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嘉一生主要從事古籍編目,他的目錄學成果包括《嘉郡圖書館藏書目錄》四卷、《天津直隸圖書館目錄》三十二卷末一卷、《國立京師圖書館普通本書目二編》《北平圖書館方志目錄二編》等。
清光緒三十年我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嘉郡圖書館成立。第二年元宵節後,譚新嘉便到該館任職,只用了十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嘉郡圖書館藏書目錄》的編制,十一月底離職。
清宣統二年譚新嘉應傅增湘邀請,入職直隸圖書館,即天津圖書館前身。他與同事一起,用了三年左右時間,完成《天津直隸圖書館目錄》[3]的編制。當時的編目者,還有周維榕、姚大中,張峻明、爨汝僖二人負責繕寫校對。此目按照四部分類法排序,卷一至六經部,卷七至十五史部,卷十六至二十三子部,卷二十四至三十二集部。附卷末:集部附錄,叢書總目。著錄項包括書名、卷數、著者、版本四項,叢書總目對嚴修捐贈圖書,著錄為“嚴捐”,標明了建館伊始藏書來源。是目編成後,還未來得及印刷,天津機構改組,譚新嘉離開了直隸圖書館,後經韓梯雲校訂,印製出版。是目為天津圖書館第一部館藏目錄,為日後各種館藏古籍目錄的編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譚新嘉在京師圖書館的編目工作始於民國七年(1918),據其《夢懷錄》記載,先是檢查館中舊藏清內閣地圖集圖畫及墨蹟和拓片,輯成目錄兩冊,後將館內後樓十餘間雜亂舊書,及國子監繩愆廳舊書一萬餘冊。他在京師圖書館的編目更具有拓荒的意義,民國七年其在日記中寫道“無日不在塵封故紙內搜素整理”,將舊書從“塵土中檢出”[4]。民國八年三月起,又開始普通書目的編目工作。歷時八年,於民國十六年完成《國立京師圖書普通本書目二編》。民國二十五年(1936)完成《北平圖書館方志目錄二編》[5]。從國立京師圖書館、北平圖書館到今日國家圖書館,巨大的藏書量,良好的館藏目錄編制體系,應從譚新嘉等第一代編目者開始,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譚新嘉在天津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從事編目之職,在藏書中留下了一些編目題記,為後人整理、研究館藏提供線索。在上海圖書館藏抄本家譜中,見其題記二則。圖書館編目員在館藏文獻中題記,是圖書館初創時期的一種特殊情況,現在編目員是不能在館藏文獻上隨便題寫文字和鈐蓋印記的。
(一)天津圖書館藏書所見譚氏編目題記
2007年全國古籍保護計畫實施,天津圖書館全面的對館藏古籍進行普查。在這次普查過程中,通過目驗館藏古籍,發現了署名“天津圖書館編目者識”的編目題記。這些題記墨筆書寫於卷首、卷末空白護葉,或寫於長方形素紙簽條上並粘貼在護葉空白處,記錄編目過程中在目錄、版本、收藏、題記等方面的整理成果,為後人研究整理提供線索。這些題記數量雖不多,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編目者的工作情況,以及其編目時間、環境、關注的內容,當時館藏情況變化等資訊。為研究天津圖書館館史、藏書史、古籍保護工作提供一手史料。筆者所見天津圖書館藏圖書中有譚新嘉題記者共10種。其中有2種題記末鈐有“譚新嘉印”,另有8種墨筆題記,或落款為“天津圖書館編目者”,或無落款,但據題記時間“宣統二年”,以及字跡筆體、題記內容可推斷為譚新嘉題記。下面依據題記時間順序,整理如下:
1.唐宋明賢百家詞一百三十一卷,明吳訥輯,明抄本。每半葉十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朱格。索書號:Z95。《靜春詞》末有梁啓超跋一則。
護葉處粘有簽條一枚,上書題記一則,末署“天津圖書館編目者識”。
2.直言篇七卷,明章黼集,明刻明遞修本。每半葉八行字數不等,黑口,四周雙邊。七冊。索書號:S635。題記末鈐“譚新嘉印”白文方印。
筆者按:此則題記編目者查閱《四庫全書總目》《天一閣藏書目》《善本書室藏書志》等藏書目錄,得出傳世數量少,提示需要珍惜,好好收藏。
3.爾雅三卷,晉郭璞注,清嘉慶十一年(1806)吳門顧氏思適齋刻本。每半葉八行十七字,白口,四周雙邊。三冊。索書號:S5609。有天津圖書館編目者過錄“光緒丙申鏡西”跋及題記。
筆者按:這則題跋記錄了館藏流通變化。據此可知天津圖書館早期藏此本至少有二部。一部為姚瑩俊(鏡西)舊藏,有其題記。當時直隸圖書館有兩處館舍,一在天津,一在保定。姚藏《爾雅》移送到保定館前,譚新嘉將姚氏題跋過錄到副本上,並記錄原本流向。據編目者題記時間“宣統二年七月初四日”,姚氏藏本在此之前已經移送到保定館。若觀直隸圖書館藏書全貌,需將天津、保定兩館舍所藏書目一起編目,方可見其全部。
4.呂氏春秋二十六卷,漢高誘注,元至正嘉興路儒學刻明修本。每半葉十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索書號:S85。卷末護葉上有墨筆題記一則。
筆者按:此則題記未署“天津圖書館編目者識”,但據題中“新嘉禾人”可知為譚新嘉墨記。
5.一齋雜著六卷,清陳梓撰,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敬泉堂刻本。每半葉九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雙邊。二冊。索書號:S5310。是書與卷末護葉處有墨筆題記二則,其一為董沛題記。
董沛題記後有譚新嘉題記,題記末鈐“譚新嘉印”白文方印。
筆者按:此則題記對舊有題跋撰者生平進行了考訂。據我們現在掌握的研究成果,可進一步補充題記內容,即董沛(1828-1895),字孟如,號覺軒,鄞縣縣城人。嗜學,好藏書。除撰有《汝東判語》六卷,還著有《兩浙令長考》《唐書方鎮志考證》《甬上明詩略》《甬上詩話》《六一山房詩集》等。
6.槐下新編雅說集十九種十九卷,清魏裔介編,清康熙周廣秋刻本。每半葉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存十六種十六卷。五冊。索書號:S5445。
7.史糾不分卷二冊,明朱明鎬撰,清抄本。每半葉八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單邊。索書號:S2825。
8.中說十卷一冊,題隋王通撰,宋阮逸注,元刻六子本。每半葉十一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二十五字,黑口,四周雙邊。索書號:Z63。
筆者按:以上三則題記,側重記錄藏書卷次殘存情況,並據書目確定版本。
9.柘坡居士集十二卷四冊,清萬光泰撰,清乾隆刻本。每半葉十二行二十三字,白口,四周單邊。索書號:S6307。卷端鈐“陳氏登善/堂書畫記”朱文長方印,有“清咸豐丙辰正揚題識”。
題記末鈐“正”“揚”,朱文方印。卷端鈐印“天津特別/市市立第/二圖書館/藏書之章”,朱文方印。
天津圖書館編目者題:
筆者按:此則題記編目者通過對著者萬光泰生平考訂,知其為乾隆元年舉人,推斷“正揚”題記“嘉慶丙辰薦舉博學鴻詞”內容有誤,應為乾隆丙辰,與袁枚同舉丙辰博學宏詞。筆者進一步考察書中藏書印“陳氏登善/堂書畫記”,為河南商丘陳崇本藏書印。
10.揚子法言十卷一冊,漢揚雄撰,晉李軌,唐柳宗元,宋宋咸等注,元刻六子本。每半葉十一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二十五字,黑口,四周雙邊。索書號:Z64。
筆者按:此則題跋意在提醒後人此書經著名藏書家收藏,且版本珍貴,要注意收藏、保管。
天津圖書館藏書中,還有1種藏書題記落款為“天津圖書館編纂者宜賓曾慶煜識”,亦附錄於此。可見,早期圖書館編目員,在編目、整理過程中若發現問題,是允許在護葉上書寫編目題記的,但並不多見。
詩經古音二卷二冊,不著撰人,清抄本。每半葉九行十七字,無格。索書號:S3337。卷端鈐白文方印“小李山房圖籍”。有清李宏信題識。
天津圖書館編目人員題識:
筆者按:此則題記編目者對此書著者進行分析判斷。他認為是宋代吳棫所作,並簡要記述了惠棟生平事蹟。此書為李宏信舊藏。李宏信字柯溪,昭文(今江蘇常熟縣)人。喜藏書,藏書室名小李山房,著有《小李山房書目》。
(二)國家圖書館藏書所見譚氏編目題記
譚新嘉在京師圖書館工作時間最長,長達二十餘年,並專事編目之職,完成了大量古籍的原始編目工作。筆者先後檢索到了國家圖書館藏有譚新嘉題記、鈐印圖書15種,主要分佈在國立北平圖書館抄藏圖書及其整理家集、譚氏遺書時候所抄寫、整理的文獻之中。
1.國立北平圖書館抄藏圖書中所見譚氏題記
民國時期國立北平圖書館據清史館藏抄錄了許多珍本方志。譚新嘉在民國十九年(1930)時對這批抄錄的方志進行了校對,朱筆校勘,落款為“館員譚新嘉初校”,偶有校勘日期,鈐“譚新嘉印”白文方印。筆者見其校勘抄自清史館的珍貴方志共有8種,包括《[乾隆]玉門縣志》《[乾隆]岑溪縣志》《[乾隆]鳳凰廳志》《[乾隆]開縣志》《[乾隆]崖州志》《[乾隆]太平縣志》《[乾隆]南籠府志》《[乾隆]蘆山縣志》。這批抄錄的方志卷末有一行格式較為統一的墨筆題記,記錄志書所據底本、刊刻時間、抄錄時間等。
(1)[乾隆]玉門縣志不分卷,佚名纂修,民國十九年(1930) 國立北平圖書館抄本。索書號:地180.147/34。卷末鈐“國家北平圖/書館珍藏”“北京圖書館藏”朱文長方印。墨筆題記一行,題“清史館舊藏寫本,民國十九年國立圖書館重鈔”。小字朱筆題“十九年一月三十燈下譚新嘉校”,“譚新嘉”處鈐“譚新嘉印”白文方印。
(2)[乾隆]岑溪縣志四卷[6],清何夢瑤纂修,清劉廷棟續纂修,民國十九年(1930)國立北平圖書館抄本。索書號:地340.209/34。卷四末鈐“國家北平圖/書館珍藏”朱文長方印, 朱文印“館員囗囗囗初校”,空格處鈐“譚新嘉印”白文方印。另有墨筆題記二行,題“清史館舊藏乾隆間刻本。民國十九年二月國立北平圖書館鈔藏。”
(3)[乾隆]鳳凰廳志二十三卷[7],清潘曙、楊盛芳修,清淩標纂,民國十九年(1930)國立北平圖書館抄本。索書號:地270.247/134。卷二十三末鈐“國家北平圖/書館珍藏”朱文長方印,朱文印“館員囗囗囗初校”,空格處鈐“譚新嘉印”白文方印。墨筆題記二行,題“清史館舊藏乾隆間刻本。民國十九年二月國立北平圖書館鈔藏。”
(4)[乾隆]開縣志不分卷,清胡邦盛纂修,民國十九年(1930)國立北平圖書館抄本。索書號:地280.251/34。《藝文》末鈐“國家北平圖/書館珍藏”朱文長方印,朱文印“館員囗囗囗初校”,空格處鈐“譚新嘉印”白文方印。墨筆題記一行,題“清史館舊藏乾隆間刻本,民國十九年二月國立北平圖書館鈔。”
(5)[乾隆]崖州志十卷[8],清李如柏修,清黃德厚纂,民國十九年(1930)國立北平圖書館抄本。索書號:地370.13/134。卷十末鈐“國家北平圖/書館珍藏”朱文長方印,朱文印“館員囗囗囗初校”,空格處鈐“譚新嘉印”白文方印。墨筆題記二行,題“清史館舊藏乾隆間刻本。民國十九年二月國立北平圖書館鈔。”
(6)[乾隆]太平縣志二卷,清鐘蓮纂修,民國十九年(1930)國立北平圖書館抄本。索書號:地280.303/34。鍾蓮序後鈐“國家北平圖/書館珍藏”朱文長方印,朱文印“館員囗囗囗初校”,空格處鈐“譚新嘉印”白文方印。墨筆小字題記一行,題“清史館舊藏鈔本,民國十九年二月國立北平圖書館重鈔。”
(7)[乾隆]南籠府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9],清李其昌纂修,民國十九年(1930)國立北平圖書館抄本。索書號:地360.149/134。卷八末朱文“館員囗囗囗初校”,空格處鈐“譚新嘉印”白文方印。墨筆小字題記二行,題“清史館舊藏乾隆間刻本。民國十九年二月國立北平圖書館鈔。”
(8)[康熙]蘆山縣志二卷,清楊廷琚、劉時遠纂修,民國十九年(1930)國立北平圖書館抄本。索書號:地280.335/32。鈐“國家北平圖/書館珍藏”朱文長方印,朱文印“館員囗囗囗初校”,空格處鈐“譚新嘉印”白文方印。墨筆題記一行,題“清史館舊藏康熙間刻本,民國十九年二月國立北平圖書館鈔。”偶見朱筆批校文字,在“顧向”條,天頭處,朱筆題“上冊,知縣表重複十一人”,等等。
所見有譚新嘉初校題記的方志,其底本均為從清史館抄錄的,據此推測其民國十九年,譚新嘉專門負責清史館鈔錄文獻的校勘、驗收。
民國時期國立北平圖書館所鈔書共233種[10],除方志外,還涉及四部圖書,所見有譚新嘉校勘題記者3種。
(1)《倘湖遺稿》十卷,明來集之撰,《附來舜和先生稿》一卷,明來繼韶撰,民國十九年(1930) 國立北平圖書館鈔本。民國二十年譚新嘉朱筆校並識。題記末鈐“志賢”朱文方印。索書號:23708。
(2)《三朝遼事實錄》十七卷總略一卷,明王在晋撰,民國二十年(1931)國立北平圖書館抄本。每卷卷末,譚新嘉對所用校本作了說明。索書號:4873。
總略、卷十至十二、十六、十七末:“此卷以國立北京大學藏傳鈔本校。”
卷一至四、七末:“此卷以國立北京大學藏傳鈔本校。又以藍絲欄傳鈔殘本校。”
卷五、六、八末:“此卷以國立北京大學藏傳鈔本校。又以藍絲欄傳鈔殘本校。又以明版殘本校。”
卷九、十三至十五末:“此卷以國立北京大學藏傳鈔本校。又以明版殘本校。”
卷十七末題記一則,末鈐“志賢”朱文方印。
(3)《明末忠烈紀實》二十卷,清徐秉義撰,民國二十年(1931)國立北平圖書館抄本。據“朱希祖抄本”鈔錄。索書號:4873。譚新嘉題記云:
2.國家圖書館藏譚氏鈔錄圖書中所見譚氏題記
譚新嘉在圖書館工作期間,一邊從事館藏編目、整理工作,一邊留心譚氏一族文獻的收集,從文獻中抄錄、整理相關資料,編印《嘉興譚氏遺書》。所見相關文獻2種。
(1)《三經見聖編輯存》二卷,明譚貞默撰,譚新嘉輯,民國二十六年(1937)譚新嘉抄本。綠絲欄,版心上鐫“行篋叢書”,下鐫“嘉興譚新嘉編”。索書號:1278。卷末譚新嘉題跋一則。題記末鈐“志賢”朱文方印,“譚新嘉”白文方印。
又一則:
筆者按:《三經見聖編》為譚新嘉民國三十五年刻印《嘉興譚氏遺書》所列待刻圖書之一。由此則題記可知,此書卷帙浩繁,且藏於日本,一時間難以整理,故列為嗣出書目,此為其抄錄節本。
(2)《先著輯存》一卷,《整書漫錄》二卷,譚新嘉編,譚新嘉抄本。索書號:96084。
筆者按:此書於每卷卷首題《碧漪集內外編補遺》,已入《碧漪續集》者,於天頭處題:“已編刻《碧漪續集》”字樣。偶有朱筆校字。概為《碧漪集》出版後,譚新嘉繼續整理先輩遺作的稿本,時間在民國元年至其去世之前,即1912-1939年。
3.其他
(1)《[康熙]弋陽縣志》八卷,清譚瑄纂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索書號:地250.85/32。卷首護葉上有譚新嘉抄錄《弋陽名宦傳》,並有題識一則。《傳》末鈐“新嘉之印”白文方印。
筆者按:譚新嘉據國家圖書館藏《[康熙]弋陽縣志》抄錄一副本,並將其列入《嘉興譚氏遺書總目》待刻書目之中,後印有《[康熙]弋陽縣志節本》,為其整理譚氏先輩著述之一。此則題記為譚新嘉到國家圖書館後第二年所題。
(2)《明發檔案》不分卷附議覆檔案,清常泰等譯,徐致喜覆閱,抄本,朱格。卷首護葉處有民國二十三年(1934)譚新嘉題記二則。題記末鈐有“譚新嘉”白文方印。索書號:2882。
筆者按:譚新嘉題記二則。其一,說明其在整理此檔案時,對卷冊進行了重新整理,將每季一冊,改為每年一冊,合併為三十四冊。其二,對文中的內容略作揭示,為閱讀者提供簡單的線索。
譚新嘉自述日記《夢懷錄》中記載其在京師圖書館工作、生活止於民國十七年,是年因國內政局形勢變化,京師圖書館封鎖了善本書庫、唐人寫經室、四庫全書室等,只留普通書庫,應付閱覽。其後,譚新嘉在京師圖書館編目工作及其生活情況不得而知。這些編目題記為我們研究譚新嘉民國十七年以後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史料,尤其是可對其民國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六年的工作管窺一斑。譚新嘉在京師圖書館工作二十餘年,其始終任編目之職,國家圖書館藏書中或有其更多遺留的題記,還待進一步收集、整理。
(三)上海圖書館藏書所見譚氏題記
上海圖書館藏年譜中有譚新嘉題記者2種。這兩種年譜均為抄本,抄寫時間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
1.《黃侍郎公年譜》三卷,清顧鎮輯,民國二十三年(1934)許氏杏蔭堂抄本。索書號:P長53102。卷末有譚新嘉朱筆題記一則,末鈐“譚新嘉印”朱文方印。
按:此抄本據國家圖書館藏本抄錄。
2.《嚴廉訪年譜》一卷[11],清嚴金清撰,抄本。四周單邊,十行二十一字,黑口,版心上題“嚴廉訪年譜”及頁碼,左側板框外印有“國立北平圖書館鈔書紙”。索書號:404535。卷末有譚新嘉、許穀人朱筆題記,一同書於末頁。譚新嘉題跋在後,每行低一格。許穀人題跋在前,每行低二格。
筆者按:譚新嘉題記落款“乙亥立冬”是指民國二十四年(1935),可知此本在民國二十四年已經抄錄完成,譚新嘉發現其中的錯誤之處,出校記改正之。又據許穀人題記可知,此書為其二十年前跟隨父親到北京時,請人鈔錄。由此推之,此本或為譚新嘉據國家圖書館藏本抄錄,並以題記形式指出原書本文“靖海”之誤,當為“靜海”,非抄錄錯誤。1956年,許穀人將此冊捐贈給上海圖書館。
譚新嘉參與館藏文獻徵集,主要是在直隸圖書館期間。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直隸提學使盧靖以“保存國粹,宣傳文化,輔助學校教育,增長社會知識”為宗旨,開始籌建直隸圖書館。轉年六月九日,正式開館,館址在直隸學務公所內。直隸圖書館是我國早期開辦的公共圖書館之一。宣統二年(1910)二月,三十七歲的譚新嘉應傅增湘的邀請,乘船北上來到天津,擔任天津圖書館提調。是年,在河北公園內與學務公所毗連處的洋樓獨立門戶,開始大批量的購買新書,擴大館藏。在編目之余,譚新嘉參與了忻氏舊藏與莊和庵藏書的選購。
清宣統三年(1911)他協助傅增湘完成忻氏舊藏的收購。忻寶華(約1882-?),字虞卿,齋號暇嬾齋,嘉興人,學者、藏書家。有《澹庵書目》。藏書印有“嘉興忻氏”“嘉興忻氏曾藏”“嘉興忻虞卿氏三十年精力所聚”。是年,忻寶華約四十歲,經葛星槎介紹,傅增湘派譚新嘉到嘉興,第一次購得忻氏舊藏三千冊左右,約費貳千三百餘元;同時,譚新嘉又購兩三處零星舊書,約費壹百數十元。這是忻氏舊藏第一批入藏天津圖書館。其中包括《至元嘉禾志》等珍貴文獻,書中鈐“嘉興忻虞卿氏三十年精力所聚”白文方印。
譚新嘉參與的第二次古籍選購工作,是購藏其同鄉莊和庵舊藏。莊和庵由南京到天津,欲出售祖上舊藏,其中雖多善本,但索價高,經過四個月的商談,都未能達成購買協議。直到中秋前後,最終議定五千元的價格,先付壹千元定金,中秋過後到南京點收藏書。但因武昌起義購書取消,天津圖書館與莊和庵舊藏擦肩而過。
譚新嘉刊刻圖書以收集整理家族先輩詩文遺稿為主。他三十歲後即在圖書館工作,日日與書為伴,從事編目。同時,以收集整理先人著述為業,名其刻書室為“承啟堂”。他早年就已留心先輩詩文輯錄,光緒乙巳入嘉郡圖書館工作,朝夕流覽諸家文集,遇有夾載先人詩文、互相投贈之作,便摘錄抄訂。後入直隸圖書館,所見圖書益富,在編校之餘,他廣搜先人遺句逸文,抄積成帙。先後刊刻了《碧漪集》《碧漪續集》《碧漪三集》《嘉興譚氏遺書》。
(一)刊刻家集《碧漪集》《續集》《三集》
譚新嘉於宣統三年秋九月刊刻了第一部家集,即《碧漪集》四卷。《碧漪集》體例仿明王氏《深溪集》,浦江戴氏《建溪集》編撰,即內編“先著輯存”,外編“名賢投贈詩文”。是書正編收錄譚昌言、譚貞默、譚貞良、譚瑄、譚吉璁、譚孚尹6人詩文,外編收錄名賢投贈詩文。取名曰《碧漪集》,源自朱彝尊《懷鄉口號》中“碧漪坊里譚公齋”之句。卷首有魯寶清序,卷末譚新嘉跋。卷端開列《碧漪集內外編採用書目》70種,每首詩文末列其出處。
入京師圖書館工作後,譚新嘉繼續整理先輩遺作,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先後刊刻了《碧漪續集》二卷,卷首《碧漪集內外編採用書目》計26種。《碧漪三集》四卷,卷首《碧漪三集內外編採用書目》計62種。此三集列入《嘉興譚氏遺書十種》中。
卷前《嘉興譚氏遺書總目》中開列“嗣出圖書”共4種,即譚貞默撰《三經見聖編》一百八十卷卷首四卷;譚貞默撰《埽庵詩存》一卷;譚吉璁撰《[康熙]延綏鎮志》六卷;譚瑄撰《[康熙]弋陽縣志足本》八卷。這4種待刻圖書中,譚貞默撰《埽庵詩存》一卷,《[康熙]弋陽縣志節本》二卷首一卷,付梓;而《三經見聖編》《[康熙]弋陽縣志足本》,因卷次浩繁、版本等原因未能付梓。
(三)譚新嘉編著簡目
筆者所知譚新嘉一生編著圖書14種,分類列簡目於下,以備詳考。
1.著作
(1)《嘉興譚氏家譜》不分卷,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慎遠義莊刻本。
(2)《先叔文問梅公事略》不分卷,清光緒間(1875-1908)慎遠義莊刻本。
(3)《譚其瑜墓誌》不分卷,民國二十二年(1933)刻石。
(4)《西山紀遊》不分卷,民國間(1912-1939)稿本。
(5)《清宮紀遊》不分卷,民國間(1912-1939)抄本。
(6)《增補鶴魚軒雜存》不分卷,民國間(1912-1939)抄本。注:為浙江嘉興譚氏家譜增補材料。
(7)《夢懷錄》不分卷,譚新嘉抄本。
2.編纂
(1)《碧漪集》《碧漪續集》《碧漪三集》(詳見上文)。
(2)《嘉興譚氏遺書》十種(詳見上文)。
(3)《近代六十名家畫傳》不分卷,清末至民國初年(1851-1921)抄本。
(4)《嘉興譚埽庵祭酒貞默著述目錄》不分卷,民國二十四年(1935)嘉興譚氏承啟堂藍印本。
(5)《崇效寺牡丹花名記附南海東北隅諸景》不分卷,民國間(1912-1939)抄本。
(6)《先著輯存》一卷,《整書漫錄》二卷,譚新嘉稿本。
3.摘錄:
(1)《[康熙]弋陽縣志節本》,清譚瑄纂修,譚新嘉摘錄,民國八年(1919)譚新嘉抄本。
譚新嘉作為老一輩圖書館古籍工作者,一生從事古籍編目工作,在古籍編目、圖書校勘、文獻徵集、編印圖書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並取得一定的學術成果。對其學術活動進行整理研究,不僅推進館藏編目歷史、館藏目錄體系、館藏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還將為學界在近代圖書館史、藏書史、圖書館學人研究等方面提供新的史料。
[1]譚新嘉.夢懷錄.民國文獻資料叢編·近代人物年譜輯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文中涉及譚新嘉1877-1928年生活經歷均據《夢懷錄》記載。
[2]董馥榮.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所抄書綜述,《文津學志》2020年第14輯,124-136。
[3]譚新嘉、韓梯雲等.天津直隸圖書館書目三十二卷末一卷[M].民國二年(1913)鉛印本。
[4]譚新嘉.夢懷錄.民國文獻資料叢編·近代人物年譜輯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第頁。
[5]譚新嘉.北平圖書館方志目錄二編[J].圖書季刊,1936年第3期。
[6]董馥榮.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所抄書綜述,《附表: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所抄書目錄》此條底本說明漏著“清史館舊藏乾隆間刻本”。
[7]董馥榮.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所抄書綜述,《附表: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所抄書目錄》此條底本說明漏著“清史館舊藏乾隆間刻本”。
[8]董馥榮.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所抄書綜述,《附表: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所抄書目錄》此條底本說明漏著“清史館舊藏乾隆間刻本”。
[9]董馥榮.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所抄書綜述,《附表: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所抄書目錄》此條底本說明漏著“清史館舊藏乾隆間刻本”。
[10]董馥榮.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所抄書綜述,《文津學志》2020年第14輯,124-136.
[11]陳先行 郭立暄.上海圖書館善本題跋輯錄附版本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5,第205葉。上海圖書館館善本題跋真蹟.上海辭書出版社,第五冊,2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