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彭书柳的随笔《梅花赋》
文化
文学
2025-02-04 00:01
湖北
梅花赋
文/彭书柳
岁在寒冬,时序递嬗,诸物凋敝,唯梅独妍。梅之态,观之则见傲骨凌霜,清逸绝俗。嗅其香,淡雅幽然,润心沁脾。余感其神,遂作此赋,以赞其高邈之节,清隽之姿。 梅之姿,卓然不凡。生于凛冬,凌寒而绽,弗与春花斗艳,不与夏荷争妍,岂同秋菊较骄。其独守幽寒,抱持孤高,值万木萧疏之时,悄然而放,若雪中灵姝,蹁跹起舞,为寂寥寒冬添几分生机,数缕希翼。瞻梅之枝,苍劲嶙峋,曲屈有致,如铁骨刚健,岂畏严霜。其叶者,绿间泛黄,薄若蝉翼,虽经霜风,兀自坚劲。至于花,妙处难言。或红若炽焰,“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苏轼之句恰绘其色,红得热烈而不失清寒;或白如霜雪,似冰肌玉骨,清冷出尘;或粉像云霞,容态万千,风姿楚楚。梅花宛如精雕细琢之珍品,花瓣重叠,参差错落,蕊心一点,黄芒耀目,恰似寒冬之日,暖人心扉。
梅之姿,外美而内韵悠长。其不畏凛冽,无惧风雪,值困厄之际,犹自昂然挺秀,绽放璀璨光华。此等坚贞不屈、傲雪凌霜之质,诚为人间之珍奇。古人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之坚忍,松柏亦弗能及。其于酷寒之中,孑然盛放,任风霜雨雪之侵凌,守一己之清逸高洁。此等精神,实为人世之典范。 梅之香,清恬且新雅,异于春花之馥郁,别于夏荷之幽淡,殊于秋菊之冷冽。其香幽微,袅袅娜娜,若远若近,似有还无,令人心醉神迷。每当朔风过处,梅香随风远扬,氤氲于空际,嗅之则忘忧释怀,神怡心旷。此香非凡物可比,诚为天地灵秀,自然厚赐。 梅之香,非徒醉人,更富深蕴。其香不为炫示,非为邀宠,旨在传布清逸高洁之性。此香乃岁月凝华,风霜涵育,为坚贞不拔精神之表征。嗅梅香者,如味人生真意,于喧嚣尘世觅得宁静与执着。 梅之魂,在其坚贞傲雪之精神。其不畏严寒,不惧风雪,虽处艰困,傲然卓立,绽绚烂华彩。此精神者,岂非世间瑰宝?梅之魂,为岁月砥砺,风霜锻铸,经磨难而坚守信念与追求。其坚忍,非一朝一夕之功,非一蹴而就之事,历岁月沉淀,风霜洗礼,方得此傲雪凌霜之性。 梅之魂,亦在其清雅高洁之品。其不随流俗,不屈权势,恒守自身之清雅高洁。此品者,诚为人世楷模。梅之魂,为文化征象,精神寄托。其清雅高洁,令人钦仰,更励人追寻内心之宁静坚守。 梅之韵,别具一格。其姿、香、魂共构独特韵味与魅力。观梅之姿,若赏雪中仙子之曼舞;嗅梅之香,如品清雅高洁之人生意趣;悟梅之魂,似学坚贞傲雪之精神。梅之韵,为自然馈赠,文化瑰宝,人世楷模。 梅之韵,于与时光交融处更显。岁月迁移,四季代序,梅每于寒冬如期绽蕊,宛如自然之精准时钟。其盛放,乃生命礼赞,亦时光颂歌。其教吾辈惜每瞬光阴,无论荣盛或凋落,皆为生命重要篇章。伴梅左右,吾等学于时光长河徐行,不惧将来,不恋过往。 梅之韵,与人文情愫相连紧密。古往今来,墨客骚人以梅为材,制无数佳篇。借梅抒怀表意,使梅成独特文化符码。于诗词歌赋间,梅常被赋坚贞、高洁、清雅诸美质,为文人精神所求之象征。人读梅诗,皆为梅韵倾心,为文人之情触动。 梅之绽,乃对逆境之抗争,亦对美善之向往。其教吾辈,任生活予多少严霜风雪,当如梅坚守内心之清雅高洁,绽自身光彩。此坚守与盛放,为对生命敬重,亦为自我价值实现。于梅身,吾等见生命坚韧与美丽,亦感文化深邃与博大。 梅之启迪,于其坚贞傲雪之精神尤著。今之世,物欲泛滥,人心浮躁。人多逐外在繁华喧嚣,忽内心宁静坚守。然梅之精神若清流,润人干涸心田。其警吾辈:于喧嚣保一份清冷孤高,于浮华守一份清雅高洁,于逆境坚己之信念追求,令生命之花于逆境绽更绚烂光芒。 梅之启迪,亦于其与时光交融处得见。其教吾辈惜每刻时光,无论盛荣或凋败,皆生命必需之章。伴梅同行,吾等学于时光长河从容行进,不畏将来,不忆过往。此对时光珍视把握,令吾辈愈惜生命瞬间,亦更坚然走向未来。 梅之韵味、精神、启迪,愿长驻吾心。愿吾等皆能如梅坚守信念追求,于喧嚣守清冷孤高,于浮华持清雅高洁,于逆境固信念追求,令生命之花于逆境绽耀目光华。 愿吾等皆能如梅绽最绚烂光彩!愿吾等皆能于岁月长河安然前行,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愿吾等皆能如梅成人间瑰宝、人世楷模与永恒精神图腾!
彭书柳,楚人,乙巳年生, 中文系毕业,公务员,曾任阳新县文联、县委办干部,浮屠党政办主任,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清泉诗社、浮屠诗联会副会长,阳新楹联、诗词、作协、书法家协会会员,在东楚网、荆楚网、人民日报APP、省市县报纸等等众多纸媒、公众号平台发表新闻、诗词、书法、楹联、散文作品,作品入列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精品集》、《中国对联集成》、《长安文苑》等等精选集,2021年荣获湖北省第16届中老年人才艺大赛诗词奖。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