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省義烏縣西北)人。生於公元一三一○年(元武宗至大三年),卒於公元﹣三八一年(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元末召馬翰林編修,不受。明初主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制诰。宋濂學識淵博,散文簡潔,在當時頗有名。著有《宋學士文集》。
送東陽馬生序
【解題】本篇以簡潔樸實的語言,敘述作者年輕時求學的勤苦經歷和當時太學生學習的優越條件。通過兩者對比,力圖啓發人們認識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重要。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録,計日以還…。天大寒,砚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録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書。既加冠[2],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3〕,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4]。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帔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刀,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繡,戴珠縷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佩容臭[8],煜然若神人;余則編袍敝衣處其間[9],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10〕,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11],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12],縣官日有廪稍之供[13],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録,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諣余,誤長書以為贊[15],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焉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祗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16],豈知余者哉!
四部備要本《宋文憲公全集》卷三十二
【注釋】
[1]計日以還,照約定日期送還。
[2]加冠,古代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禮,謂之成人。
[3]碩師,大師、名師。
[4]先達,有德行學問而顯達的先輩。《南史·褚玠傳》:"玠早有令譽,先達多以才器許之。"
[5]未嘗稍降辭色,言辭態度很嚴肅。降,謙抑。辭色,言辭和臉色。《晉書.祖邀傅》:"仍將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衆皆慨嘆。"
[6]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義理。
[7]勝人,指婢僕。
[8]容臭,香囊。
[9]編袍,以亂麻焉絮的袍子。《論語·子罕》:"衣敝編袍,與衣狐貉者立,
而不恥者,其由也與?"朱熹注:"編,桌著也;袍,衣有著者也。蓋衣之
賤者。"
[10]耄老,年老。《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11]綴,連綴。這裏指追隨。
[12]太學,當時的全國最高學府。
[13]縣官句:謂公家每天供給食糧。縣官,指朝廷,公家。廪稍,即廪食。
[14]司業,太學副長官。博士,太學教官。
[15]謂長書以為贊,寫很長的信作為進見之禮。
[16]際遇,遭遇。《宋史·何執中傳》:"昔張士遜亦以舊學際遇,用太傅
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