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话题:
接下来,
应该创作怎样的女性主义内容?
作者|Gary
即将过去的2024年,真的可以被称为「女性主义内容」元年。
近年来,女性主义思潮席卷互联网,男女对立也在因此愈发激烈。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不停地触碰女性主义话题,但总感觉隔靴搔痒,似是而非。
直到今年,国内《热辣滚烫》《出走的决心》《山花烂漫时》《好东西》等内容接连上映/上线,女性的美好、困境与出路第一次这么集中地呈现在荧幕/屏幕上,接二连三地为女性观众造了几场「美梦」。
这似乎意味着,「女性主义内容元年」来了。那么,过去所谓的「女性主义作品」为什么没有真正地表达女性主义?而今年的这些作品又为什么能称为女性主义内容?女性,到底需要怎样的女性主义作品?
电影就是梦工厂——等一下,谁的梦?
元年,即某个事物或事件开始发生的第一年。
之所以说今年才能算得上是女性主义内容元年,并不是因为这个概念才出现,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的女性内容在今年才开始集中出现。
一直以来,很多影视剧作品都带上「女性主义」的标签,将作品冠之以「大女主剧」的头衔。但细看下来,就会发现它们还是「男性的梦」。
「梦」在弗洛伊德看来,就是人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中得以实现。电影、电视剧也同样具有「梦」的功能——人们在电影、电视剧中获得的快感是现实中所缺乏的。之所以说很多所谓的「大女主剧」还是「男性的梦」,是因为这些剧(或者电影)满足的还是男性的需求。
比如,实现男性成为英雄的美梦。
在一些所谓的「大女主剧」中,女主看似清醒又独立,但实际上每次遇到困难都需要男性的帮助,所谓的成长与成功,要么靠男性要么靠奇迹。不管是天上、地下还是人间,不管是人、妖、仙还是魔,不管「大女主」们如何报仇雪恨,永远离不开男性掌权者的帮助,「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情节换汤不换药,经久不衰。
(图片来源:豆瓣)
比如,满足男性窥视女性的欲望。
在这场梦中,所谓的「大女主」仍然是被凝视的客体,在一些职场大女主剧中,表面上展现女性在职场中的拼搏,可镜头却常常聚焦于女主的外貌、身材以及与男性上司或同事之间的情感纠葛,将女主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她的美貌魅力对男性的吸引,而非其自身专业能力与坚韧意志的体现。
为男性造梦的结果,就是在现实中强化「女性特质」,让女性更好地服务于父权制社会。
大女主剧看似以女性成长为主题,实则常陷入一种怪圈。她们往往妆容精致、形象柔美,即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楚楚动人的模样,这样的女性魅力多按男性审美构建。与此同时,不管是在宫斗、复仇还是加班工作,大女主们永远离不开「爱情」的滋润,与男性的纠葛贯穿始终,并常依赖男性化解危机。这就固化了女性从属地位的观念,将女性的社会角色局限于「依赖者」之中,使得现实女性追求平等阻碍重重,难以挣脱父权制枷锁。
(图片来源:豆瓣)
以往的「所谓「大女主」内容,不过是让大女主们以念台词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自己的独立、勇敢且坚毅,在台词之外,在行为深处,她们仍然是父权社会对女性刻板印象的投射。
女性主义内容元年——
开始建造「她的梦」
现在看来,《热浪滚烫》在新年伊始上映也多了一层开启国内女性主义内容元年的意味,在接下来的这一年里,《出走的决心》《山花烂漫时》《女人世界》与《好东西》接连成为热门话题,电影、电视剧与纪录片都开始真正正视女性困境,书写女性表达,建造属于「她的梦」。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波伏娃的这句话早已经被说烂,但影视剧似乎今年才开始思考这句话。这句话强调了女性的性别角色并非完全由生理决定,而是在社会文化的塑造下形成的,许多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自我认同的困境,需要在社会的期待和个人的真实感受之间寻找平衡。
社会将女性塑造成了什么样子,又期待她们成为什么样子?毋庸置疑,是光鲜亮丽的花瓶,是任劳任怨的黄牛,是温柔顺从的绵羊,是无微不至的保姆,是乖巧听话的傀儡,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是夫唱妇随的附庸……
于是,《热辣滚烫》中的乐莹在各种关系里受尽屈辱历尽心酸;于是,《出走的决心》中的李红前半生一直将他人置于自己之上,等着哥哥出嫁,等着孩子长大,等着孩子的孩子上幼儿园;于是,《山花烂漫时》中的女孩子们13岁就要出嫁,「女娃娃读书有什么用」成为全村的共识,张桂梅的努力也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有毛病」;于是,《好东西》王铁梅作为妈妈一逾越社会规范,就遭到了全网的谩骂……
(图片来源:豆瓣)
影视界第一次这么集中地,将镜头对准女性的困境——即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太多的「既要,又要,还要」——是2024年成为女性主义内容元年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终于真正地为女性自己造梦,无关男性,只关于女性作为主体,她自己的梦。
这个梦是,女性自己也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是靠自己,不依赖任何人。于是,我们看到乐莹如何一步步依靠个人的意志登上她自己的「领奖台」;
(图片来源:豆瓣)
这个梦也是,女性是有主体性的,她应该先有自己,再有别人。于是,我们看到李红终于不再等了,她终于把户外用品放在了车上,一脚油门,从此人生变成了旷野;
(图片来源:豆瓣)
这个梦还是,女性应该与社会链接,与世界对话,而不是限于家庭之中。于是,我们看到了山里的孩子们在张桂梅的帮助下,走出大山,走出桎梏,创造更多的可能;
(图片来源:豆瓣)
这个梦更是,女性真的可以不借助男性的力量,她们彼此也能互相成就更美好的生活。于是,我们看到了王铁梅、小叶和小孩三个年龄段、三种性格的女孩如何建造了属于女性的乌托邦。
(图片来源:豆瓣)
「她」的梦,未来怎么做?
《好东西》自上映之后,虽好评如潮,但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一开始表达不满的观众,以部分男性为主,许多人往往是从听说电影是「女性主义」作品之后,便开始表达不满。后来,因为点赞关于吴柳芳的微博,邵艺辉导演成为了「背次女性」的众矢之的,女性加入了这场讨伐之战中。
纵然邵艺辉导演一再解释,仍无法平息舆论汹汹。于是,她选择了「退网」,清空了豆瓣所有状态,解散了微博粉丝群并开启了一键防护。
剧情照进现实,这一刻,拍《好东西》的邵艺辉与《好东西》中的王铁梅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互文——王铁梅因为不符合社会对妈妈的期待所以挨骂,邵艺辉因为不符合女性观众对女性主义作品导演的期待所以挨骂。
(邵艺辉豆瓣)
现实中,男性只要关怀一下女性就可以成为新闻,女性点赞了一条微博就要被骂到退网。这也许还是女性的困境——性别偏见如同顽固的阴影,在日常的琐碎里肆意蔓延。女性的任何微小举动都可能被置于放大镜下苛责评判,而男性的同等行为却常被轻描淡写或甚至被褒奖有加。
这其实也为未来女性主义作品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未来的女性主义作品可以通过细腻的叙事,展现女性在多元角色中的真实挣扎与成长,不仅仅是面对来自男性的压力,也包括女性群体内部因观念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如在这场讨伐邵艺辉导演的风波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作品应致力于打破传统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无论是对于母亲形象、职业女性形象还是女性创作者形象等,都给予更丰富、更立体的呈现,引导观众去理解和尊重女性在不同情境下的选择与行为。
同时,也可以借助作品鼓励女性之间建立起更强大的联盟,不是基于单一的性别立场去攻击或批判,而是在相互理解与包容的基础上共同对抗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让女性主义从一种口号式的表达真正转化为促进性别和谐共处的力量。
在这个被称为 「女性主义内容元年」 的开端,我们见证了女性故事在荧幕上的集中绽放,也目睹了现实中女性创作者面临的挑战。未来,愿每一部女性主义作品都能成为打破性别偏见的利刃,让她们的声音能被清晰地听见,让她们的力量得到充分地释放。
(纪录片:《她在愤怒时最美》)
1号结语
「女性必须不婚不育、雷厉风行、漂漂亮亮」,这是当下对女性主义的误解,这种误解导致现实狼烟四起。
那么女性主义应该是怎样的?也许这才是女性主义元年开启之后,内容创作者未来需要考量
的问题。
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回到最根本上还是,「她」应该是怎样的?「她」应该做怎样的梦?
《传媒1号》原班打造视频评论新号:
《主编浅度》
“ 视频号同步上线,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