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琐记|春风吹到读书窗

文化   2024-03-12 16:47   湖北  





春风吹到读书窗



■何 东

      远方的朋友最近说,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父亲的陪伴不可或缺。大概是近些年我常常陪着儿子读《古文观止》,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我经常上传儿子读书的小视频到社交平台上,朋友热心地给我育儿方面的建议。寒假来临,我想何不趁这样的大块时间陪伴孩子读读古典名著呢?一来儿子时间充裕,一回章节数千字,读下来不到一小时;二来儿子已经能熟诵十几篇古文,有一定的基础。

      每天下班回家后,便与上四年级的儿子齐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我读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毛宗岗评改的繁体竖排版的《三国演义》,儿子读的是中华书局简化字横排的《三国演义》。当读到“汉东都洛阳三百余年,气数已衰。吾观旺气,实在长安”,毛批本作“三百余年”,中华书局本作“二百余年”,儿子便以为我故意读错,看他是否认真跟读。我耐心解释道:二者相异,必有一错。想到三顾茅庐之前,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说诸葛亮之才“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便推算“三百余年”有误,“二百余年”是对的。查询史书,汉代历史因为王莽将汉朝分为两截,西汉传十三帝,历二百一十年;东汉传十四帝,历一百九十五年。由此印证了我的推测。毛批本作“宗庙宫府”,中华书局本作“宗庙官府”,显然毛批本是对的。毛批本作“聚集残兵五百余人,同回河内”,中华书局本作“聚集残兵五百余人,同回河南”,结合上下文,此处当为“河内”。我耐心讲解了古代的书籍要么传抄,要么刊刻,无论是手抄本还是不同的地域印刷的书,经过多年的流传,多有不同。古人有“鲁鱼亥豕”的典故,字形相近者很易出错。读书,应该是带着思考地去读,方能读懂书中的意思。读到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时,我谈到了做人不可见利忘义,认贼作父,毫无底线,指导他读名著时顺便给他做点思想教育。儿子说了一句“吕布怎么总喜欢到处认亲呢”,他这一句儿童化语言的概括,有着几分调侃和戏谑的味道,说得我不禁莞尔。

      在读《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中,儿子常常问“燕人张翼德”“常山赵子龙”“吾乃南阳诸葛孔明”为何要先说出地域,我说,古人常常以自己的故乡为骄傲,自我介绍常自称郡望。现今社会,人们的故乡观念远不如古人的情结深厚,但春节时候不远万里回乡过年,亦是一种寻根。家国情怀,可以从名著中贯穿到现实。

      思绪回到了从前。记得像儿子这么大的时候,父亲经常说这么好的长假,应该多读几本名著,如《红旗谱》《创业史》都值得一看。说来惭愧,至今我也没有读过父亲推荐的两部书。而我,没有跟同龄人一样迷恋港台武侠小说,却偏爱古典名著,半部残卷《三国演义》竟被我读过多遍。如今,我又与儿子同读这部书,却有着常读常新的感觉。像“煮酒论英雄”“舌战群儒”“击鼓骂曹”“张松献图”等章节竟能熟记成诵,不感兴趣的章回却是走马观花地一目十行。时隔多年,重新通读这部小说,就像是温习旧课般。

      除夕那天下午,我与妻儿回到老家。在老家,儿子非常高兴,说终于可以实现炮仗自由了。在池塘边,在小河岸,在沙堆旁,儿子玩得不亦乐乎。春节几天里,天气放晴,我与儿子约定每天坚持读《三国》。

      初春的暖阳射进斗室,室内的蕙兰虽未吐芽,然绿叶已然焕新,卸掉了寒冬的疲惫,尽情地伸展着新叶,我与儿子的阵阵读书声,随春风飘向远方。此时,不禁想到一句唐诗“春风吹到读书窗”。记得有副书房联写得好:春风来时宜会良友,秋月明处常思故乡。推窗远望,尚有余雪,和煦的春风却拂面而来,我与儿子所会的“良友”,便是手中的书卷。

作者书读书诗(钤印:得意唐诗晋帖间  春风吹到读书窗  梅村外史)


(刊发于2023年3月1日《书法报·硬笔书法》)

民国课本插图

      春节琐记系列

春节琐记|最是春联年味浓

春节琐记|何东:向春而行

春节琐记|看见春天走向你我

春节琐记|辞旧迎新的事,交给春联

散文朗诵:过年的那些事

春节琐记(朗诵版)

庚子春节琐记(1)送甲鱼宝宝回家

庚子春节琐记(2)山居小记

庚子春节琐记(3)乡居避疫记

春节琐记|插了梅花便过年

春节琐记|过年那些事

春节随记|逆向的团聚

春节随记|买琴记

春节琐记|深藏心底的仪式感


让我站在一个支点
望时空 瞰世界
在那里
我看懂了万物生灵的起源陨落
看清了上下五千年的风云变幻
看见了闪耀着光芒的人类文明

致无可替代的你:
在看是了解 点赞是态度 分享是美德 
点亮星标不走散
独一无二的水部君
微信号:13545041868




集贤斋涉事
武汉·东湖·水部堂·集贤斋艺术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