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南京艺术学院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燎原心语”社会美育实践团深入江苏省徐州市,积极开展“红韵徐州·非遗美育行”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实地观摩、学习体验等方式,感受徐州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赓续徐州“红色”血脉、传承徐州非遗文化,同时挖掘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弘扬与蜕变。
【关键词】红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一、背景情况
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为深刻领悟并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精髓,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的学子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个人专业素养的同时,深入社会浪潮,积极践行青年大学生的使命。在此背景下,学院“燎原心语”社会美育实践团应运而生,团队成员将专业学习与红色文化探索深度融合,开展了一系列以赓续徐州“红色”血脉、传承徐州非遗文化为主题的非遗美育行活动。
二、主要做法
(一)红色文化——铭记先烈遗志
南京艺术学院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燎原心语”社会美育实践团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建而成,涵盖学院大部分的专业方向。在项目正式开展前,团队成员多次讨论,制定观摩学习路线、成果展示方案和宣传内容路径。此外,团队成员围绕如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如何向社会展示新时代“红色”的力量,进行集体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成员们透过馆里的一件件红色物品以及先烈们的革命英雄事迹,深刻感悟到了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伟大淮海战役精神。
(二)溯古追今——楚汉文明的不朽传承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戏马台是古城徐州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历史文化遗迹之一,为历代文人寻古探幽的胜地,被誉为“徐州第一胜迹”。参观徐州民俗博物馆对了解古老徐州淳朴的民风习俗和风土人情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实地走访,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推动徐州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有责任去实地感受、去宣传传承传统文化。
(三)匠心独运——彭城非遗的璀璨绽放
在徐州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团队深入学习汉服与柳琴戏两大非遗瑰宝。汉服,承载着华夏礼仪之美,其上衣下裳的形制,彰显了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成员们亲手触摸汉服,感受其细腻的织造与精美的刺绣,仿佛穿越千年,领略古代风华。而柳琴戏,作为“拉魂腔”的魅力代表,其独特的唱腔与表演,让观众沉醉于戏曲的韵味之中。团队聆听着老艺术家们的口述历史,感受到柳琴戏背后的故事与传承,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踏足徐州古韵之地,实践团走进曹氏香包博物馆,跟随非遗传承人井秋红,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手作之间,红色精神跃然眼前,让历史的记忆在指尖生动传承。香包轻悬,香气四溢,每一缕都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致敬。
(四)守正创新——新时代征程我们共启
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潘安湖从采煤塌陷地到国家生态湿地公园的华丽转身,以及马庄香包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现代文创产品的创新飞跃。潘安湖以“守正”之姿,坚持生态修复,成就了绿水青山;马庄香包则以“创新”为翼,融合现代元素,焕发非遗新生。两者均展现了守正创新的强大力量,激励着我们传承文化精髓,勇于探索未来,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三、经验启示
(一)传承红色文化,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
本次美育项目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传承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在实地观摩和学习中,团队成员深刻理解了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伟大淮海战役精神,对徐州红色文化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融合现代元素,展现非遗文化新活力
在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同时,团队成员也看到了其传承和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需要共同努力去解决和克服。成员们一致认为在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融合现代元素。以马庄香包为例,它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现代文创产品的创新飞跃,展现了非遗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新活力。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非遗文化的传统精髓,更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通过融合现代元素,可以让非遗文化更加贴近当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传承非遗文化。
(三)进行守正创新,推动传统文化新发展
在实地观摩和学习中,团队成员发现潘安湖从采煤塌陷地到国家生态湿地公园的华丽转身,以及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都展现了守正创新的强大力量。守正意味着要坚守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而创新则意味着要勇于探索未来,不断推陈出新。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既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敢于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红韵徐州·非遗美育行”社会美育项目,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的学子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坚定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认识到未来要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用实际行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