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全面展示餐饮住宿行业2024年情况,展望2025年行业发展前景,中国饭店协会融媒体平台将在2025年春节前夕推出【启程2025】专题,邀请相关业态的副会长提出洞见。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中国饭店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一手集团董事长刘梅。
中国品牌 • 世界舞台
——2025中餐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饭店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刘一手集团董事长刘梅
大家好!我是中国饭店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一手集团董事长刘梅。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2025年中餐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餐出海总体概述
纵观中餐出海发展趋势,这几年以海底捞、刘一手、杨国福、蜜雪冰城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中国企业的“大航海时代”似乎已经到来。众多餐饮品牌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传播着中华美食文化,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以刘一手集团为例,自2009年开启海外征程以来,我们已在20多个国家开设了80多家分店,成为重庆火锅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展望2025年,中餐出海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
目前海外的中餐在重点地区,特别是华人较多的地区已形成了除西餐及一些本国饮食之外的第二大餐饮体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主要以粤菜、川菜、湘菜、火锅、茶饮为主。据统计,目前海外中餐门店已经发展到近70万家。海外中餐发展较快的原因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移民留学较多,移民的经济环境有所提升,缺乏其它多渠道的沟通平台,所以除了会馆、社团之外,餐饮成了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中餐出海目前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与门店数量
市场规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2年国际餐饮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了3.07万亿美元,预计2022-2027年将保持5.5%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7年有望达到4.01万亿美元。中餐国际市场规模有望从2022年的3061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44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中餐在国际餐饮的市场份额也预计将从2019年的9.9%提升1.2个百分点至2027年的11.1%。
门店数量:目前海外中国餐饮门店已经发展到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遍布包括新加坡、印尼、越南、菲律宾、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班牙、阿联酋、澳大利亚等180余个国家和地区。
(二)出海地区分布
主要地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式餐饮市场规模TOP5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占国际中餐份额17.97%)、日本(3.66%)、新加坡(2.74%)、英国(3.32%)、韩国(1.40%)。
出海首站选择:大部分品牌在出海首站上选择华人较多的东南亚和北美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出海首站选择东南亚地区的品牌占比为34.8%,选择北美地区的品牌占比为29.5%,两个地区的占比之和超过了60%。前不久,蜜雪冰城更新招股书,披露在中国内地以外已开设约4800家门店,位居东南亚市场第一。
(三)品类特征
火锅与现制茶饮:火锅、饮品、麻辣烫/冒菜等赛道有较多的品牌在海外发展出了一定规模,逐渐站稳脚跟,茶饮及火锅品牌已建立起出海先发优势。在欧洲,火锅品牌们瞄准的不只是华人消费群体。据公开数据,海底捞在亚洲的餐厅,非华人顾客占比达到70%以上;而在欧美,非华人顾客则占40%左右。
其他品类:传统正餐、传统小吃、酒吧等餐饮品类也有知名品牌进行海外布局。据公开数据,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超过10家餐厅的中餐品牌,占比仅为13%。海外营收最大的中餐品牌熊猫快餐,年收入还不到麦当劳的10%。在Brand Finance评选的2024年全球最具价值餐饮品牌榜中,中国餐饮品牌仅有海底捞和瑞幸咖啡位列其中。
(四)当下的机会与痛点
市场接受度高: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海外消费者对中国美食的接受度和喜爱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像火锅这类具有独特风味和社交属性的中餐品类,以其“麻、辣、鲜、香”的口感和热闹的用餐氛围,吸引了大量外国消费者。在西班牙,我们刘一手火锅店曾创下外国人消费比例 70% 的纪录,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攀升。
文化影响力增强:中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出海不仅满足了海外消费者的味蕾需求,更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通过品尝中餐,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进而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喜爱,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互动。
品牌化发展加速:一批有实力的中餐品牌在海外市场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如海底捞、刘一手、小龙坎、朝天门、探鱼等。这些品牌凭借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了连锁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提高了中餐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为其他中餐品牌出海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法律法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差异较大,涉及食品卫生、劳动用工、税务等方面。例如,在新加坡,我们曾因不了解当地法律而被判定为非法用工。这要求中餐企业在出海前必须充分了解和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供应链本土化难题:中餐的食材和调料具有特殊性,部分原材料在国内才能获取,但在海外运输和储存成本较高,且存在保鲜等问题。以火锅底料为例,为保证品质和口感,我们下定决心在加拿大建立底料加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此外,不同国家对食品进口的标准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
文化差异与市场适应:虽然中餐在海外受到欢迎,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饮食习惯和消费偏好存在差异。如何在保留中餐特色的基础上,适应当地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是中餐出海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一些不太能接受麻辣口味的地区,就需要对火锅底料进行适当调整,推出清淡或微辣口味的产品。
三、中餐出海未来发展趋势
(一)未来的趋势变化
消费升级与健康饮食趋势:随着海外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他们对餐饮的品质、营养和健康要求越来越高。中餐在食材搭配、烹饪方式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例如,火锅中的蔬菜、豆制品等食材富含营养,且涮煮的烹饪方式相对健康,有望吸引更多注重健康的消费者。
数字化与智能化助力: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餐出海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建立线上预订、点餐、支付系统,中餐企业可以提高运营效率,提升顾客体验。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偏好,有助于企业精准定位市场,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此外,智能化设备如自动炒菜机等的应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外人力成本高的问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中餐企业可以借助国际合作项目、文化交流活动等平台,加强与海外餐饮企业、文化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广中餐文化,拓展市场渠道。例如,与当地餐饮企业联合举办美食节、烹饪比赛等活动,提升中餐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未来面临的新挑战
竞争加剧:随着中餐出海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餐品牌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有国内品牌的相互竞争,还需要面对当地餐饮品牌和其他国际餐饮品牌的挑战。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是中餐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人才短缺:中餐出海需要既懂中餐烹饪技艺,又熟悉海外市场规则和文化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这类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中餐企业的发展。培养和引进国际化餐饮人才,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将成为中餐出海企业的重要任务。
环保意识提高: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消费者对餐饮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中餐企业需要在食材采购、能源消耗、垃圾处理等方面采取环保措施,实现绿色经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四、结束语
当前,中餐出海已经成为趋势,因为我们要跟世界交朋友,也要跟世界各地的人做生意,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餐饮品牌发力海外市场,实现品牌全球化。2025年,中餐出海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中餐出海的开拓者,我们更应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中餐在全球的传播和发展。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餐一定能够在海外市场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世界美食文化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