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前不久,据新闻报道,某医学院附属医院破产,且欠薪10个月。此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从外部环境来看,医保支付政策的变革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随着医保控费力度的不断加大,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制度的全面推行,医院必须在有限的医保额度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稍有不慎就会面临超支风险。同时,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使得患者就医流向发生了显著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起了更多的基本医疗服务职能,而疑难重症患者则倾向于前往大型三甲医院就医,二级医院处于一种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的尴尬境地,病源被不断分流,门诊和住院人数持续下滑,收入锐减。
在内部管理方面,医院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也遭遇了瓶颈。由于地域、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吸引到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导致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缓慢,无法开展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项目,在医疗市场中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此外,医院在运营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相对滞后,进一步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
夹缝中求生存的二级医院
公立医院走向倒闭并不常见,此前,已经被曝多家二级医院拖欠薪资抑或是难以为继。
最早听到公立医院关停的消息,是在2022年,四川某二级医院关闭,当时也是因为医院连续几个月没有给职工发基本工资和缴纳社保而引发关注。
其实,二级医院的困境,早就隐藏在种种数据统计中。
2024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三级医院的门诊、住院量占医院总服务量的比重在2023年双双突破60%,而二级医院诊疗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比重从2019年的34.9%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28.64%,入院人次占医院总入院人次的比重在同一时期由39.56%连年下滑至30.74%。
那么,二级医院为何会这么难呢?
医改浪潮下,二级医院要如何生存?
在三级医疗体系之中,二级医院是符合中国医院等级标准的一类医院,在承担一定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为周边社区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服务范围广、服务种类丰富等特征。
那么,二级医院该怎么办呢?
有网友分享了一个实例:“我知道的一家二级医院,原本想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加收入,盲目地增加病床数量和设备购置,但却忽视了人才的配套和技术的提升。结果是病房空置率高,设备闲置,债务越来越多,最后陷入了财务危机。这表明二级医院不能盲目跟风,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
内容来源 | 医院管理论坛报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jinbao
审校 | 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