看它的光感程度,我们看这圈回纹刻画还是相对比较精致的,是凸起的悬纹,我们一般看刻阴线的比较多,凸起的相对来讲磨工还复杂一点,那么我们在光线下看,它还是有一些凹凸不平之感,就说磨工上稍微还欠缺一点,这底是个平底,因为平底比较稳妥,包括它的这个柄相对来讲比较规整,还有我们看根据它的包浆,我们给它定的年代是明代晚期。

估价:4万元—5万元

【陈康侯·蝉趣蛙噪图立轴】



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专家 续凯 点评:

蝉是非常常用的一个题材,尤其在中国画当中,别看它小,但是往往起到一个点睛之笔。蝉是作为一种灵物来出现的,因为它栖息在树木的高处,它不食人间烟火,它吃的是露水树汁,所以蝉往往代表作者的一种心境和心态,餐风饮露,志向高洁。

天津市文物局研究员 玉器鉴定专家 施俊:

我们玉器用蝉还比较久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兴隆洼文化,距今7200年,我们出土了一个玉蝉,这个玉蝉应该说是我们已知当中最早的蝉。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文物学院院长 青铜鉴定专家 刘雄:因为蝉这种动物,它从土里爬出来,然后又能够长翅膀,也能飞起来,所以被认为是能够重生的一个代表,所以古人碰到这些比较神奇的一些动物往往会用来崇拜,所以其实青铜器上面很多动物都是人类不具备的那些功能,所以我们崇拜它,所以我们常常讲纹必有意,一定是有源头的,所以在青铜器上面就有这种蝉纹的形象了。



天津市文物局研究员 书画鉴定专家 邢捷

点评:如果我们把画家,分得不科学,如果简单分成著名、 知名、还有那些无名的,他应该属于知名,知名也不是同一档次,有小名,有比较知名,有很知名,也分几个档次。既然你看看人在去世之后,还有一千四百件这个画债没给人完成,说明当时很火。第一就是他这个活动时代,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准确的生卒年,但是可以肯定他是生活在清末到民国时期这一段,据现在一百多年,他是个画家,他这个绘画题材很广泛,他不像有的画家比较专一,他是什么都行,比较全能型的,师承关系是学清代中晚期有一个著名画家叫王素。第二就是下面这块花,刚才说了这像荷花,这不是荷花,因为这个花是陆地上的,它就不是水里的,真正水里的部分是在下部就青蛙那块,水上面这个应该都是陆地上,他画得有点让人感觉像荷花,绝对不是荷花,就是这个花蕾,还没开的这个花骨朵,这绝对不是荷花,叶子像芍药,不是,它勾白像什么呢,像月季。这个画家整个的技法是小写意,他不是纯工笔,要纯工笔他是绝对讲究,写实写生,这个小写意是什么呢,我们主要看笔墨、技巧、技法,既然是小写意,就有粗犷的地方,也有像这个蝉透明翅膀上的那个小纹路,画得也很工细,也一丝不苟,该细的地方他很细,该模糊的地方有时用写意处理,这张画从这个落款,虽然简简单单这几个字我们可以看出来,平时陈康侯落款就是这样,清秀俊俏,符合他的风格,经我鉴定这应该是一件陈康侯蝉鸣蛙噪图真迹。

估价:1.5万元。

【清道光·粉彩四美图帽筒单只】




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专家 续凯 点评:

当时的审美就是这样,因为当时妇女的形象就是这种高发髻,而且也没有刘海,然后画的是蹙眉,翻白眼,或者叫有眼无珠。

天津市文物局研究员 书画鉴定专家 邢捷:

确实有时代特征,像到了清代晚期,一个是眼眉,还有一个就是肩膀,肩膀基本上就是溜肩膀,就是没有肩膀,就是直直往下溜,那个面部表情一看就像林黛玉,就是那种多病,眼眉说得形象夸张一点,就是八点二十,搁现在从审美观点来看一点也不美。



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 瓷器鉴定专家 左烨

点评:这一件东西咱们先从器型来讲,它是一个帽筒,帽筒大概从清代嘉庆年间开始流行,主要是因为清代的官员他们都戴(顶戴花翎),所以他们回家一回家把这个帽子摘下来,因为是硬的,所以就需要有这么一个帽筒来放帽子,然后嘉庆以后这个帽筒就很流行了。大家可能会问那到了民国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剪发了,怎么还会有很多帽筒呢?正好就是民国的时候大家虽然剪发了,但是那个时候又流行戴礼帽了,男生西式流行戴礼帽,中式又喜欢戴瓜皮帽,所以也需要一个帽筒来放一下帽子。我们这一件东西咱们看它是一个粉彩,粉彩又叫软彩,它大概是在康熙时候出现的,应该在雍正跟乾隆的时候,粉彩瓷器装饰手法达到它的顶峰,在粉彩之前(瓷器)装饰手法始终是平涂的,没有阴暗相背之分,所以这个粉彩一经出现大家非常欢迎,尤其是当时国外对于这个粉彩的评价特别高,法国人把它说成是“玫瑰组瓷器”,只有高贵的玫瑰能够和它相媲美,可想而知当时受欢迎的程度。我们先看它这个款是大清道光年制款,我们再结合看它这个胎和釉,我们可以看到它这个釉不是很平整,这个是道光时期典型的一个波浪釉,民间一般叫它疙瘩釉,疙疙瘩瘩,它不是非常平滑的釉,跟之前相比相差很大。我们看它的用彩体现了道光时期很典型的风格,非常浓郁浓艳,艳得有点发俗我们说。它的绿釉深浅不一,釉彩也不是很匀称,都非常符合道光时期典型上釉粉彩的风格。这时候的瓷胎就比较粗壮,有时候(器型)还不太准。所以我们结合这一件器物的胎釉,它的瓷器装饰手法,这一件瓷器应该是清代道光时期的粉彩四美图帽筒真品。

估价:2万元—3万元。


 22:00











线

0351-8302278

15581852278



山西电视台天下寻宝官方公众号
山西广播电视台《天下寻宝》栏目。 讲述收藏里的乡愁故事 找寻文物中的民族记忆 栏目热线:0351---830227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