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风向|《因果报应》:一个「垃圾桶」引发的印度血案

科技   2024-12-08 20:31   北京  


《1号风向》第 1619 篇

极限反转,恶有恶报。


作为今年最值得关注的印度电影之一,《因果报应》(Maharaja)成功融合了动作、悬疑和犯罪元素,在情节深度与情感共鸣上展现出极高的完成度。影片于印度本土上映后迅速走红,7月12日在Netflix上线后更是赢得全球观众的喜爱。11月29日,影片正式登陆中国内地荧幕,为更多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复杂叙事和社会隐喻的大门。


来点背景


《因果报应》的故事从一场令人震惊的开端起步,采用了悬疑片典型的开场。随后,在几分钟时间的干练叙事中,电影交代清楚了主角Maharaja的背景。他是一名理发师,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父亲。电影通过女儿Manju的视觉,讲述了父女之间的日常生活,以及Maharaja在女儿眼中的脆弱父亲形象。这种模式好像已经是近年来印度电影中常见的设定。

 

《因果报应》的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但是《因果报应》出其不意,让Maharaja家出现了第三个成员Lakhsmi。更抽象的是,Lakhsmi是一个垃圾桶,在一天突然被盗。为了找回被盗的Lakhsmi,父亲Maharaja向警察局报案。随后便引发了一个谜团,将这部电影变成了一部犯罪惊悚片。


Maharaja向警察局报案。图片来源:The Daily Star


《因果报应》通过前半部分的角色内容巧妙地交代了家庭纽带和情感的基础。作为一个生活简单、平淡无奇的理发师,Maharaja拼命为女儿的教育省钱,牺牲一切为女儿付出。这前半部分内容节奏流畅,情节层层递进,通过细腻的叙事构建了角色与观众之间的情感桥梁。中场转折处的意外反转则提升了整部电影的紧张感和吸引力,为后半部分更为复杂的情节做足铺垫。


后半部分的叙事大放异彩,导演通过非线性叙事将真相逐步揭开。看似不起眼的垃圾桶Lakhsmi,却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甚至被赋予了人性化的意义。电影通过一场场跌宕起伏的情节反转,探讨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物。观众从质疑「为什么要找回一个垃圾桶」到逐渐意识到,这个物件背后承载着情感、责任与更大的社会隐喻。这个隐喻呼应着Lakhsmi身上「利用我」的标签。


电影通过一场场跌宕起伏的情节反转,探讨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物。图片来源:The Daily Star



风向影评

不得不承认,《因果报应》导演的讲故事技巧非常出色,情节的曲折变化恰到好处。颇有深度的故事,加上令人振奋的节奏,这部电影整场下来都不会让人感觉沉闷。作为动作片,这部电影还在打斗场面开创了一个新套路:一边抱头打人,一边骑自行车逃跑,一边伤人。


打斗场景是电影的亮点。图片来源:The Daily Star


另一个亮点就是电影的非线性叙事方式,比如,当一名警官表示找到垃圾箱并不是Maharaja的真正意图时,这个悬疑点有了新的维度。最后,观众会意识到垃圾箱(Lakshmi)并不那么重要,但这个时候,观众已经完全专注于电影,试图拼凑出最关键人物Selvam的行为和他的出身,以及垃圾箱Lakshmi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外观的谜题。


非线性的剪辑让这部电影成就了观众集体头脑风暴的体验,加上复杂的场景切换,让《因果报应》收获了意料之外的高赞,并在OTT平台和影院大获成功。不仅如此,故事在挣扎和许多悬疑元素的同时,还充满了幽默。尽管结局残酷,但最后的场景并没有充满血腥,相反,它传递着一种感人的情绪。

 

没有充满血腥,电影传递着一种感人的情绪。图片来源:The Daily Star


更离奇的是,《因果报应》没有任何刻板印象中印度电影里必有的歌舞部分。但这不妨碍它把背景音乐也设计得很出色。电影配乐以爵士乐为主,符合悬疑的调性。塞尔瓦姆的开场音乐、萨巴里的死亡和死后的音乐场景都做得很好。


电影中的摄影以宽幅画面为主,甚至在单一人物的镜头中也采用了宽幅构图。这是因为,电影的大部分场景都涉及多个角色,宽幅镜头有助于呈现人物间的互动和情感联系。电影并不依赖手持镜头来制造不安的氛围,而是在动作场面中做出了精准的镜头选择,避免了过度夸张的效果,保持了真实感。

 

电影中的摄影以宽幅画面为主。图片来源:The Daily Star


《因果报应》并非完美无缺。影片中的打击声、配音的口型同步问题以及印地语配音的质量较低,让观众容易出戏。此外,影片的非线性叙事和剧情转折虽然高级,但需要耗费观众更多脑细胞才能紧跟剧情,才能理解整个悬疑背后的真相。


译者|熊雨田

编辑|卢枫

原文来源|The Daily Star

原文作者|Khan Shagor

原文发表时间|2024年7月15日

《传媒1号》原班打造视频评论新号:

《主编浅度》

 视频号同步上线,敬请关注



传媒1号
中国传媒业产学研先锋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