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四美四育”美育案例(91)|设计学院开展“非遗金陵竹刻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社会美育项目

文摘   2024-11-23 17:33   江苏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焕发新生。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此,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师生团队将非遗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以南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竹刻为实践载体,唤醒非遗技法,诠释南京印象;以红色文化精神为实践内容创新设计,完善红色教育体系,开展“艺术+思政”第二课堂,拓宽红色文化教育途径,打造具有可行性的思政教育范本。


【关键词】金陵竹刻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色文化教育


一、背景情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相传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凝结着地区、民族的文化特质与精神内核,是不可忽视和值得开发的审美教育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一节竹片刻初心,红色精神代代传”项目团前往南京江北金陵竹刻定山馆,开展社会美育项目。项目在传承非遗艺术、弘扬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夯实竹刻载体,拓展多元教育渠道,将红色文化精神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以“红色文化+非遗”模式探寻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融美于教,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


二、主要做法


(一)执坚定传承之笔,让“非遗”血脉相传


金陵竹刻是南京本土的非遗竹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体现了南京的地区特色。团队将非遗金陵竹刻与红色文化教育结合,既有助于红色文化在校园与社会中的传播,又有利于南京竹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团队充分运用校园网络平台和校园环境,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形成协调效应,在以非遗为实践载体,利用红色资源,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以外,在校园微信公众号推送红色文化相关文章。通过创建学校竹刻红色文化广场、建筑雕塑、校报学报、专栏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红色文化,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教育。


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共同组建“非遗+红色文化”教学创新团队,建立非遗活动与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教学师资队伍;加强红色文化课集体备课,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非遗传承教学的融合点,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积极开展教学中的微创新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发鲜活的教学语言;加强红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编制具有当地红色文化特色的竹刻教学内容,在红色教学中导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非遗文化。

(二)展锐意创新之纸,让“非遗”生生不息


在前期考察时,团队成员运用网络,线上初步了解金陵竹刻的主要内容、现今发展状况与红色文化教育的现今开展情况,并进行分析。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团队前往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与南京竹刻定山馆,梳理金陵竹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金陵竹刻在教育中的开展现状以及校园红色精神载体发展现状,研究在金陵竹刻实践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可操作性。

此外,团队进行了针对非遗与红色文化融合创新的社会调研。调研发现,金陵竹刻是中国竹刻艺坛两大流派之一,同时是以南京地区为中心的工艺美术品种,凝聚了南京本土地域性文化特质,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价值。位于南京浦口龙虎巷的金陵竹刻定山馆内陈设了大量蕴含南京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竹刻作品,馆长是金陵竹刻非遗艺术的省级传承人龙双衡。项目组成员与龙双衡老师对话,了解到金陵竹刻艺术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以及当下的制作技艺。南京本土非遗金陵竹刻艺术作为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但记录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抗争和奋斗的历史经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还需挖掘竹刻艺术作品的红色历史记忆,充分发挥竹刻文化艺术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


针对调研结果,团队对非遗金陵竹刻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进行研究,致力于拓展教育维度,在校园内开展“非遗+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活动,利用云端科技拓宽活动受众,加深广大学生对革命红色文化故事与非遗金陵竹刻的了解。


此外,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成员们还结合红色文化与南京艺术学院特色,以黄镇、陈锦章等南艺革命先辈的作品为设计灵感,设计出“红色文化系列竹刻”与“红色南艺系列竹刻”作品,并通过教学与展览的形式展现实践成果,彰显学院特色,传承红色故事。


(三)蔽开放包容之墨,让“非遗”融入校园


1、打造数字博物馆


以新媒体传播为媒介,打造集展示、教学和交流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团队设计南京艺术学院金陵竹刻艺术专属平台,通过此平台,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通过web方式,浏览、查询、下载和上传金陵竹刻的教学资源,实现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校际间交流。



2、举办“匠心璞斫,守艺传承”南京江北新区竹刻艺术展


项目团队的深美研习堂“金陵竹刻”研学班于2023年9月至11月举办,研学班采用“大师请进来、学子走出去”的形式,开展校内外实践联动,共举办8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课程,邀请省非遗项目金陵竹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龙双衡老师到校举办讲座。


学员通过研学班的集中学习和课堂实践,了解金陵竹刻的文史内涵,掌握了金陵竹刻的技法技巧,12名学生的作品入选“匠心璞斫 守艺传承”南京江北新区竹刻艺术展。



三、经验启示


(一)红色文化教育示范效应明显


项目将非遗金陵竹刻创新运用于红色文化教育中,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让学生们学习传统非遗技法,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有效宣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特色,同时实现寓教于乐,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滋养中提升文化自信。


江北新区文化馆对竹刻艺术展进行线上宣传推广,称展出的竹刻内容丰富,涵盖江北新区历史、现代文化地标、新时代科技成果等多个方面,成功将中华民族优秀的竹刻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对于传统技艺的传承。


(二)文化传承创新作用显著

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和参观,深刻体会到互动体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能够实现技术与文化的完美融合,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未来,希望通过线上博物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历史、感受红色精神。





图文来源 | 设计学院
初 审|吴 同 林 桐
审 核|雪 丽

 NUA 
南艺学工 | 为学生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等服务


南艺学工

南艺学工
为学生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