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习作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思路要清晰
任务写作
一、 如果以《___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你会写谁?请列出作文的提纲。形式不限。
提示
1.确定文章的中心,想想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哪几件事,如何安排先后顺序。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按照之前考虑的顺序写下来。如果所写的内容有详略之分,也可以在提纲上注明。
3.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图表加文字的形式。写完之后检查一遍,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
二、 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为什么这天回家晚了?往常是怎样的情况?这天回家前遇到了什么事?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2.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遇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
3.立意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甚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晚了”的后果,则原因可以略写。
三、 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吗?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能收获满满的自信。记得提前做点儿准备,列出你的访问提纲。访问完成后,以《对___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跟同学分享你访问的经过和感受。
提示
1.鼓起勇气去访问一位你不认识的人,不仅是对勇气和自信心的锻炼,同时也是拓宽语文学习领域的很好尝试。
2.访问时,留意被访者的表情、动作,尤其是眼神、手势,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3.不要只是做一个谈话的记录,要写清楚时间、地点、经过,并融入你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可以是访问之前的心理期待或心理准备,也可以是访问过程中的体验,还可以是访问之后对被访者的认识及采访的感想。
02.习作指导
写作指导
“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叶圣陶)“思路的开展”,具体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对于写文章而言,思路是文章的脉络。一篇文章只有思路清晰,才能让读者明白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那么,怎样才能让作文思路清晰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整体构思。
写作文既怕想一点写一点,硬拼在一起,又怕可写的材料很多,急于落笔,胡乱堆砌。写作时,首先要想清楚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据此取舍材料,并大致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有些材料较重要,可以写入文中;有些材料并不典型,就要果断舍弃。不会选择,不舍得放弃,想到什么写什么,难免枝节过多,让人思维混乱。如《纪念白求恩》一文,作者以“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为主线,概括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对他的不幸逝世深表悼念之情,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
2.确定写作顺序。
写作文主要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顺序。要做到思路清晰,就要根据文体特点和题材特点来确定写作顺序。
(1)时间顺序。如《植树的牧羊人》,写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就是按照“初遇-再见-最后一次见”牧羊人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2)空间顺序。如写自己的学校,可以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先写校外,再写校门、操场、教学楼、图书馆等,这样写出的作文,让人看了就觉得在跟随作者有顺序地参观学校,是毫无头绪地跑来跑去。
(3)逻辑顺序。如《纪念白求恩》,依次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采用的就是逻辑顺序。
3.列提纲。
在头脑中形成作文的结构框架后,用提纲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有助于思路的清晰和完善。提纲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安排好材料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段,都要写清楚。
(2)确定内容的详略,重点段分几层写,也可以列出来。
(3)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衔接过渡的方法。列完提纲后,还要思考是不是中心明确、顺序合理、详略得当,如果有问题还可以再修改调整。
03.习作例文
同龄佳作
唠叨大婶二三事
七年级在校学生
我家里有那么一位“唠叨大婶”。我耷拉下脸,他说我喜怒无常;我咧嘴笑时,他说我不知仪体;我成绩不如意,那是心思不在学习上;我有了成绩欢喜时,又是骄傲地用鼻子看人了。这么个处处与我作对的人是谁?且听我慢慢道来。【开篇点题,开门见山,首段总领全文,简明扼要。】
每年冬天,可谓是我与“唠叨大婶”最漫长的决斗时期了。他总会拿件厚得跟棉被似的袄子,在我眼前晃悠,叨念着:“明天又降温了,再多穿点,多穿点。”“你整天跟个老爷子似的裹成个球,我可不愿仿效。”我就是不如他意。再说,我也没觉得冷啊。
从此,他每天就扯着嗓子喊:“哎哎,棉袄穿了没?穿了没?没穿,怎么不穿呢?知不知道最近······”哎,每次“唠叨大婶”打开嘴匣子,叽里呱啦的一大堆话就蹦出来了,又像唐僧念经,又像老婆子絮叨,总让我无可奈何。事态走入极端,我也朝他吼一句:“不穿!就不穿!”便回卧室躲着了。【列举了“唠叨大婶”的第一件事:冬天时,追着“我”、逼着“我”多穿点衣服。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冬天有一种冷叫作“长辈觉得你冷”。】
一天晚上,我发现原来乖乖贴贴盖在床上的棉被竟不见踪影。我一时间头脑风暴,连什么外星人来访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最后想到了最有可能的-“哼,居然玩阴的。”我咬牙切齿,横着心,穿着睡衣就上床了。寒风可是在窗外头呼啸着,没了棉被的我在渐渐蔓延的凉意下不由得举手投降。去把“唠叨大婶”轰出来,可妈妈弟弟还在睡呢。我木着脸,心里不情愿到了极点,翻出尘封在柜底的棉衣棉裤,有点小了,不过确实暖和。我蜷缩在床上,一会儿就迷糊起来。“咔嚓”一声,我警觉地竖起耳朵,是谁?谁来了?我屏住呼吸,看着那团高大的黑影笼罩在我头顶。妈呀!不会是深夜刺客吧?我刚准备大喊一声,一团轻柔温暖的东西就落在了我身上,还是温热的。我伸手摸摸,在黑暗中分辨出那是我的棉被,那团黑影小声嘀咕着:“怎么也不来说声······万一真着凉了·····.”我微不可见地笑了。哼,看在你将功补过的份上,就不生你气了。【这段内容详细写了“唠叨大婶”深夜给“我”盖棉被的事,从中可以看出虽然他很唠叨,但是内心十分爱“我”。】
哎,不止冬天,夏天也有“唠叨大婶”“叽叽呱呱”的时间。有一年暑假末时,我写了篇演讲稿,准备在开学典礼上朗诵。“唠叨大婶”知道了,又像个老婆婆似的,天天让我读给他听。我烦闷地想,“大婶”又抽哪儿了?就那一次,我不过读错了一句,他便一脸嫌弃地数落我,“又错,又错!你错了这句,后来听着多奇怪啊。我说你怎么就这么不用心······”我被惹毛了:“不就错一点嘛!”“那也是对这稿子不负责。你看看······。”我纵然心中不情不愿,也继续练了下去。
结果在演讲那天,我真是发挥到了极好的水平,这次,还真要感谢“唠叨大婶”。【这两段内容写了“唠叨大婶”帮助“我”演讲排练的事。通过语言描写,让场面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嘿嘿,猜出这位“唠叨大婶”是谁了吗?哈哈,他就是我老爸,虽然他唠叨又啰唆,常令我平添烦恼,但正因为他,我才能有更优秀的未来。【最后一段揭开谜底,原来“唠叨大婶”是爸爸,总结全文,令人回味无穷。】
点评
本文题目新颖,吸引人眼球,“唠叨”简明扼要地概括出了人物的特点。全文紧紧围绕这一条线索写了三件事情,其中详细写了“唠叨大婶”半夜给自己盖棉被这件事,叙述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因为要突出人物“唠叨”的特点,语言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善用语言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并在语言描写前加上神态和动作描写,使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这天,我回家晚了
七年级在校学生
“丁零零,丁零零”到了放学的时间,我“蹭”的一下跳起来,背起书包,哼着小曲,出了校门。
我悠哉悠哉地看看路这一旁的小花,看看路那一旁的大树,逗逗面包店的小狗,完全没有注意到天空的变化。
“啪嗒”一滴湿漉漉的东西滴在了我的头上,我用手摸了摸,像是雨珠。我抬头看看天空,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天空中乌云密布,就像有一个罩子罩在了头顶上,令人闷得慌。“滴滴答答”随着乐曲般的声音,水泥地上的水滴印愈发的多起来,雨珠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娃娃,挣脱天空妈妈的怀抱,沿着屋脊、窗户滑了下来。一颗颗豆大的雨珠滴在我的脸上,让我感觉到了丝丝凉意,我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渐渐地,我感觉到雨越下越大了,还伴着阵阵寒风,吹得我打了个喷嚏。
突然,“哗啦啦啦”雨就变得像一头沉寂了许久的猛兽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泼洒了下来。我的头发、衣服一下子变得惨不忍睹。我用手护着头顶冲到屋檐底下,我整个人就像一只落汤鸡似的,头发贴在了额头上,雨珠顺着发丝慢慢滑落,从下巴滴落在地。一阵冷风吹来,吹得我不停地哆嗦着。我的白球鞋早因为刚刚踩进了水坑而溅起了泥泞的污水,变成了小灰鞋。我的浑身都湿透了,衣服紧贴着身子,让我感觉很不舒服。我无力地蹲了下来,用手抱着膝盖,将头埋在其中,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却没有丝毫感觉,因为脸上的泪水已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了。我捡起了地上的一颗小石子,无力地望着天空,将石子扔到很远的地方,它滚了几圈,最终停在了一个大水坑里。此刻的我觉得它和我一样无助。雨滴变成了雨丝,密密麻麻的,像一堵厚实的墙,把人禁锢在了一个空间里,压抑得很。
渐渐地,雨势小了起来,雨珠变得如牛毛一般细而密。我喜出望外,顾不得什么,背起书包就冲进雨里,像离弦的箭一般以最快的速度向家里跑去,鞋子里全是水,把脚浸得很冰很冷。
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了家,爷爷忙迎上来,把我的书包卸下,对我说:“你这孩子怎么没拿伞啊,你打个电话让我来接你呀!”爷爷说了我一通,但我的心里却暖暖的,因为我知道这是爷爷关心我的表现。我洗了个澡,感觉终于舒服了。爷爷还烧了一杯姜茶,叮嘱我一定要喝,不然会感冒的。
点评
“我”回家晚了,作者不写回家晚的原因,也不详写回家后的情形,而着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一路上的景色,另辟蹊径。全文最大的特色就是修辞的运用。第三段,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的大,把它比喻成娃娃、豆,显得调皮可爱。第四段,先是把雨比作猛兽,突出了雨势之大,最后把雨比作“一堵厚实的墙”,凸显出了“我”被大雨困住的无奈和困窘。最后一段抒情,感悟生活,升华了主题。
这天,我回家晚了
七年级在校学生
傍晚,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变成一个金灿灿的大圆盘,晚霞把天空烧得火红火红的,几只喜鹊站在枝头唱起了黄昏交响曲,街上车来车往,人群络绎不绝,一个女孩站在弄堂里,焦急地看着手表······
今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爸爸的生日。我在心里默默筹划了一整天,打算放学后去蛋糕店给爸爸买个蛋糕,给他一个惊喜。我暗自高兴,想象着爸爸看到后会有多么高兴。“丁零零!”放学铃声一响,我便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地一下射出了校门。四处搜索着附近的蛋糕店······
找了半天都没找到,我转转悠悠不知怎的绕进了一个弄堂,里面竟有家蛋糕店。“啊,终于找到了!”我高兴地大喊。大踏步走进店里,一瞬间甜腻融入了空气。各种各样的蛋糕陈列在我面前,不禁让人眼花缭乱!奶茶慕斯、纸筒杯、水果缤纷等等。我精挑细选了一个蛋糕,热情的店员还附赠了一盒蜡烛。我在贺卡上写上了生日祝福,我想爸爸见到后一定会高兴地流泪。
买好蛋糕,准备回家了。咦?我刚才是怎么进来的?望着眼前四处分叉了的弄堂,我的心不禁提到了嗓子眼。唉,光记得买蛋糕,忘了刚才是怎么进来的了!怎么办啊!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开始惊慌失措起来,心扑通扑通地跳得厉害。我拿着蛋糕,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可是越走越不对了,我绕了老半天,怎么感觉又回到了原来这个地方!我一看手表,都快六点半了,爸爸妈妈现在一定特别着急,他们一定在四处找我。想象着他们焦急的样子,我越想越害怕,眼泪便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
天越来越黑,晚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凉飕飕的。除了一两声的犬叫,冷落的弄堂里寂静无声,只有我还在弄堂里徘徊。路灯渐渐地亮了起来,把树影投到地上,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有点像妖魔鬼怪的叫声。路上摇摆的树影像魔鬼扭动的身躯,好像朝我扑来一样。
我加快了脚步,心犹如小鹿乱撞,不由地联想起同学们讲的鬼故事,仿佛听到了野兽的号叫。我感到两腿发软,举步难行。
我手里紧紧攥着蛋糕,背着沉重的书包,低声抽泣着······有谁来帮帮我啊······
过了一会儿,弄堂里传来了电动车行驶的声音,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从台阶上蹦了起来。原来是一位阿姨,我连忙上去打听。热心的阿姨告诉了我方向,我才顺利地离开了弄堂。我像小鸟儿挣脱囚笼一般松了一口气,疾步飞奔回了家。家门口,妈妈在焦急地四处张望,手里拿着手机,似乎已经打了好几个电话,看到我立刻露出了笑容。“你去哪儿了?急死我了!”妈妈关心地问。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吓得我们差点报警,快去吃饭吧!”
这天,我虽然回家晚了,但是回头想想自己在迷失方向时幸好有好心阿姨指点方向,帮助我回到了家,让我感受到了和谐社会人性的温暖。同时我想说,帮助他人是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我将视助人为快乐之本。
点评
本文的作者重点交代了晚回家的原因,想买一个蛋糕给爸爸过生日,给他一个惊喜,想不到弄巧成拙,买完蛋糕后却迷了路,直到有一位好心的阿姨路过才解救了她。第一段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描写了一个优美的环境。然后简单地交代了寻找蛋糕店的经过,也为下文迷路埋下了伏笔。接下来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迷路后的慌张和不知所措。作者又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把自己内心的紧张不安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用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