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 2024丨蔡衡教授:秋水仙碱治疗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健康   2024-11-03 16:15   上海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在2024年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大会举行的LBCS II:JACC联合专场上,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心脏病科的Thomas Pilgrim教授公布了双盲随机对照试验Co-STAR研究结果。

蔡衡教授点评


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前的研究揭示了秋水仙碱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中的潜在疗效,为这一领域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研究采用了严谨的随机对照设计,并对患者进行精细的分层随机化,确保了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结果显示,秋水仙碱能够显著降低TAVR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尤其是在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患者中效果更为明显。这一发现不仅为术后心房颤动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值得注意的是,秋水仙碱作为一种具有抗炎特性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术后炎症、抑制血小板活化以及改善内皮功能密切相关。这些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提示我们在术后管理中需关注药物的抗炎作用。
此外,本研究还通过4D计算机断层扫描(4D-CCTA)评估瓣膜结构的退行性变化,为进一步了解瓣膜血栓形成及其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这表明,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管理中,影像学评估不仅能反映瓣膜功能的变化,还能帮助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然而,研究的局限性也需予以关注。尽管纳入的患者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统计学要求,但样本量仍相对较小,且多中心数据的收集可能增强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此外,随着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未来的工作应进一步探索秋水仙碱在不同患者亚组中的具体效果,并评估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总而言之,该研究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证据,强调了秋水仙碱在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潜力。未来,结合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我们期待能够明确秋水仙碱的最佳应用策略,以便在实际临床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研究背景


TCT 2024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特别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与AF等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AF是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医疗成本。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接受TAVR还是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的患者中,AF的发生率都较高,且无论术前是否存在AF,均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此外,TAVR手术常伴随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许多患者术后需依赖永久起搏器支持。TAVR术后瓣膜结构的退行性变化(Structural Valve Degeneration, SVD)也日益受到关注,这可能与瓣膜血栓形成和增厚有关。现有的影像学和组织学研究揭示了这些风险因素对术后长期结果的潜在影响。秋水仙碱因其显著的抗炎特性,可能有助于缓解TAVR术后出现的这些并发症,其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术后炎症、抑制血小板活化以及改善内皮功能。本研究通过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旨在验证秋水仙碱对TAVR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为其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TCT 2024
1)筛选符合TAVR术指征并同意参与入组研究;2)按是否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进行分层的1:1随机分组;3)TAVR术后连续记录心电图数据;4)第30天进行4D计算机断层扫描(4-Dimensional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4D-CCTA)。

图1. 研究设计

在2021年9月至2024年4月期间,共有381例患者符合TAVR手术的适应症。排除标准包括:118例有房颤病史的患者、27例已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46例因不符合其他标准的患者、60例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以及10例因身体状况取消手术的患者。最终,12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随机分配至秋水仙碱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60例。在秋水仙碱组中,60例患者服用了秋水仙碱,其中53例坚持服药超过7天,59例成功接受了TAVR手术,全组60例均进行了持续心律监测。安慰剂组的60例患者中,45例坚持服用安慰剂超过7天,58例完成了TAVR手术,全组患者均接受了持续心律监测。

图2. Co-STAR试验流程

在2021年3月至2024年4月间入组的120例患者中,将其分为秋水仙碱组(60例)和安慰剂组(60例)。在秋水仙碱组中,共有48例患者在30天时完成了4D-CCTA检查,其中45例服用秋水仙碱超过7天,32例完成了为期14天的治疗。另有12例患者未进行4D-CCTA检查,包括1例未接受TAVR手术、9例取消了CT检查、1例因自身状况取消、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检查。安慰剂组中,48例患者在30天时完成了4D-CCTA检查,其中40例服用安慰剂超过7天,34例完成了为期14天的安慰剂治疗。12例患者未进行4D-CCTA检查,具体原因包括2例未接受TAVR手术、6例取消CT检查、1例因肾功能不全取消检查、1例因自身状况取消,以及1例因死亡未能完成检查。

图3. 4D-CCTA分析流程

主要评价指标:研究秋水仙碱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减少心脏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疗效。

次要评价指标:秋水仙碱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减少隐匿性瓣膜血栓形成发生率的疗效。

入组标准:①年龄大于65岁;②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面积(aortic valve area,AVA)≤1.0 cm²,或按体表面积调整后的AVA<0.6 cm²/m²;③根据心脏小组的决定,选择经股骨TAVR。

排除标准:①植入永久起搏器/ICD;②有房颤病史;③肌酐清除率≤30ml/min,肝病;④细菌感染;⑤炎症性肠病;⑥用药史:既往服用类固醇、生物制剂、环孢素、胺碘酮、克拉霉素、红霉素、奥美拉唑、维拉帕米、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

统计方法:①分层随机化:根据是否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分层。假设对照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2%,试验组预期相对风险降低45%。统计功效设为80%,双侧I类错误率(α)为0.05,脱落率为4%,共纳入200例参与者。主要分析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进行,并使用Mantel-Haenszel(M-H)方法计算风险差异。②中期分析:在入组120例患者后进行预设中期分析,由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ata Safety Monitoring Board,DSMB)审核。使用Pocock边界提前终止试验,以确保在死亡、卒中或因感染而导致的延长住院或再次住院等方面不超过0.029的标准。③主要终点的Peto边界:若试验结果显示在主要终点方面有显著疗效,则考虑提前结束试验。

研究结果


TCT 2024

图4.中期分析
秋水仙碱组共有5例患者发生卒中,最大随访期(Follow-Up,FUP)内的风险差异为8.2%(95%CI 1.12~15.08,P=0.022)。根据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的建议,因卒中发生率超过预先设定的停止边界,研究招募提前终止。
表1.患者基线特征

研究的基线特征数据显示,秋水仙碱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80.8岁和80.3岁。秋水仙碱组中61.7%的患者为男性,安慰剂组为66.7%。两组的STS风险评分分别2.7%和2.4%,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则为62%和59%。既往中风史在秋水仙碱组中占8.3%,而安慰剂组为0%。两组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比例分别为11.7%和15.0%。在TAVR相关处理方面,秋水仙碱组33.9%的患者接受了TAVR前球囊瓣膜成形术,62.7%植入了球囊扩张型经导管人工瓣膜,37.3%选择了自膨式人工瓣膜;而安慰剂组的相应比例分别为32.7%、70.7%和29.3%。此外,两组设备过大尺寸和术后球囊扩张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表2. 4D-CCTA患者基线特征

秋水仙碱组和安慰剂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80.8岁和79.9岁。男性患者比例分别为66.6%和68.8%。两组的STS(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风险评分分别为2.7%和2.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相近,均为61%左右。秋水仙碱组中8.3%的患者有卒中病史,安慰剂组则无既往卒中患者。体重指数方面,秋水仙碱组为28.7 kg/m²,安慰剂组为26.7 kg/m²。术前球囊瓣膜成形术的比例分别为33.3%和31.3%。植入球囊扩张型经导管人工瓣膜的比例分别为62.5%和75%,而自膨式经导管人工心脏瓣膜的比例分别为37.5%和25%。术后球囊扩张比例分别为43.8%和29.2%。

图5. 主要终点的各个组成部分

秋水仙碱组的新发房颤率为5%,而安慰剂组为6.7%(P=0.697);秋水仙碱组的新植入起搏器率为8.3%,安慰剂组为18.3%(P=0.107)。秋水仙碱对TAVR术后减少新发房颤和新植入起搏器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图6.4D-CCTA人群TAVR术后抗血栓治疗

在秋水仙碱组中,TAVR术后接受单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为73%,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为13%,而口服抗凝药或维生素K拮抗剂的比例为17%。在安慰剂组中,TAVR术后各类抗凝治疗的比例与秋水仙碱组相同,单抗血小板治疗为73%,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为13%,口服抗凝药或维生素K拮抗剂为17%。在两组患者中,抗血小板治疗和口服抗凝药的使用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图7. 4D-CCTA 终点组成部分

在秋水仙碱组中,≥1个假体瓣膜运动减少超过50%的比例为8.3%,而安慰剂组为12.5%(P=0.504);秋水仙碱组中≥1个假体瓣膜出现增厚的比例为27.1%,安慰剂组为54.2%(P=0.007)。结果表明,秋水仙碱组在假体瓣膜增厚方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而在瓣膜运动减少方面无显著差异。

图8.临床主要终点(30天)

秋水仙碱组未发生死亡事件,而安慰剂组的死亡率为1.7%(P=0.31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卒中方面,秋水仙碱组的发生率为5%,而安慰剂组在30天内未发生卒中(P=0.079),同样未见显著差异。心肌梗死方面,秋水仙碱组未发生,而安慰剂组的发生率为1.7%(P=0.315)。急性肾衰竭方面,秋水仙碱组的发生率为5%,安慰剂组为8.3%(P=0.464),也未见显著差异。最后,VARC 3型≥1出血的发生率在秋水仙碱组为6.7%,在安慰剂组为3.3%(P=0.402),同样未显示显著差异。秋水仙碱组在死亡、卒中、心肌梗死、急性肾衰竭及VARC 3型≥1出血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均未观察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论


TCT 2024
Co-STAR试验因秋水仙碱组患者卒中发生率较高而提前终止。尽管秋水仙碱治疗在降低30天内新发房颤、房室传导阻滞(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及≥1个假体瓣膜运动减少或增厚的发生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其与卒中风险增加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安全隐患。这一研究强调了炎症通路在缓解TAVR术后心脏并发症中的潜力,未来可能成为治疗心律失常和隐匿性瓣膜血栓形成的重要靶点。


参考文献

[1] Shmueli H, Thomas F, Flint N, Setia G, Janjic A, Siegel RJ. 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 2020: Challenges and Updat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Am Heart Assoc. 2020;9(15):e017293. doi:10.1161/JAHA.120.017293 

[2] Haddad SF, Lahr BD, El Sabbagh A, et al. Percutaneous mechanical aspiration in patients with 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inpatient sample database-2016-2020.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24;103(3):464-471. doi:10.1002/ccd.30958 

[3] Museedi AS, Alshami A, Upadhrasta S, Urina-Jassir D, Alsaad A, Rozenbaum Z. Outcome of Percutaneous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for Tricuspid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sights From a National Study. CJC Open. 2024;6(9):1087-93. doi.org/10.1016/j.cjco.2024.05.010 

[4] El Sabbagh A, Yucel E, Zlotnick D, et al. Percutaneous Mechanical Aspiration in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pplications,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Soc Cardiovasc Angiogr Interv. 2024;3(4):101269. Published 2024 Feb 20. doi:10.1016/j.jscai.2023.101269 

[5] Yucel E, Bearnot B, Paras ML,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 People Who Inject Drugs: JACC State-of-the-Art Review. J Am Coll Cardiol. 2022;79(20):2037-2057. doi:10.1016/j.jacc.2022.03.349




点评专家


蔡衡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卫健委介入培训基地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房颤和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心脏学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起搏电生理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继发性、难治性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组委员。研究方向为心脏起搏电生理,在天津市率先开展房颤导管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及房颤一站式治疗,房颤导管消融及左心耳封堵术全国带教术者,个人年完成房颤导管消融500余例,左心耳封堵及房颤一站式治疗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帮助国内多家医院开展复杂心律失常及房颤介入诊疗工作,并在国内多家中心培养房颤消融独立术者多名,是国内心电生理专业的中青年专家。

梁敏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医师,医学硕士。

张意驰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在读。
团队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是天津市医学中心,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心血管病学专业历经石毓澍、周金台、石嘉玲、万征、孙跃民等几代科主任不懈努力,学术水平始终居国内前列。在现任科主任杨清领导下,目前学科亚专业完备,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起搏与电生理、先心病与肺血管病学、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各亚专业均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目前是卫健委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血压中心、中国房颤中心、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心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如发现文内有误请联系我们

作者:张意驰 梁敏 蔡衡

审校:Sissy

排版:9.o_O


*本文不构成任何诊疗相关意见和建议,仅供医疗人员参考学习

长按左方二维码查看详细申明

POCKETIN 将挑选重点研究,就已发布结果邀请专家陆续解读

POCKETIN 接受投稿,我们将为撰稿作者提供该研究的过往详细资料,资料包括:原文、演讲幻灯、官方新闻、演讲视频等素材。并根据稿件质量支付稿费

稿件将发表在POCKETIN、心关注微信公众号上,并发表在国际期刊《翳望》(ISSN 2709-9105)上。同时,稿件将作为供稿提供给合作单位。

投稿请联系:zhengsisi@medicaltelescope.cn 郑思思


POCKETIN

TCT 2024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医望共同发起的POCKETIN项目将依托人工智能学术跟踪系统,为全国广大心血管医师带来及时全面的报道。

项目得到了医师报、梅斯医学、365医学网、健康界、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心关注、医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1. 相关学术信息由医望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跟踪机器人提供。
2. 相关学术信息由医望提供的医学翻译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
3. 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微信联系我们(zhengsisi@medicaltelescope.cn)
4. 2023年8月起,POCKETIN引入人工智能(ChatGPT、文心一言),专业编辑携手AI编辑开启会议速递新体验。

心关注
一个有深度更有温度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