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政变:曹爽集团的迅速覆灭与曹魏政权的转折

时尚   2024-12-17 10:05   贵州  


公元 249 年的高平陵政变,是魏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曹爽集团与司马氏集团长达十年权力争夺的终结,曹爽集团的惨败致使魏国大权落入司马懿之手,深刻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

 

自公元 240 年起,曹爽集团与司马氏集团展开了近十年的明争暗斗。其中,暗斗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而真正的明争仅有惊心动魄的五天。司马懿发动突然袭击,将曹爽置于绝境,使其面临不投降即死亡的抉择。曹爽集团在短短一天内便放下武器,接受了司马懿以官位和权力换取性命的条件。然而,四天之后,曹爽等人仍未能逃脱厄运,被司马懿冠以“谋逆”的莫须有罪名,在被剥夺辩护权的情况下,无奈走上断头台。曹爽集团缘何败得如此迅速且窝囊?

 

从集团性质来看,两集团皆代表世族地主。曹爽等人代表着曹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华派,其党羽如何晏、丁谧等皆出身世族大家,他们在公元 240 年至 249 年曹爽担任首席辅政大臣期间,并无革新改良之举。虽有学者将《三国志·夏侯玄传》中的《夏侯玄答司马宣王时事议》视为曹爽集团改革的指导思想,但其中所提及的完善九品选官制度、改三级地方行政体制为二级、规范官民服饰等内容,不仅缺乏实质性变革,且根本未曾付诸实践。

 

司马懿指责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欲置新人以树私计”,虽被认为多为诬陷,但曹爽集团一系列政治措施的核心目的确实是削弱和排挤司马氏集团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以实现专擅朝政,却未能对国家治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曹操生前使曹氏成为权势集团,曹丕代汉达到权势顶峰,但此后曹氏集团在形式上日益显赫,实质却走向腐朽衰弱。关键失误在于未能阻止司马氏集团崛起。魏明帝去世后,曹芳年幼,曹爽作为曹氏皇族集团首领与首席辅政大臣,在十年辅政期间不仅加速了曹氏集团的腐败,在巩固与运用权力时更是失误连连,致使集团力量被进一步削弱。当司马氏集团强势摊牌时,曹爽集团已无力抵抗。

 

曹爽的地位提升与其父曹真密切相关。曹真为曹操族子,因父曹邵跟随曹操起兵遇害而受曹操照顾,与曹丕共同成长。曹真智勇双全,跟随曹操东征西战,战功赫赫。曹丕继位后,他先后被任命为镇西将军、上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等重要职位,曹丕去世时与陈群、司马懿共同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时因对蜀作战有功,迁大司马,获“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极高礼遇。曹真一生尽臣子之节,忠心耿耿,体恤部下,其功业与权位实乃自身智慧、胆识与才干的成果。曹真病逝后,曹爽继承爵位,其他五子皆封列侯。然而,曹真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功勋虽成就了家族富贵,却也为曹氏家族埋下了灭族的隐患,而直接导致这一悲剧的便是曹爽。曹爽年少时聪慧机敏、行为谨重,在魏文帝时期受曹叡赏识,魏明帝在位期间逐步进入统治集团核心,曹芳即位后成为首席辅政大臣,却最终将曹氏家族推向深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