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张幼军:语言之花一束品赏(51)
文化
文化
2025-01-27 00:00
湖北
![]()
语言之花一束品赏(51)
张幼军
1.
寒风呼啸着穿过街巷
似乎要把世界都冰封冷藏
冷意在每个缝隙中生长
凝结在人们匆匆的脸庞
暖阳忽然闪亮登场
像一位久违的老友来访
它的金光轻柔地洒下
融化了寒冷筑起的冰墙
心情也随之变得敞亮
仿佛被注入了无尽的能量
在这冬日暖阳的怀抱里
我的灵魂也开始快乐飞翔
(选自2025年1月13日《新东西》彭书柳的诗《冬日暖阳》)
寒冷,已经占领冬日的世界。“冷意在每个缝隙中生长”;寒冷,把冷意“凝结在人们匆匆的脸庞”——应该够了吧!可是,寒冷,以为还没有制服冬日里的人们,又邀来帮凶——寒风。寒风,这是个六亲不认的家伙,恶毒地帮寒冷把人们往死里整。冬日,“寒风呼啸着穿过街巷”,无孔不入,见缝就钻。它来势汹汹,似乎要下狠手绝不留一个活口——“要把世界都冰封冷藏”。寒冷、寒风联手滥施淫威,一张狰狞可憎的面孔,令人颤栗。可恶的家伙,它们得意了,发出的狞笑声,笼罩着人间。暖阳根本不屑于动用刀枪剑戟。 只见“它的金光轻柔地洒下/融化了寒冷筑起的冰墙”——融化了?是寒冷吓得尿裤子了吧!暖阳的闪亮登场,人们那颗颗被寒冷、寒风威逼折磨的阴云密布的冰凉的心,“也随之变得敞亮”——人们感叹:我们赢了,又活过来了!“我”的感觉更为特别:“在这冬日暖阳的怀抱里/我的灵魂也开始快乐飞翔”!这首诗写了享受冬日暖阳的独特感受。我最欣赏“暖阳忽然闪亮登场/像一位久违的老友来访”这一比喻。把冬日的暖阳比作是老友,已很生动了,为什么还要称是“久违”的呢?其实,寒天里暖阳总会隔三岔五露面,怎么是久违?这里情感表达的需要,“夸张”一下,这就是意味无穷的诗了。这个“久违”下得真好。这里隐含的信息太丰富了。一些什么信息呢?让人感觉寒天似乎太过漫长、人们被冰封与世隔绝、暖阳出现之前,求助无门的苦闷绝望心情。我还很欣赏,这首现代诗很注重韵律的和谐。“巷”“藏”“长”“庞”“场”“坊”“墙”“亮”“量”“翔”,十二行诗就有十行的韵脚都落在“方部”的韵辙上。使用的是开口呼。开口呼,便于表达畅快、愉悦、开心、舒坦的情感。这首诗的基调是感受暖阳,正好运用这些韵律用了开口呼作了这样的表达。
2.
秋月筛酒,谁还在枝头上
畅饮……
晨霜,越白。
越映衬它的脸宠,越红……
(选自2025年1月18日《新东西》周春泉的诗《红叶》)
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名句,说的是枫叶经霜染而红的事吧。一千多年了,人们都随声附和地跟着杜牧诗人这么唱和。枫叶,真的是秋霜染红的么?错。今日有个叫周春泉的诗人说,哪里哟,霜天红叶,那是喝酒喝的,哪里是秋霜染的(秋霜自己又不红,如何染红别个?)。真是令人很好奇,给枫叶筛酒者,不是别个,正是秋月。您看,秋月筛酒,在枝头畅饮者谁呀?不就是枫叶吗?这枫叶呀,一喝酒就上脸,它称不上酒徒,并不胜酒力,它只不过好那么一口而已。这不?“晨霜,越白。/越映衬它的脸宠,越红”。
3.
先是村东头的“小黑”叫
接着是塆子中间的“雪豹”叫
北垴的“阿黄”、南坡的“花狸”跟着叫
……最后是村西口的“虎子”叫
仔细听,那些犬吠都透着欢快
灯,一盏接一盏亮了
串串脚步声,是那么熟悉
开门关门的吱呀声,是那么亲切
这此起彼伏的犬吠,一点也不恼人
总是在这星星眨眼、明月高挂
虫儿呢喃、夜色浓得化不开的时候
叫醒村庄,替归来的人报平安
(选自2025年1月19日《新东西》冯强生的诗《挖煤者说·报平安》)
钻到地底下挖煤辛苦不说,还危险!挖煤是高危职业。所以,挖煤者向家里人报平安是很有必要很重要的一件事儿。可是,当年没有手机,怎么报?所以,挖煤者的家里人白天黑夜总是提心吊胆。特别是在夜里,长夜难眠哪!“先是村东头的‘小黑’叫/接着是塆子中间的‘雪豹’叫/北垴的‘阿黄’、南坡的‘花狸’跟着叫/……最后是村西口的‘虎子’叫”,啊呀呀,这深更半夜的,都闹成一锅粥了,要是我,岂不烦透!换了挖煤者家里人却全然不。是了,“在这星星眨眼、明月高挂/虫儿呢喃、夜色浓得化不开的时候”,“这此起彼伏的犬吠,一点也不恼人”——这是“叫醒村庄,替归来的人报平安”哩!很默契的,挖煤者们的家里人听得狗吠,于是赶忙起身点亮灯,“灯,一盏接一盏亮了”;家人们很快听到脚步声了,“串串脚步声,是那么熟悉”,于是赶忙拉开门闩候着。一会儿,是“开门关门的吱呀声”——这是亲人今日平安上井现在已经回到家了。家人们听得归来者开门关门的吱呀声“是那么亲切”。 挖煤者们和家人们如此生活细节,如此情感微澜,好真切!夜深人静时恼人的犬吠,在挖煤者和家人听来是“都透着欢快”,为何?“叫醒村庄,替归来的人报平安”呀!夜深人静时,开门关门的吱呀声何等吵人,不啊,在挖煤者的家人听来“是那么亲切”。这些细节,这些情感的微澜,诗人凭借生活的敏锐、凭借情感的敏锐、凭借艺术的诗意的敏感,一下子就捕捉到了,不加任何“润色”,就是天然一首好诗。我特别欣赏“犬吠都透着欢快”“开门关门的吱呀声,是那么亲切”。这诗句好在,诗人都着意注入了情感。准确地说,这是诗人真切地表现了挖煤者和家人的情感。我又觉得,这诗句还不止好在真切地表现了挖煤者和家人的情感;更在于表现了,挖煤者的平安归来,他们和家人的安宁、祥和、幸福。我还觉得,诗的开首,作者着意安排的东、南、西、北、中的四乡八村的狗吠,特别不可轻易一瞥而过,这是在造气氛啊!多么热烈隆重!为迎接挖煤者平安而归,多么值得庆幸多么值得欢庆啊!然而,必须看到,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明日呢?明日复明日呢?辛酸、辛苦、矿难、家人们的白天黑夜的提心吊胆、不可预知的悲情哀痛都被这暂时的庆幸、欢庆、欢愉,被这暂时的安宁、祥和、幸福掩盖了。危机,必然在明日,或者在明日复明日……这是虚实相生的笔法吧?这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笔法吧?我说不清,我只觉得这首诗读着,极其厚重极其沉重。
4.
如果男人的工作服沾满煤粉
有了汗臭味,女人会舍近求远
去往后山坳的桃花溪
如果是在三月,溪边桃花开了
春风里下起零星的花瓣雨
那样,女人便不用肥皂或洗衣粉
让手中的黑衣泡一场花浴,反复揉搓
看溪水由浑转清,又恢复成一面镜子
照见两叶柳眉和一双好看的桃花眼
此刻,女人的笑靥也是一朵桃花
心中也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溪水……
隔天,她下井的男人清爽整洁
身上会有一股淡淡的香……
(选自2025年1月19日《新东西》冯强生的诗《挖煤者说·桃花溪》)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比如,我这个一般人,认为煤好烧、煤总是满腔热情,很值得亲近;但在一般人的情感里,比如,我这个一般人,总感觉煤老不好缠,老惹不得的,动不动就捉弄人,沾人一手的黑一身的碳灰。在我的记忆里抹不掉的是被煤灰染黑弄脏的衣服极其难得洗干净,老汰不干净水。所以,对煤我从小都是“敬而远之”的。冯强生的这首《桃花溪》写得真美,让我对煤的认知和情感增进了一步。这首诗,其实并非什么很特殊的题材,写的是洗挖煤者的工作服。大家都可以想见的,挖煤者穿的工作服“沾满煤粉/有了汗臭味”,要多么脏有多么脏:煤灰沾染,汗水侵渍泡渍,一定是汗泥结块,要多么难洗有多么难洗,一定是很难汰干净水的,甚至,恨不得不要洗,干脆扔掉算球。 可是,不啊!这脏得很难洗的工作服,挖煤出身的诗人冯强生哪舍得扔掉。诗人偏偏就要写一写洗挖煤者的工作服,不但要写一写,还用他那支奇妙的笔写洗工作服呀,洗出了诗意,写洗出了浪漫,写洗出了香味,写洗出了无限美感!这是怎样做到的呢?诗人发挥了其美妙的想象,给洗衣服的女人设计了一个桃花溪。这男人的工作服不是老沾满煤粉吗?不是脏兮兮,汗味刺鼻难闻吗?洗干净难度确也很大的。么办呢?这女人呀,可上心啦,不是拿到村前的门口塘去洗,给细伢细丫刷屎巴巴洗尿布的一池浅水死水如何洗得干净呢?也不是拿到长江去洗,那水虽大虽川流不息,但江水浊浪排空呀,又如何洗得干净噻?嗳,挖煤者的孩子他妈,“会舍近求远”,把这脏兮兮臭熏熏汗味刺鼻的沾满煤粉的工作服呀拿到后山坳的桃花溪洗去。桃花溪,因溪边长满桃树、桃树盛开桃花而得名。这香满溪流的桃花溪呀,清如明镜,多么好的水呀!桃花溪,不但名儿好而美,美而香;更因,桃花溪上落英缤纷,“春风里下起零星的花瓣雨/那样,女人便不用肥皂或洗衣粉”,清清溪水漂洗,像是得了神助,再怎么脏的衣服很容易就洗干净矣!可以想到,“让手中的黑衣泡一场花浴,反复揉搓”,在桃花溪里汰几汰,这衣服要多么干净就会有多么干净。这衣服呀,洗过汰过,您就可“看溪水由浑转清,又恢复成一面镜子”。是了,桃花溪清如明镜,照见女人好好看。洗衣女柳叶眉,桃花眼,美人胚,就像在图画中。女人眉眼儿是美的,心眼儿更是美的。不是吗?“女人的笑靥也是一朵桃花/心中也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溪水”——这是透出女人心眼儿美啊!要是心眼儿不好的女人,如何会这样“整”自己挖煤的男人呢?您完全想象不出,隔天,她下井的男人被她“整”得清爽整洁;您更想不到,她男人“身上会有一股淡淡的香”。诗,这样写洗肮脏的工作服,读着还能不觉得浪漫无比,还能不被浓郁的诗意醉倒!这是怎样的挖煤沾了一身煤灰弄得衣服汗味刺鼻脏兮兮臭熏熏的好福气的男人哟!
5.
什么是大地?
大地是树的妈妈
什么是小草?
小草是树的朋友
什么是叶子?
叶子是树的孩子
什么是露珠?
露珠是树和叶子离别时的泪
2025年1月18日
(选自2025年1月25日《新东西》周欣琳的诗《树》)
你看风中的蒲公英
像不像小小的降落伞?
噢,原来蒲公英也想尝试跳伞
你看风中的蒲公英
像不像放飞的风筝?
噢,原来蒲公英也想在天空翱翔
你看风中的蒲公英
像不像追风的少年?
噢,原来蒲公英也向往诗和远方
2024年12月26日
(选自2025年1月25日《新东西》周欣琳的诗《风中的蒲公英》)
“周欣琳,出生于2012年6月,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女孩,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喜欢大自然,喜欢动植物,喜欢跳舞、弹琴、画画和做手工,喜欢诗歌,尤其喜欢主持朗诵。总会在夜深人静时,把一天的见闻编织成一首首小诗,悄悄地写在作业本上”。看作者介绍,小姑娘周欣琳还不到13岁。在读小学六年级?或者在读初中一年级?小小年纪,满有天赋!有她写的诗为证。读周欣琳刊登在《新东西》上的两首诗《树》和《风中的蒲公英》,感觉这位小同学写诗好容易啊!她满脑子装的是诗、满眼看到的都是诗。她写诗似乎是信手而拈,落笔就来。小姑娘写的诗呀,全是比喻句。她低头看大地、看小草,抬眼看树、看树叶,就来诗:“大地是树的妈妈”——此,暗喻也!不是吗?大地给树输送水分和养料,就如妈妈给自己的孩儿哺乳,于是,树如同孩子在妈妈的喂养下健康快乐成长;“小草是树的朋友”—— 此,暗喻也!本来,小草也是大地的孩子呀,为了避免导入误区,说小草和树是兄弟,小作者稍稍变换一下,说小草是树的朋友,他们的形体确也不对等,但他们真诚相待,小草有树的遮风挡雨,人生的旅途更其平坦;树有小草的陪衬,更显高大巍峨;“叶子是树的孩子”——这一暗喻,更不言而喻啦!这母女呀,相亲相爱,相互偎依,可是呢,她们长相守,却又多离别,离别是难分难舍很伤感的,那么,她们身上的露珠便是离人泪了!读着这诗句,让人能感觉出,小姑娘确也年幼,能感觉出年幼的女孩儿对妈妈的依恋的情感心灵小世界。《风中的蒲公英》这首诗三个小节,用了三个比喻,把蒲公英比作是降落伞、比作是风筝、比作是追风的少年。一改暗喻为明喻。用明喻,还变换花样,比喻词以问句的面目呈现。这就是创造了。如果,仅仅是将蒲公英比作是降落伞、比作是风筝、比作是追风的少年,可能人们还不会觉得很新奇。也许同龄的孩子、也许稍长出了些许文学细胞的小学生、初一学生也能做到;而这首诗妙在写出了“噢,原来蒲公英也想尝试跳伞”“噢,原来蒲公英也想在天空翱翔”“噢,原来蒲公英也向往诗和远方”这样的诗句。这样的诗句又妙在何处呢?妙在,写出了顿悟的样子,很符合小小年纪观察事物的心理;妙在蒲公英在小作者的笔下成了有思想、有志向、有人生追求的阳光少年;妙在小作者的情感表达;妙在小作者不经意间运用到了托物言志、托物言情的艺术技巧。周欣琳小同学,你爱好广泛,颇有多方面的天赋,更可喜的是,你确“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你为热爱学习、热爱写作、热爱诗歌的广大少年作出了好榜样。你能“把一天的见闻编织成一首首小诗,悄悄地写在作业本上”,你总在悄悄地写,悄悄地成长,悄悄地成才、成熟。今天竟能将自己的作品公开发表在了震响全省的网上文学平台《新东西》上。小同学,厉害了!
6.
他教我骑牛
上山趴在牛背上,下山人稍后仰靠着牛背
他不读书,又不搞双抢
父亲和大哥用牛鞭子抽他
后来,我说不读书
他给我五十块,不晓得是打石头存了几久的钱
非要我去报名
当兵回来,去学校看我
还带给我一套白色运动装
让我在同学面前得瑟了好多天
……
(选自2025年1月21日《新东西》冯敏的诗《细哥》)
可是,冯敏哪,我怀疑,你在诗里写道“不读书,又不搞双抢”,你这样“目无尊长”在《新东西》这公开的平台上向世人揭你细哥顽劣“老底”,你真的就不怕气坏了你可爱的细哥?你真的就不怕你细哥揍你这“没良心”的丫头?你细哥对你有什么不好哇?你是家里的“落独女”、“小公主”呀,他是那样爱你、惯你、宠你,又是教你骑牛,又是把他自己都舍不得用的辛辛苦苦积攒的钱给你,又是给你买女孩子最喜欢的最好看的白色运动装……我看你是得瑟得忘乎所以啦,我看你是被你细哥宠坏了,被宠得“无法无天”了。你以为,反正我已经出嫁了,有老公壮胆?我看,你老公未必打得过细哥吧,人家可是在父亲和大哥牛鞭下修炼过来的,更是在解放军这所世界顶尖级的“武校”里着真习过武的啊!你可知道,从这所大学校出来的个顶个武艺高强无与伦比,你没听说抗美援朝那会儿,十八国联军都被打得屁滚尿流?动笔之前,你就没掂量掂量过?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冯敏的这首写了美好的回忆写出了真情实感的诗。
![]()
张幼军,湖北大冶市人,1948年1月出生。大冶一中退休教师。曾任黄石市首届学术学科带头人、黄石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委,省中语会会员、黄石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