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四美四育”美育案例(79)| 设计学院开展“熙攘为乡来,聚力乡村美”社会美育项目

文摘   2024-11-10 19:42   江苏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并对乡村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设要求。

【摘要】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专业特色融入乡村帮扶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熙攘为乡来,聚力乡村美”项目团队前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开启以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项目活动得到到了宜兴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宜兴市双桥村、白塔村、均陶研究所和太华新四军纪念馆达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举行了“思政实践基地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设计当地特色农产包装、进行网络宣传等方式,利用“艺术+传播”的手段,宣传乡村文化,展现乡村魅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 艺术设计 艺术赋能

一、背景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新路径探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对乡村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这不仅是对乡村传统产业的升级,也是对乡村文化、生态环境、社会服务等多元价值的挖掘与重塑。乡村振兴的设计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乡村居民的主体作用。设计师与乡村居民共同参与,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传统、产业特色,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乡村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化。

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避免无序开发和同质化竞争,确保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着力于乡村产业的创新升级。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手工艺等产业的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同时,鼓励乡村创新创业,支持乡村居民发展多种经营,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再者,需要注重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师要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提升乡村文化的软实力。同时,要加强乡村文化教育,培养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激发乡村文化的内在活力。此外,还强调乡村社会服务的优化。设计师要关注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供便捷、高效、人性化的公共服务,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要加强乡村社区建设,促进乡村居民的相互交流与互助合作,增强乡村社区的凝聚力。

二、主要做法

项目师生来自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工艺美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团队成员在实践活动前多次开展线上会议,讨论实践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乡村振兴调研问卷。


(一)以设计激发乡村文化新飞跃

以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乡村文化的新飞跃。南京艺术学院“熙攘为乡来,聚力乡村美”实践团队,以宜兴为首站,展开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盈川村为例的20个遍布全国的特色乡村的实践调研活动。

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以设计产物为研究对象,以文化遗产为研究中心,深入挖掘可供选用的设计思路和实践途径,并从形式与功能、文化与技艺、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对调研所得进行总结和梳理。

团队和大师方卫明的后代方薛斐进行交流探讨
团队与西渚白塔村支部书记交流

团队受到了宜兴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代表设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宜兴市双桥村、白塔村、均陶研究所和太华新四军纪念馆达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举行了“思政实践基地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举行“思政实践基地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团队在宜兴调研期间共对话三位非遗传承人,走访五个特色的乡村、三座主题性博物馆、四处名人故居,学习国家级彩陶大师葛昊翔“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均陶传承人方卫明的创新精神,感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唯吾知足”的豁达心态,了解胥锦村的红色文化建设、乾元村的绿色生态建设、西渚白塔村的非遗文化建设、丁山莲花荡的现代农业建设和双桥村的紫砂产业建设等。

参观手工艺品制作

团队聚焦“设计+非遗传承”“设计+乡村建设”“设计+党史教育”和“设计+文化学习”四种方向,共设计文创产品4套、形象ip及衍生周边5套、盲盒手办1套、景观装置1件、交互小程序1个、宜兴特色乡村宣传片1则、我们眼中的宜兴纪录片1则。利用“艺术+传播”的手段宣传乡村文化,展现乡村魅力。

国家级宣传报道
宜兴乡村振兴系列盲盒
宜兴陶瓷口袋博物馆APP设计
景观装置——村民活动中心

(二)以设计促进乡村经济再发展

将设计引入乡村振兴,不仅要考虑乡村文明精神文化寄托的传承发扬,更应落实于解决乡村发展中的具体实际问题。产业经济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为响应国务院加强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产业融合的政策趋势,团队成员结合地区特色农产品作为地方要素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强化设计创意对标产品销售的推广作用,进一步加强艺术设计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精确助力乡村经济再发展。

工作人员介绍特色陶瓷

项目团队分别在宜兴白塔村发展“白塔味道”特色农产品,打造白塔直播间,以及“八有”社区生活;在丁山莲花漾帮助打造乡村旅游的同时,推广现代农业基地,稻鸭共作的特色乡村建设模式;在乾元村结合当地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条件,重点包装宣传茶叶、陶艺等特色产品。团队重点着力于产品包装年轻化,采用色彩鲜艳的国潮配色抓人眼球,吸引消费者,进一步打开年轻化市场,扩大居民收入来源,推进地方特色产品销售,提升产品价值,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农产品包装文创产品设计

(三)以设计服务乡村生活高质量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让设计力量改善乡村生活才是本次实践的重中之重。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深刻认识到要充分运用和发挥独创、道德、情感、美学的设计力量,助力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人文景观,创新建设美丽新乡村;引导和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加入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如胥锦村般绿色生态自然村。

因此,团队除了拍摄纪录片外,还通过拍摄和分享乡村村民的日常生活,记录和展示当地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同时,改善乡村老人缺少陪伴、生活空虚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设计服务的综合带动作用,在基础设施、农房改造、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助力乡村生活高质量发展。

成员进行拍摄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是乡村振兴的智慧源泉和内在动力。只有加强乡村文化振兴,耕种文明的种子,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团队合照

三、经验启示

(一)用设计建构乡村美的共感形式

设计对于乡村的作用,不仅仅是对乡村风貌的单一美化,更是对乡村文化、生活方式及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设计师应像匠人一样,细细雕琢每一寸土地,每一座房屋,每一片田野,使之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舒适。

在乡村规划与设计中,可以借鉴传统村落的布局智慧,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建筑排列,既顺应自然地形,又便于居民生活。同时,通过引入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如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利用等,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如手工艺、农产品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建筑设计上,可以采用传统材料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既保留乡村建筑的古朴韵味,又提高建筑的耐用性和舒适度。例如,使用当地石材、木材等自然材料建造房屋,同时引入保温隔热、节能减排的现代建筑技术,使乡村建筑既美观又实用。此外,乡村美的共感形式还需要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营造。公共空间是村民交流互动、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文化广场、休闲步道、景观小品等,打造具有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公共空间,让村民在享受美好环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   

(二)用设计提升乡村美的感性表达

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间,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更是对乡村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性表达。当我们以设计的视角去审视乡村,会发现每一处风景、每一块土地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与情感。因此,如何运用设计来提升乡村的感性美,成为了我们共同探索的课题。

通过实践,团队发现,尊重乡村的原始风貌与地域特色是重中之重。乡村之美,在于其独有的自然风光、建筑形态和生活方式。在设计中,我们应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而是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内涵,保留其独特的韵味。其次,要注重设计的情感传递与人文关怀。乡村是人们的家园,是情感的寄托。在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感受,让设计成为连接人与乡村的桥梁。比如,在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供人们休息、交流的设施,如凉亭、座椅等,让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切。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观元素,如古树、老井等,来寄托人们对乡村的深厚情感。

最后,我们要倡导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乡村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设计中,我们要坚持绿色、低碳、环保的原则,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提高乡村的生态质量。

(三)用设计讲述乡村美的本土故事

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是灵魂与土地的对话,是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砾、每一棵古树,在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下,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共同编织着一个个关于乡村美的本土故事。

乡土文化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生态,这样的文化生态是漫长岁月的积淀,是无数人苦心孤诣的传承。因此,把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就要统筹保护:既要保护传统村落的风貌和格局,也要保护优秀的传统民风民俗,让乡土文化传承发展有丰厚土壤,让村民树立对乡士文化的信心,让乡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图文来源 | 设计学院
初 审|吴 同 王 鑫
审 核|雪 丽


 NUA 
南艺学工 | 为学生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等服务


南艺学工





南艺学工
为学生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