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流行季,PCR检测技术以其高特异性和灵敏度,成为抗击病毒的重要“前哨兵”,其检测结果作为判断感染的“金标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实验室污染导致的假阳性,给PCR检测结果带来了挑战。本文将通过一例PCR实验室污染案例,探讨污染类型和防范措施。
案例呈现
如图1所示,某日,一批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质控(Negative Control, NC)竟然也呈现阳性,同时,还有几个样本的CT值(Cycle Threshold, 循环阈值)处于结果判断的灰区。这样的检测结果无疑让人深感棘手。那这批结果是否可靠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面对如此异常的结果,当值人员感到一头雾水,不清楚污染源究竟来自何处。
案中疑云
面对这一异常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对可能的污染源进行逐一排查。以下是我们的排查过程:
扩增产物污染?
我们对扩增产物八连管进行了逐一检查,发现PCR管盖均盖严,没有管盖崩开的现象。因此,我们可以排除在扩增过程中或扩增结束后,PCR管盖未盖严或崩开导致扩增产物泄露,进而形成气溶胶污染的可能性。
试剂污染?
在试剂配置区域(一区),我们严格执行了手卫生消毒措施,并且没有混用二区(扩增区)的加样枪和吸头来配制试剂。因此,我们也可以排除试剂被污染的可能性。
标本前处理污染?
在标本前处理过程中,我们更换了枪头并使用了带滤芯的枪头来避免样本间的交叉污染。然而,在标本前处理时,我们是将分装好的生理盐水注入子弹头中,然后将其打开放在泡沫板上进行样本制备(如图2所示)。如果制备过程中剧烈地上下揉搓咽拭子,可能会导致强阳性样本溅洒出来,进而污染标本容器和安全柜,形成样本间的交叉污染或气溶胶污染。这一可能性有待我们进一步验证。
图 2
拨开迷雾
我们再次审视了扩增产物的结果,如图3所示,绿色方框圈出的B2和F4位置的CT值相对较小,说明这两个样本的病毒载量较高,属于强阳性样本。结合之前的排查结果,我们初步怀疑是标本前处理过程中强阳性样本溅洒出来污染了安全柜,并且未及时进行消杀处理,从而形成了气溶胶污染。
图 3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们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对整板标本进行了重新处理、加样、提取、点样,并更换了扩增仪进行上机扩增。复查结果显示,阴性和阳性质控均在控,总共有11个阳性样本,其中2个为强阳性样本(如图4、图5所示),与复查前的结果相符。
图 4 强阳性①号标本扩增曲线
图 5 强阳性②号标本扩增曲线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2个可能被污染的假阳性样本(如图6至图9所示),其扩增曲线出现了翘尾现象,但近似平滑的原始曲线表明其可能是由污染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图 6 可能被污染的①号标本扩增曲线翘尾
图 7 可能被污染的①号标本原始曲线近似平滑
图 8 可能被污染的②号标本扩增曲线翘尾
图 9 可能被污染的②号标本原始曲线近似平滑
真相大白
在询问搭班的实习生后,我们得知在标本前处理过程中确实有标本溅洒到安全柜台面上,并且未及时进行消杀处理。这一事实最终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标本前处理过程中强阳性样本溅洒出来污染了安全柜,形成了气溶胶污染,进而导致阴性质控被污染。
知识拓展
PCR实验室常见污染
防范措施
结 语
PCR实验室污染是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规范操作、加强培训、及时处理污染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实验室污染的风险,确保核酸检测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