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之际,曾对马岱慨叹:“可惜马孟起早死,若有其长枪助力,北伐何至无功?” 马超,这位曾让曹操割须弃袍的猛将,若未早逝而随诸葛亮北伐,究竟是福是祸?
马超归降刘备后,处境艰难。虽与刘备结为亲家,却备受猜忌,兵权被夺,虚授骠骑将军与凉州牧之职。《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记载,彭羕曾对马超言:“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马超闻之大惊,因他本就“羁旅归国,常怀危惧”,年仅 46 岁便郁郁而终。在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下,其身心必然受到影响,未能充分施展才华。
公元 222 年刘备东征孙权失败后,蜀汉国力大损。公元 228 年诸葛亮南征凯旋欲北伐曹魏,彼时战将凋零,赵云年近古稀。诸葛亮虽六出祁山,却成果寥寥,最终病逝五丈原。他临终前对马超的感叹,引发后人无尽遐想:若马超尚在,北伐战局将如何演变?但马超若参与,极有可能引发三种难以掌控的局面。
其一,马超与赵云恐争先锋之位,致集团内讧。诸葛亮首次北伐时,老将赵云请缨,欲为蜀汉再立战功。时年赵云已届七十,而马超仅 52 岁。刘备已逝,北伐成为马超证明自己、奠定地位的良机,他势必力争先锋。以常理推断,诸葛亮或因赵云年迈而倾向马超,令其与邓芝率疑兵走斜谷道,佯攻郿县。如此一来,赵云可能心生不满。赵云一心想在暮年如黄忠般荣耀谢幕,若被夺先锋之位,荆州集团诸将如廖化、宗预、邓芝、罗宪等或许会心寒,认为诸葛亮厚此薄彼。这将严重破坏蜀汉内部的团结协作,引发内讧。毕竟,赵云在蜀汉军中威望极高,而马超作为后来降将,其忠诚度与人际关系尚待巩固。
其二,魏延或投曹魏。诸葛亮首次北伐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以其过于冒险而未纳。若马超参与北伐,情况可能有变。马超的存在或许使诸葛亮重新评估此战略,因马超的军事能力与威望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风险。若魏延得 5000 兵马依计行事,一旦失败,他将面临绝境:要么被斩,要么降魏。魏延性格刚猛自负,从其过往经历看,降魏以求生机可能性颇大。如此一来,蜀汉不仅损失一员大将,还折损 5000 精锐,对北伐大业打击沉重。
其三,陈仓之战或陷蜀军于困境。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进攻陈仓,实则意在缓解东吴压力,非志在必得。当时蜀汉兵力粮草皆有限,街亭一役已损 3 万精兵,此次北伐仅带 5 万兵士与不足一月粮草。故而张郃能预判诸葛亮因粮尽必退。若马超参战,以其对曹魏的仇恨与军事才能,极可能强攻陈仓。他可率西凉铁骑、组织长矛队,凭借西凉军善射优势,辅以自身威名鼓舞士气,攻克陈仓并非难事。然而,蜀军若占陈仓,后续问题棘手。曹真、司马懿、张郃等魏军将领不会坐视,必将集结重兵反攻。郝昭、王生所率 1000 守军虽可被蜀军击败,但费耀、王双可迅速组织约 3000 援兵,张郃 3 万大军亦在驰援途中,再加上司马懿与曹真的兵力,魏军总兵力不下 10 万。蜀军则因兵力不足、粮草难以为继,陷入被围歼的危险,这对蜀汉而言无异于一场豪赌,胜机渺茫。
马超若参与诸葛亮北伐,虽可能在战场上带来局部优势,却也可能引发诸多内部矛盾与外部危机,对蜀汉北伐大局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那么,各位看官对此又有何高见呢? 欢迎于评论区畅抒己见,共探三国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