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活(31)| 哀牢山为何开启“劝退”模式?因为有宝藏!

文摘   文化   2024-10-10 13:51   德国  

白水简介:

  • 复旦大学本、硕、博(软件工程)

  • 第一届䇹政学者:秦惠䇹-李政道基金会

  • 软件集成方案架构师
    供职于全球第一大企业管理软件公司

  • 曾荣获年度最佳ABAP培训师称号

  • 小说《白水边缘人》《流浪狗阿黄》

  • 住在德国海德堡……附近的农村……

  • 喜欢阅读、写作、骑自行车……,
    当然还有撸代码!

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有条件的,请在文末点一个“在看”!

大家好,我是白水。
国庆期间,被网友称为现实版“云南虫谷”的哀牢山地区,开启了“劝退”模式。
央视新闻都出来发话了,叫大家一定要“听劝”,勿存侥幸心理,生命安全第一!


其实,除了安全因素之外,哀牢山很多地方还是军事禁区,当地只有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在那里;最重要的是,那里也有很多的宝藏!

说出来你们可能都不相信:当年哈尼族人在村子里修了一条石子路,从越南过来走亲戚的族人马上盯上了它,因为路面上铺的全是宝石!


如果大家还是不相信,那就让我请出今天的嘉宾——“人民友好使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位德国老爷爷,来今日说法……

哦,不对,应该是现身说法!

往期回顾:


这位老爷爷的名字叫卡尔-海因茨·嘉斯 (Karl-Heinz Gass),今年已经 84 岁了。
  • 1988 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红星”勋章;

  • 2005 年,对外友协授予嘉斯先生“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他还被新任德国全权大使——邓洪波先生,邀请去柏林参加了国庆 75 周年庆典。

邓洪波大使与嘉斯先生


好了,废话少说,让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让我们来看看哀牢山那泼天的宝藏!

本文摘自嘉斯先生的书《在雷神与巨龙之间》的第八章:

在哀牢山寻找沉睡的丰富宝藏
注:本文引用的文章及图片,
已获得嘉斯先生的授权


先做一段回顾:2000 年,我的丹内费尔斯(Dannenfels)老乡——沃尔夫冈·霍夫迈斯特教授,在村子里找我谈话,请我再次访华时专门打听一下和当地有关宝石机构建立联系的事情。
原因是,霍夫迈斯特教授此前多次去越南调查研究;收集到的信息说明,边境地区可能有储量巨大的宝石矿。

我在北京同李小林(时任友协副会长)和韩光明博士(时任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总经理)谈了这件事。
一个大问题是,怎样才能安排霍夫迈斯特教授去云南进行“地质之旅”?
我们联系了曾在海德堡留学的国土资源部邹星处长。在部里谈过不少次后,终于弄明白了哪些机关和组织主管此事。

这其中就包括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心的主任由张蓓莉教授领导,她是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夫人。

赴滇进行宝石科考前在北京会见友协李小林女士
在北京国土资源部与邹星处长和沃·霍夫迈斯特教授合影


因为我们必须进入军事禁区,所以还需要特批。
我的朋友韩博士扮演了开门者的角色,因为他与云南省会昆明方面的关系对我们和这个项目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有省政府的特批,但也必须有地方当局和少数民族有关单位的同意。
为取得全部文件,我用了近两年时间。原因之一是,这些地区本不准许外国人进入。


2002 年 10 月,时机终于成熟。
我和沃尔夫冈·霍夫迈斯特教授,跟杨·卡尼斯博士(为伊达—奥伯斯坦各宝石公司工作的宝石专家)一起飞赴北京,与各负责部门再次商谈后转飞昆明。
韩博士也在昆明参与进来。省会已经做好一切准备。

我们被从机场接到旅馆,接着讨论今后7天的日程安排,然后陈勋儒副省长接见。顺便提一句:云南是个面积比德国还大的省份。

与云南省副省长陈勋儒在一起,左为韩博士

第二天一大早出发。4 辆越野车、熟悉当地情况的司机、安保人员、昆明的地质学家以及一个电视摄像组和我们同行。
越野车沿着狭窄的危险山路行驶,穿过路旁一米高的野草和灌木,越过湍急的河流,河谷里就蕴藏着历经数千年的红宝石。
有几次夜里山体滑坡堵塞住道路,不得不动用履带挖掘机开路。
有几次,我们的越野车半个车轮悬在千米深渊之上。霍夫迈斯特先生说:“我再也不敢往下看了。”
大山深谷里的小村镇里,身着五颜六色传统服装的少数民族经营着漂亮多彩的小市场。
还有一大片法国修士在 16 世纪开辟的葡萄园,种植着酿造红酒的葡萄。


经过三个小时名副其实的生死之旅,我们抵达哀牢山。

山高 2000 至 3500 米,从西藏经云南直到越南绵延 500 公里。在宽达 20 公里的山脉脚下,红河蜿蜒流过。

哀牢山的壮观山景

危险的遭遇


地质学家们估计,宝石矿位于滇西南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毗邻的地区;依据是,过去当地人经常找到一些宝石,引起轰动。
这里位于两大重要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界处,7000 万年前地壳在高温高压之下形成折皱,目前地下活动依然活跃,岩石被向上挤压。
在这个过程中,宝石,特别是红宝石和绿宝石也连带向地表移动。
然而,不论此处沉睡的财富多么令人欢欣鼓舞,有一个因素却是抹不掉的:这些矿藏都埋藏在人称“天梯”的层层梯田之下,这些梯田可达 2500 米的高处,几年前已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换句话说,可以露天开采的地方少之又少,而地下开采又会非常昂贵。

泰国人丢弃的采掘点见证了过往年代对宝石的痴迷
专家们在哀牢山利用地图研究矿藏位置,右为伊达-奥伯斯坦的杨·卡尼斯博士
世界文化遗产与宝库并存:在千年梯田(又称“天梯”)之下沉睡着宝石
农民戴永泽(音译)自豪地展示一块精美宝石

宝石也需要挑拣分类

冒着热带天气探宝

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宝石历经数千年奋力向上重见天日


一年之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宝石之旅”。
这次也考察了多年以前泰国人在这里(非法)采掘的地点。他们显然与当地人或犯罪分子发生过冲突。
无论现在还是过去,宝石总是令人大发奇想,这也表现在下面这个发生在哈尼族的真实故事里:
哈尼人在他们的一个村子里新修了一条石子路。从越南过来串亲戚的族人马上盯上了它,因为路面上铺的是宝石。于是哈尼人便把宝石挖出来卖掉了。

直到今天,这个故事还在宝石业内口口相传。

这片山上的葡萄园也是珍贵之地。葡萄最初在 16 世纪为法国修士所种,目前不止在中国销路旺盛
湿漉漉的双脚并非罕见(包括在汽车里)

哀牢山的采样

德国宝石专家在云南举办研讨会

在云南签订意向书


我们去过两次之后,轮到了中国人。
韩博士和一个高级代表团在访问美因茨大学(霍夫迈斯特教授)和州政府(经济部)之后来到我们丹内费尔斯(注:嘉斯先生就住在这个小镇上,德语名:Dannenfels)。
中国人也去伊达—奥伯斯坦拜访了德国的宝石中心,但那里却成了名副其实的终点站。

因为在如何同中国人以及整个项目继续合作的问题上,德国人自己拿不出一致的意见。

自北京和昆明的高级宝石代表团在丹内费尔斯
在美因茨的莱法州经济部与伊达-奥伯斯坦宝石专家会谈
宝石专家代表团在德国民主的摇篮——汉姆巴赫宫

但是,我却感到自己要对中方负责,信守对张蓓莉女士和云南朋友们的诺言,因而想方设法挽救这个项目。
我去了里约热内卢。汉斯·施特恩(1922-2007),全球最重要的宝石大亨之一,住在那里。《时代》周刊曾称他为“钻石与彩色宝石大王”。
施特恩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迫从埃森流亡国外;现在他已九十高龄,因而对于在其他(国外)地区投资同样没有多大兴趣。
他对我说:“在巴西这里我们什么都有了。”他会把公司交给三个儿子,对他们来说,中国可能会在某一天成为考虑的题目。

注:云南省迄今发现的矿藏有:红宝石(星红宝石)、绿宝石、海蓝宝石、蓝宝石(星蓝宝石)、电气石、橄榄石、玉石。

云南曾发现 100 余克拉的红宝石。不少地点发现金伯利岩,说明可能有钻石矿。

当时云南有为数不多的琢磨作坊,但经验不足。绝大部分宝石送往缅甸、泰国和香港琢磨。


附:韩光明博士就这几次科学考察撰文

架设中德宝石专家间的友谊之桥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副秘书长兼人事工作部主任 韩光明


嘉斯先生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好朋友,出色的中国通。
在担任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总经理期间,我经常陪他到中国各地访问。
通过长期、有效的共同工作我们两人在诸多领域推动中德合作,结下了深厚友谊,建立起相互信任;我们成为所谓“战无不胜的组合”。
单凭这一点,我也总是答应他的任何要求。

但是,当 2001 年初得知他要帮助他的好友、美因茨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大学教授沃尔夫冈·霍夫迈斯特博士到云南进行地质科学考察时,我却深感难于满足这个愿望,因为直到那时,还从未有过外国人在中国进行此类宝石考察的先例。
嘉斯先生告诉我,霍夫迈斯特先生在一篇论文里提出,在云南省毗邻越南的地区极其可能存在红宝石—尖晶石矿。
他计划进行考察的目的是,为已有资料补充有关中国西南地区宝石矿藏(地质上与越南北部著名的宝石矿相连)及其实际利用价值的材料。
这不仅对德方的科学研究是件好事,而且有利于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我为嘉斯先生的想法所说服,并打算着手办理此事。


中国谚语说,“万事开头难”。
应该如何组织这样一次考察?这在当时是对我的一大挑战。
在陈昊苏先生、李小林女士等领导的帮助下,我和北京的有关单位,诸如国土资源部、珍珠宝石协会等进行了联系。
国土资源部以及张蓓莉女士、何法荣先生(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均表示有兴趣。

我同时了解到,云南省有关机关也起着重要作用。于是尝试逐步说服云南省外办、友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及矿业钻探单位同意这个项目。
最后,我们还请云南省邵奇伟副省长(现任国家旅游局局长)予以支持。上述种种,都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


2002 年 9 月 5 日,在霍夫迈斯特教授先生和嘉斯先生启程来华前不到一个月,云南方面告我,有关单位要求推迟此行,因为筹集必要款项的时间太短;而且省政府即将改选,一些重要人员无暇过问此事。
但是,由于霍夫迈斯特教授先生和嘉斯先生已订好机票,我不得不在中国为他们来华奋战到最后一秒钟。


尽管困难重重,我们终于得以于 2002 年 10 月 10 日按原计划在北京迎接德国专家。
在北京以及后来在云南,代表团都受到国土资源部和中国顶尖专家最衷心的欢迎。


云南是中国西南的一个省,幅员广阔,文化多样性和地理多样性极其显著。人口约4500万,与西班牙全国人口大致相当。
多数山区、原始森林和河谷地区交通不便,人们在分散的村落中生活,一大批文化传统各异的小部族和极小的部族至今仍然大量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性。

我们进行地质科考的村子小羊街地处偏僻的哀牢山区,不用越野车和相应设备难以到达。
由于云南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这方面都已做好精心的准备。最终抵达目的地的时候,崇山峻岭和层层梯田呈现出一片超凡的感人美景。
村里的人全都跑到街上观看黄头发的德国人——估计他们是第一批到村里的外国人。

有几位农民手拿装着红宝石的塑料袋。农民们十年前还根本不知道他们发现的是什么,看来现在已经明白宝石的价值。
几年前情况还大不一样:当年他们插秧时经常被淤泥里坚硬的红色石块划伤。他们只好跑开,咒骂着把石块扔掉。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一个中国专家组已经在这个地区进行过一次考察,考察结果被秘密存档。
实施开放政策后,村民们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座宝山上。他们渐渐尝试在稻田、河流里寻找红宝石出售,少数人因此致富,用赚到的钱盖了房子。


霍夫迈斯特教授先生不但是一位大宝石专家,而且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专业经验丰富,为人处世谦和,在中国专家中享有崇高威望。
在当地专家的密切合作下,他通过考察认定:“在考察一处明显富含红宝石—尖晶石的典型原生矿时,可观察到与大理石共生的红宝石—尖晶石矿。”
除上述原生矿外,“河床内肯定存在次生矿(内含质、量俱佳的宝石)。”
报告接着说:“总体而言,云南省作为宝石产区的科学与经济潜力具有世界意义。”


在成功进行科学考察之后,霍夫迈斯特教授先生与中方签署了内容广泛的关于进一步进行合作的意向书。
内容包括:共同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宝石矿藏;交换科学家和留学生;协助与欧洲宝石业中心伊达—奥伯斯坦的宝石大经销商建立联系,等等。
中德在宝石领域的友好合作就此揭开了新篇章。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
如果觉得还行,请随便给一个在看、评论、点赞、或者转发;

如果坚持全部都给,我也不会介意!

参考资料:
[1] https://www.karl-heinz-gass.de/
[2] Karl-Heinz Gass:在雷神与巨龙之间(Zwischen Donar und Drachen)
[2] Karl-Heinz Gass:我的中国情(Freundschaft für China) 

泊岸边缘人
关于过往的一些故事!白水,复旦大学本、硕、博。软件集成方案架构师,供职于全球第一大企业管理软件公司。现居于德国海德堡……附近的农村……;喜欢阅读、写作、骑自行车,当然还有撸代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