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波
喜欢高科技的人前段时间都在追三体,甚至包括很多喜欢《狂飙》的人也在追。当然,大多数人追的是电影或电视剧,真正看完那三本厚厚的书的人为数不多,我算是认真读完的那些人其中一个。 我这样说没一点炫耀的意思,读完一百万字的小说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我只是想说明,我看到大部分人——尤其是文科生在谈高科技的事情的时候都格外起劲,比如ChatGPT,比如室温超导,但其实他们当中一些人也并不真的清楚自己到底在谈些什么。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中国历来有这个传统,谈三国的人并不读《三国志》,甚至连《三国演义》都没看过,仅凭着道听途说的故事就可以信口开河,张飞战岳飞,长篇大论。窃以为,就任何一个论题,尤其是相对严肃的论题,适当的案头工作大抵还是需要的。万一听众当中有一位不解风情较了真,问了一两个“为什么呢”,谈话就会嘎然而止,那就有点尴尬了。 拜高考所赐,我对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的习题)钻研颇深,然而对以普朗克、爱因斯坦为代表的较新的物理学体系却知之甚少,这全因为高考出题的重点是前者而非后者。这样的知识结构,导致我在面对相对论之类的话题的时候就会噤若寒蝉,不敢轻易置喙(hui)。因此,进一步的,当我在谈论三体的时候,就会格外小心,唯恐陷入尴尬的境地。比如宇宙为什么是曲面?智子和质子有什么区别?这样的话题就会让我感到为难,想不明白也讲不明白。 这大概也是《三体》电影一直难产的原因。小说出版很多年了,大家读了也都觉得好,并且得了科幻作品界最高的雨果奖。文本和故事都摆在那里,很高级的IP,但是就是无法拍出满意的电影来。我看原因可能有二,一者导演基本都是文科生,像我一样,对于无法理解的天体物理有莫名的恐惧;二者电影往往只有2个小时的时长,如果想要真的要把三体讲透,仅只是环境和背景渲染、高科技道具铺垫的环节就要远超这个时间,导演是完全没有时间把故事也一同讲清楚的。这一点恐怕就连刘慈欣出马都帮不上什么忙,他幻想了一个三体世界,但自己都无法完全兼顾其中的大量细节。文学问题好办,物理的难题不容易解决。 于是就会出现《独行月球》、《流浪地球》这样的作品。一来场景相对简单,不仅没超出银河系,故事也只发生在地月之间;二来故事简单,基本上还是地球人和地球人之间的那点事,仍然是关于内部矛盾问题,连敌我矛盾也几乎没有,外星人都插不上手,也就用不上相对论——地月之间的交通方式基本上用牛顿力学就能解决了。于是乎,导演就可以大胆地采用中国传统电影里搞笑或者煽情的桥段,这些桥段可以毫无违和感地与拯救地球这样大的命题融合在一起。 但这——我们对于相对论的畏惧——完全不影响我们一起谈三体,盖因为,三体里其实也没啥高科技。作者刘慈欣毕业于华北水利电力学院水电工程专业,是我高考第二志愿的专业,因此我有一点研究,在工作后甚至可以去路过了一下。那里地处偏僻,也并没有什么名山大川可以隐藏世外高人,刘慈欣当年应该很难掌握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高科技。刘慈欣工作四年后就开始发表科幻作品,即便是在上班时间,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构思文学作品,应该也没有时间进修相对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慈欣的作品应该并不会想以高科技取胜,他也无意创造什么科学奇迹,反而是人类的认知边界和探索极限制约了科技不会有什么奇迹,科技奇迹只会出现在人们的想象里。 在我看来,刘慈欣的《三体》散发着浓重的时代意味,刘慈欣的成长期正是“伤痕文学”流行的年代,刘慈欣采用那样的时代代入三体故事是非常顺其自然的。刘慈欣借助《三体》更多地是在以更大的视角探索地球人类的内部关系而不是地球以外的关系,只不过这种关系被一种大到宇宙级别的方式放大来看之后,竟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哲学意味和宿命感。降维打击和黑暗森林法则并不是三体人出现以后才有的,人类早已熟悉并实践了这些法则很多个世纪。只不过,异星生物的存在,在沟通语言和通道的缺失下,让这些方法和法则平添了赤裸裸、冷冰冰的残酷感,不再会被人际间亦真亦假的温情脉脉所掩盖。即便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的东西,比如电影《流浪地球》里出现摇号和派发食物,在所谓高科技的背景下,就会显得格外好笑又残酷悲凉。我想这个才是《三体》小说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作者刘慈欣原本就没有打算让三体人拥有什么了不得的高科技,即便是有,翻一翻地球人的图书馆资料,恐怕也许已经有了详尽的介绍。 三体人没有高科技,人类自身可能是比高科技更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耗散结构。从本质上讲,人们都是靠天吃饭:通过光合作用接受能量,然后通过氧化还原消灭或产生新物质,形成“供需平衡”。也就是说,地球无时无刻不在吸收着宇宙能量、累积和转化,然后以有益或无益的形式耗散出去。以这样的视角看人类,就很难产生科技感,人们穷其一生,即便是愚公所说的子子孙孙,都是在不停发掘新的资源,然后更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毫不客气地讲,随着发掘技术和转化技术的提高,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变得越来越贪婪,发掘了更多东西,也消耗了更多东西。 据说在人类之前统治过地球的是恐龙,那是比今天的人类更加有力量的一个物种,然而今天只能在化石里看到。人之所以没有像恐龙一样灭绝,除了运气,很可能还因为人类既拥有一定的科技知识,还能利用这些智慧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这个创造性里包括但不仅限于同理心、协作、坚韧以及勇气。从化学和物理学的底层逻辑来讲,人类的这些同理心、协作、坚韧和勇气,并没有创造出高科技,但他们会让人类对于资源的利用变得更高效、更均衡,更有利于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更美好地繁衍和生存下去。在这个过程里面,并没有什么高科技,如果说有,那也是有人偶然在科学的旷野里发现了一些什么新的宝石而已。 唯有如此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才会对这个世界抱有适当的敬畏之心。人类的伟大并非是因为拥有更多的高科技,而是因为拥有更多的同理心、协作、坚韧和勇气,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才让人类有别于恐龙,从而更好地善待这个地球,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成为优秀的宇宙公民。 推己及人,人类幻想出的三体世界想必也没有什么高科技。刘慈欣笔下的三体人也是因为无法忍受乱纪元中恶劣的生存环境才想要在浩瀚的宇宙里寻找一个新家。如果说三体人有什么高科技,那只是他们可能比地球人进化的更早一点、更快一点,本质上和地球人的进化路径并没有不同。所谓“锁死”地球人科技发展的方法,无非是让地球科学家们在面对自己所未知的世界时产生绝望感,这样的绝望最终仍然可以通过人类的同理心、协作、坚韧和勇气去破解,对此刘慈欣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而这样的同理心、协作、坚韧和勇气,也必然而不是或然地存在于三体人之中,否则就不可能会有一位三体人会发出如此善意的信号: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三体人没有高科技,三体人只是探索到更大科学边界的另一群人类,我们更应关注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根本问题。
2023年8月2日
附录:2023年8月1日,中美俄三国科学家同时宣布可重复此前7月22日韩国科学家发现的LK-99室温超导体。官方并没有发布新闻,结论待考。
独一无二的水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