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柯尊解的随笔《炮竹声中一岁除》

文化   文学   2025-01-29 00:01   湖北  



炮竹声中一岁除


柯尊解


站在闹市十层楼的凉台上,看黄昏时的风景,突然看到小区挂出了一排一排的红灯笼,我一下子被唤醒了,不觉惊呼:真的要过年啦?
小时候每到快过年的时候,祖父是必定会从遥远的金牛街,给我买回一只灯笼和几只小小的红蜡烛的。小小的灯笼和红蜡烛,那时却是我过年的企盼和喜庆。得到了小灯笼和红蜡烛,虽然我特别想要马上就把它点亮,但祖母却不许,反而把它认真地收藏起来,一定要等到除夕,等到过年。
“不过年不过节的,你举着个灯笼干什么?”她总是这样说。
于是,就天天盼着“过年”。
点亮那只灯笼,在祖父祖母的心中,其实是一个仪式,不仅仅是喜庆,还有年节的敬仰与隆重。
终于盼到除夕了,点亮我心爱的小灯笼,欢呼着走出家门。这一夜,村子里很多孩子都会举着一只亮堂堂的小灯笼,在村巷里欢呼着雀跃着——从前,山村的夜从来都是黑乎乎的,即使是冬日里天黑得早,农人也舍不得熬油点灯,天一黑,所有的孩子都被关在各家各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的夜晚都在昏黑中度过,直到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突然都把火塘的蔸子火烧得旺旺的,每个房间都会点上长明灯,孩子们举着各自心爱的灯笼走出家门,整个山村立即就被灯笼照得红光灿烂。一直在黑夜中生活的孩子,突然看见整个村子家家都是红红火火,到处都是亮亮堂堂,那喜庆就从心中升腾起来,弥漫在整个人间。
烧火与点灯,是农村人过年最重要的仪式,尤其是点灯,更是特别隆重。除夕年初一年初二,这三个晚上必须点长明灯,每个房间都有一盏灯。点灯之前,还必须先燃放一挂鞭炮,然后再点灯,仿佛像敬神一样虔诚与恭敬。
民间传说,姜子牙斩将封神,工作很是繁忙,常常要点灯工作到深夜。他的夫人却喜欢到他的灯前晃来晃去地问谁谁封的什么神,问得姜子牙很有些烦恼。终于有一次她竟问她的丈夫:“你给我封个啥神呢?”她说话的时候,口中呼出的气,把灯火弄得摇曳不定,姜子牙极不耐烦地怼她说:“你像个灯!”
后来姜子牙的夫人就做了灯神,过年燃鞭点灯的仪式,或许就是祈祷这位灯神保佑平安吧。
洒扫庭院其实也是过年的一种仪式。
每年的腊月底,我回家过年的那一天,我的叔父必会独自拿了一把大扫帚,把房前房后的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有时候,我回家正好碰见了,就想要接过叔父手中的扫帚,替他打扫。他是决不许的,在他的心中,我是回来过年的,不能让我做这些事——我在我叔父的眼神中,享受到了浓浓的长辈的疼爱。我很留恋这种享受,我更喜欢看到我的弟弟妹妹们,穿上新衣服,笑逐颜开跑来跑去的样子,我喜欢享受一家人团聚时的其乐融融。
我的叔父是很看重仪式的。
记得家里有一副雕花的插花架子,雕花板上雕着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朱红的油漆暗光闪烁,大约是土改分得的物件,极是精致古朴。平时我不知道叔父把它收藏在哪里,到了除夕这一天,叔父必定会很郑重地把它请出来,擦拭得像新的一样,陈列在堂屋的天井边,然后他会亲自摘回来天竺,桂花枝和柏枝,插在那只朱红的花架上。
这就是要过年了,插花架子阵列出来,就是辞旧迎新的仪式。
所在的仪式,即使是年年如是,却都能让我们感觉到某种特别的新鲜感,又都时刻在提醒我们,过去的都过去了,年成的丰与歉,事业的顺与逆,伤痛与失败,所有的不幸与不快,都跟冬天一起过去了,都于迎新的炮竹声烟消云散了。
过年,就是冬去春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当我们在炮竹声中迎来新年的第一轮朝阳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新的一年,一切都是新的,冰销雪融,草木返青,就连冬眠的动物,也会被过年的鞭炮唤醒,一切从此刻起,获得了新生,欣欣向荣。静静的山村,常常能够听得见后坡竹笋拔节出土的声音,那是春天的脚步声。这时候,摘一些杨树或柳树的枝条,随意地插进小堰沟潮湿的泥土里,它们也能够成活,用不了多久,它们就能成为一行绿杨垂柳,装饰着我们平凡的生活,充满生机。
这样美好的春天,就在我们的欢庆锣鼓中走来,在过年的鞭炮声,一步步向我们走过来。春天到了,人的精神也如复苏的嫩芽,总是昂扬的,振奋的。一切从头开始,重新耕耘,重新播种……

柯尊解,湖北省作协会员,曾任省作协理事、签约作家,黄石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柯尊解19岁开始文学创作,曾在《长江》、《春风》、《鸭绿江》、《北方文学》、《收获》、《小说》等文学期刊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出版长篇小说七部。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  


新东西
《新东西》推介文朋诗友最新的东西为主,除了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外,还兼顾书画、摄影等最新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