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四美四育”美育案例(78)| 设计学院开展数字化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建设美育项目
文摘
2024-11-09 18:35
江苏
【引言】文物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优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摘要】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探索组建“童心聚力”美育项目团队,依托渡江胜利纪念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儿童友好型博物馆。项目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建设现状以及儿童与家长需求,优化原有展厅,组建志愿者团队。项目强调艺科融合,通过AR、VR等技术提升教育趣味性,同时注重安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通过此项目,团队期待为儿童提供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体验,同时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作出积极贡献。【关键词】儿童友好型博物馆 艺科融合 社会美育 志愿服务国家正积极推动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为博物馆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由此红色纪念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行业正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以适应时代变迁的步伐。随着“儿童友好型”城市政策的不断深化,博物馆这一公共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开始积极响应,将“儿童友好”的理念融入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建设已经涌现出诸多成功典范。然而,这一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业界,对于“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博物馆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也存在不足,难以充分满足儿童及其家庭需求,这无疑影响了博物馆的吸引力与服务质量。面对这些挑战,红色纪念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如内容更新滞后、形式单一、互动性不足等。这些问题亟待得到有效解决,以提升博物馆的整体水平,使其不仅成为传承历史的殿堂,也成为适合儿童成长的学习乐园。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需要不断创新,结合时代特点,打造出既具有教育意义又充满趣味性的展览和活动,从而在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儿童提供寓教于乐的空间。
(一)基于渡江纪念胜利馆,深入了解博物馆现有展览及儿童需求团队多次前往渡江胜利纪念馆进行实地调研,选择不同时间点观察记录来馆参观游客的游览体验情况,衡量渡江胜利纪念馆儿童友好程度。围绕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团队与渡江胜利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交谈,并随机采访儿童游客和家长游客,收集不同群体对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意见看法。(二)积极寻求合作,助力提升现有志愿者团体服务能力团队与渡江胜利纪念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项目成员积极参与纪念馆各项活动,如讲解服务、活动策划、展览布置等,助力提升纪念馆服务质量。同时,项目成员也从中收获宝贵的实践机会和丰富历史文化资源。
在空间设计上,团队首先生成平面空间,在对展厅色彩搭配的分析后,完成立体空间的构建。一是在平面空间生成上,结合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考虑到儿童偏好具有前后层次、探索性的空间形态,在进行空间划分时,整体采用串联的方式将展厅构建起来,运用自由曲线,形成富有趣味性的柔和空间。二是在空间模型构建上,考虑到儿童对游戏、参与等方式的偏好,以及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预留数字媒体、游戏互动、亲子场景等空间。同时在内容设计上,根据展厅主题进行展品选择和交互装置的安放。三是在展厅主题划分与展品选择上,儿童展厅延续渡江胜利纪念馆常设展的主题,围绕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的历史事件展开。整个儿童展厅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入区,多放置枪炮模型和互动游戏装置。第二部分为历史讲述区,放置电子屏循环播放渡江战役的历史影像与故事。第三部分为胜利主题区,运用沉浸式场景、油画等多种方式再现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胜利的震撼场景。四是在细节设计上,从导览标志、基础设施等方面来设计。为方便儿童在博物馆中活动,儿童展厅在地面和展墙上设计两类指引和导览。地面导览中设计醒目的红色双线对展厅进行指引。墙面导览则是通过设置适合儿童身高的低矮展标和箭头,在指引的同时,起到空间展墙的分割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春风下,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它们也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吸引新一代,特别是儿童的注意力,是一项重要挑战。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提出,是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回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创新尝试,更是对城市发展政策的深刻理解。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建设一个能够吸引儿童、教育儿童、培养儿童的博物馆,具有深远意义。尽管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探索阶段,但这一概念的提出,已经激发了博物馆界的广泛思考。如何在保持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的同时,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博物馆设计者和教育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随着国家二胎、三胎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的变化为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家庭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使博物馆成为亲子教育的重要场所。中华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成年人的要求,更是对下一代的期待,这使得儿童友好型博物馆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博物馆工作者的创新思维,同时,也需要家长和儿童的积极参与。通过精心设计展览内容、互动体验和教育活动,博物馆可以成为儿童学习和探索的乐园,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建设,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它对儿童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传承中华文化和激发儿童兴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儿童在博物馆中找到乐趣,学习知识,培养情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
南艺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