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期刊平台作用,促进文学期刊阅读——《小说月报》办刊实践与思考

文化   2024-11-21 09:01   天津  

吴尚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五十五期“刊协讲堂”!由茅盾先生亲笔题写刊名的《小说月报》,自1980年1月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满足人民群众阅读需求”为宗旨,精选全国报刊发表的最新优秀小说,使一大批名篇佳作走向全国,传播海外,累计发行量超过一亿册,被读者称为“《小说月报》现象”。《小说月报》曾经获得国家期刊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入选“全国重点百种社科期刊”“全国百强报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以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小说月报》编辑部荣获“天津市工人先锋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模范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今天,我们请来了本期演讲嘉宾薛印胜同志,请他与大家分享《小说月报》的办刊做法和经验。《小说月报》是百花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期刊,薛印胜同志是百花文艺出版社党总支书记、总经理,编审,从事出版工作二十余年。曾主持创办《百科探秘》《艺术启蒙》等刊物,出版著作《故纸藏珍——期刊创刊号欣赏》。下面,请薛印胜同志就“发挥期刊平台作用,促进文学期刊阅读——《小说月报》办刊实践与思考”这一话题开讲。
薛印胜:尊敬的吴会长,各位同仁,大家好!感谢中国期刊协会提供这次宝贵机会,让我能够通过“刊协讲堂”这个权威、专业的平台与各位师友交流,汇报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小说月报》是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花社”)主办的文学期刊,在中国文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茅盾先生亲笔题写刊名。自1980年1月创刊以来,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满足人民群众阅读需求,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提供资料和信息窗口”为宗旨,始终保持鲜明的出版特色和风格,精选全国各报刊发表的最新优秀小说,注重选发贴近现实、紧扣时代脉搏、思想性和艺术性兼优的作品。众多传诵一时的名篇佳作正是通过《小说月报》的及时选萃而走向全国,并根植于几代人的记忆深处,在海内外拥有大量忠实读者,累计发行量逾亿册,润泽了无数文学爱好者的生活,多年来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被称为“《小说月报》现象”。

《小说月报》曾获第一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第一届、第二届“全国重点百种社科期刊”,入选“全国百强报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小说月报》编辑部先后荣获“天津市工人先锋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模范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一、不断丰富阅读产品,确保刊物内容质量  


百花社致力于构建文学生产与传播体系化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产品,积极探索抵达读者的有效路径,努力塑造文学与公众生活的亲密关系。目前,《小说月报》系列期刊包括《小说月报》《小说月报原创版》《小说月报·大字版》《微型小说月报》,还有每年出版四期的“中长篇专号”,作者群体涵盖了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篇幅包括了小说体裁的长、中、短、微全部形态,形成了原创与选摘互补互动、作品发布与文学评论交相辉映的集群式文学期刊出版格局,这是历代百花人对华语文学持续跟踪、研判、再创造的结果,也是坚持把心交给读者、守正创新的必然。

《小说月报》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坚守文学品格和初心,与时代同频共振,一方面注意捕捉小说创作的新动向,忠实记录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既敬重明显进入文学经典化过程的作家作品,又注重文学“活力”与“新生性”的发现与推广;另一方面时刻关注、了解、研究读者关切,为读者提供更及时的文学讯息、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更优质的精神食粮。

《小说月报》持续提升刊物内容质量,采取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

坚持题材多元。

《小说月报》所刊发的作品囊括城市、农村、边疆、军旅、海洋、科幻等多领域题材,注重不同题材的精心搭配,不断拓展文学表达的边界,以期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喜好,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立体、多元的文学世界,为新时代文学阅读带来新的活力与灵感。

二是

坚打造特色栏目。

《小说月报》设立的“作家现在时”栏目,旨在以访谈的形式介绍作家最近的创作、读书、文学观、生活状态等,而《小说月报·大字版》设立的“作家另一面”栏目和《小说月报原创版》推出的“当代作家老照片”栏目,旨在展现作家文字能力之外的学养与底蕴,为读者提供了解作家的一个独特的窗口,增加了刊物的文化深度与趣味性。

三是

推行分片责编制度。

《小说月报》将选稿区域细致划分为多个片区,赋予编辑明确的责任范畴,便于编辑深入了解片区内的文学传统、创作生态以及作者群体的特点。编辑凭借对片区全方位、深层次的认知,能够精准把握各原发刊物的风格特色,筛选出真正契合刊物定位、蕴含独特地域魅力和思想深度的文学佳作,为刊物注入丰富多彩的地域元素和创作风格,并连接起各地的文学资源和平台。

四是

设立编前定稿会。

定稿会每月末召开,各个分片的编辑对自己推荐的篇目进行深入阐述,详细剖析作品的价值和特色,其他片区的编辑则以客观、专业的视角给出中肯的意见,通过相互校正、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一个严谨的作品评估体系。主编则发挥统筹协调的关键作用,与分片编辑同步阅读作品,并最终给出稿件取舍的决定。

五是

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小说月报》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除了严格的选题论证、三审三校等制度的有效落实,以及传承分片分刊包干制、值班编辑制、评刊会等优良的办刊传统,更重要的是办刊编辑要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清醒的文学立场、高超的鉴赏能力和忘我的职业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关注现实生活。从徐柏容、邓元惠、郑法清、李子干、余小惠、薛炎文、马津海、王俊石、董兆林、刘书棋、彩罕娜到李勃洋、汪惠仁、徐晨亮、徐福伟、齐红霞等,《小说月报》的几代编辑,都与作家真诚交朋友,无论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家还是初出茅庐的文坛新秀,编辑与作者互相尊重、心心相印,与作品原发刊保持亲密互动。无论是业界公认的大刊名社还是边陲小城的文学期刊,作品过硬始终摆在首位,为读者办刊,雅俗共赏,优中选优,让文学经典广为传播,让优秀作品觅得真正的知音。

 二、实施书刊联动工程,精品出版硕果累累  


书刊互动,是社办期刊最大的优势。因与作者交流频繁,期刊编辑能在第一时间知晓作者的创作计划和写作状态,作者也因对期刊编辑的信任而放心把作品优先交由百花社出版。由此,打造品牌期刊衍生图书也是《小说月报》整合内容和作者资源、优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除年度精选集、百花奖获奖作品集等常规图书出版之外,《小说月报》还确定了五个主攻方向。

一是

名家长篇小说。

已出版作品包括《岁月风尘》(尹学芸著)、《草木志》(老藤著)、《少水鱼》(卢一萍著)、《从军记》(文清丽著)、《血液科医生》(肖勤著)、《浮日》(吴然著)、《凡尘磨镜录》(苏迅著)、《大洛河》(李亮著)、《捕手游戏》(于青著)、《迷城之咒》(邓晓炯著)等。其中《海边春秋》(陈毅达著)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多部作品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新时代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等国家级奖项。

二是

名家小说集。

已出版作品包括《六耳猕猴》(徐则臣著)、《海豚的鼻子》(黑孩著)、《白色罕达犴》(海勒根那著)等,其中《驮着灵魂的马》(娜仁高娃著)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短篇小说奖)。

三是

以报告文学单行本为主的主题出版。

已出版作品包括《山海闽东》(许晨著)、《春风染绿红山下》(艾平著)、《废墟上的涅槃》(次仁罗布著)等,其中《江山如此多娇》(欧阳黔森著)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四是

重启“百花中篇小说丛书”出版工程。

及时收录名家新锐有较大影响的中篇小说,丛书以小开本口袋书的装帧设计及中篇的容量对阅读时间、场地的要求进一步减少,读者可以有效地填充碎片化时间,能够“用看一部电影的时间读一本书”。5年来已出版36部作品,其中《黄河岸上的父亲》(邵丽著)、《过香河》(张楚著)等多部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国家级对外翻译出版工程。

五是

承担百花社挖掘扶持青年作家成长的“满天星计划”。

现已出版《古耳区纪实》(邵宇翾著)、《书法家》(罗志远著)、《月燃》(焦雨溪著)、《暗语》(吴越著)等作家的首部著作,为青年作家创作铺路架桥。

 三、做强线上跨界营销,深入推进融合出版  


《小说月报》与百花社书刊营销中心在渠道开拓、客户维护、宣传推广、活动促销以及信息反馈交流等方面密切配合,努力扩大刊物销量。

一是

优化产品与渠道匹配度,精准施策。

在巩固邮局订阅业务方面,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和直营供货等方式,激发邮局渠道潜能,维系忠诚读者的续订可能。以下沉一线、步步为营的思路,在图书馆馆配和农家书屋两个市场逐步扩大份额;积极开拓老年大学、文学社团、职工书屋等特殊渠道客户,通过精准的对接和服务,开辟新的增长点。

二是

锚定线上营销大市场,重塑链条。

全力建设百花微店、京东、拼多多、小红书、天猫、抖音等自营店铺矩阵,通过打造多通路的线上销售平台,不仅为读者提供便捷的购买途径,还能更直接地与读者互动。与数百名主播、读书博主开展深度合作,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将百花期刊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同时,强化线上平台流量优势与自营店铺个性化服务的联动营销、互推引流,增进用户粘性。

三是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影响。

线上营销主要通过制作优质短视频、定期直播等方式,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的关注;线下推广则通过参加各类展销会、文化市集和开展名家进校园公益讲座活动,持续不断扩大刊物影响,为期刊的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读者基础。

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场景发生了深刻变化,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纸质出版与数字技术如何深度绑定、融合共生,在新空间找回潜在读者,这是时代给我们这一代期刊人出的一张考卷。《小说月报》求新求变,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创新内容呈现方式,强化传播载体的扩容和输出价值的提升,倾力打造新媒体矩阵,先后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头条号、B站、抖音、快手、小红书、豆瓣、西瓜视频等自媒体平台,成为全国最早建设全媒体阵营的文学期刊之一。目前《小说月报》微信公众号粉丝近15万(入选第三届“大众喜欢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微博已有11万活跃粉丝,今日头条粉丝26.2万,西瓜视频粉丝26万,其他平台粉丝数量也在稳步上升。

此外,《小说月报》充分运用现代技术,为刊物增加编辑含量和增值服务,与央广云听、喜马拉雅等合作实现刊物有声转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目前,《小说月报》APP 项目正式启动,主要提供书刊的内容展示和产品销售,并设有重点作品、新书推荐、类型文学、热门活动等专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时市场需求,努力营造线上消费新场景。

 四、拓宽文学边界,为文学插上影视翅膀  


近年来,随着国内影视行业运营模式的成熟,优质小说版权成为各方竞相追逐的稀缺资源。对于当代中国小说与影视之间的因缘,《小说月报》和百花文学奖既是见证者也是当事人。许多在国内国际反响强烈的影视片,如《秋菊打官司》《人到中年》《高山上的花环》《北京人在纽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天下无贼》《激情燃烧的岁月》《大红灯笼高高挂》《狼毒花》《马文的战争》《潜伏》《金陵十三钗》《万箭穿心》等,其原著小说都被《小说月报》选载过。当年冯小刚经由张国立的推荐,看到《小说月报》刊登的小说《官司》,打电话联系编辑部,从而找到作家杨金远,获得了小说改编权,最终才有了银幕上的《集结号》。一份刊物、一项文学评奖促成了文坛与影视的良性互动,频频为双方牵起红线,双向奔赴,互相成就,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甚至影响了文坛的创作趋势。

凭借数年来积累的小说版权、作者资源和良好口碑,《小说月报》系列期刊自2015年以来主动出击,布局版权转化服务产业,筛选有影视改编潜力的优秀小说,在取得作者授权后,将相关作品、作者信息分类整理,建立了优秀原创小说版权的资料库,通过出版《从小说到影视》系列图书、百花文学奖增设影视剧改编价值奖、举办文学与影视沙龙、召开影视版权集中推介会等多种形式,为作者与导演、编剧、影视机构搭建桥梁,为其他艺术创作提供文学母本,放大作品的文化价值,推动影视产业发展。

与大家分享一个百花社小说版权转化的典型案例。最初发表在《小说月报原创版》的中篇小说《末日降临》,经编辑建议,作者余耕将其扩充为长篇小说。一是百花社以《如果没有明天之我是余欢水》之名正式出版图书发行;二是百花社投资并授权繁星戏剧村改编成舞台剧《我是余欢水》,至今全国巡演超过500场;三是有声书在爱奇艺和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收听用户评分8.8颗星,播放量近40万次;四是影视改编权售予正午阳光,超级网剧《我是余欢水》在腾讯视频APP播放量超过5.5亿次,爱奇艺视频播放量高达10亿次,微博话题阅读6.7亿次,豆瓣评分8.5分。从源头小说IP发现、刊发、出书,到有声书、电子书,再到舞台剧、影视剧,该部作品实现了全版权全产业链的成功运作。

前不久,《小说月报》与中子星影业、陕文投艺达影视联合发布了“中子星·小说月报影视改编价值潜力榜”,为更多具有影视改编潜力的文学作品提供充分展示和创造性转化的机会,为影视公司源源不断提供更多优质的故事蓝本和创意灵感,孕育催生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传世佳作,为新时代文艺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五、举办文学品牌活动,助力全民阅读开展  


由百花期刊孵育的双年奖——百花文学奖,是业内颇具公信力、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全国性文学大奖之一,其前身是创始于1984年的《小说月报》百花奖,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1984年,《小说月报》举办了首届百花奖评选,这是国内第一次采用读者投票方式评选,并完全依据票数决定结果的文学评奖活动,取得热烈的社会反响,被当时的媒体评论为关于当代小说的“一次大范围的民意测验”。此后,《小说月报》百花奖每两年评选一届,受到全国作家、评论家、编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大热心读者踊跃参与投票,新闻媒体积极报道评奖结果。从2015年正式更名“百花文学奖”之后,先后增设“散文奖”“影视剧改编价值奖”“科幻文学奖”“网络文学奖”,成为综合性的文学大奖。

百花文学奖有三个特点:一是连续举办了二十届从未中断;二是目前国内唯一设立读者奖和编辑奖的文学奖项;三是获奖作家作品确实成为一个时代标杆,经受住读者和时间的检验。百花文学奖的持续成功举办,不仅扩大了刊物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保证了稿源质量和水准,增进了编辑与作家之间、读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还为杂志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合作商机。每届百花文学奖的颁奖典礼成为备受世人瞩目的文坛盛事,而由此衍生出另一品牌活动即“百花文艺周”,该活动已经举办了四届,有力推动了天津这座城市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

此外,《小说月报》先后举办了“鲁奖作家写丽江”“微观看世界”——首届全球华人微型小说创作大赛等多项高品质活动,为多部作品举办新书首发式或读者阅读分享活动,走进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创意写作班,积极参与大型书展,邀请作者、评论家与读者一起漫谈创作心得,畅谈文学之美,引导文学爱好者阅读当代文学经典,同时有效提升了书刊的传播力和引领力。

 六、联合同向发力,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小说月报》与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中国作家公开课”于2021年4月正式开课,李敬泽、周大新、阎晶明等三十多位活跃于当下文坛的作家、评论家先后登台授课,参与课程的学生涵盖本、硕、博不同年级和专业,为作家与中外学生交流提供了互动平台,线上线下已覆盖数万人次,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中国作家公开课”中的“国际阅读沙龙”同步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播,参与线上直播课程的伊朗德黑兰大学、埃及明亚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的中文系学生分享中国当代文学成果。“新汉学计划”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中国文化笔译工作坊也参与了该课程,这些学员来自30个不同国家,覆盖德语、意大利语、蒙古语、泰语、波兰语、越南语、乌克兰语、乌尔都语等多个语种。中国作家公开课,不仅为学院式文学教育提供了文学创作和批评的现场感,促使许多初学写作者找到创作灵感与有效方法,而且通过这一国际化平台也能让中外读者和研究者深切感受到中国文学现场的蓬勃活力和无限生机。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合力打造《小说月报》英文版,将持续向世界推介中国当代作家的最新精品力作,让更多当代优秀作品实现及时、立体化国际传播,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文学期刊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未来,我们将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继续秉承“服务文学,心系读者”的核心办刊理念,始终与作家声气应求,与读者心手系联,在出版实践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更多文学新质生产力,续写《小说月报》的品牌传奇,努力探索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百花路径,为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贡献更大的力量!



吴尚之:今天,薛印胜同志与我们分享了“发挥期刊平台作用,促进文学期刊阅读——《小说月报》办刊实践与思考”。他们在如何办好文学类期刊方面,探索了有效的措施,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值得推广借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办刊质量,推出名篇佳作。《小说月报》坚守文学品格,提高办刊质量,丰富阅读产品,满足读者需求。坚持题材多元,注重不同题材的精心搭配,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立体、多元的文学世界。打造特色栏目,为读者提供更多了解作家的窗口,增加了刊物的文化深度。推行分片责编制,将选稿区域划分为若干片区,赋予编辑明确的责任范围,为刊物注入丰富多样的地域元素和创作风格。设立编前定稿会,共同构建一个严谨的作品评估体系。注重人才培养,打好事业的发展之基。

二是发挥平台作用,推动融合创新。《小说月报》积极应对期刊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深入推动期刊多形式、多业态的融合创新。实施书刊联动,共享出版资源、作者资源和读者资源,推出一系列图书精品。做强线上跨界营销,优化产品与渠道匹配度,锚定线上营销大市场,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推进融合出版。全力拓宽文学边界,布局期刊版权转化,汇集、筛选有影视改编潜力的优秀小说,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学插上影视翅膀。

三是培育品牌活动,促进全民阅读。《小说月报》重视阅读推广,不断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连续四十余年精心打造全国性文学大奖——百花文学奖,不仅扩大了期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保证了稿源质量和水准,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深化了全民阅读,而且还增进了期刊与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发展机遇与合作商机。与此同时,加强多方合作,通过联合举办“中国作家公开课”,为作家与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具有中国文学特色的互动平台。

最后,让我代表中国期刊协会,感谢薛印胜同志的精彩演讲!感谢大家对“刊协讲堂”的支持!





新浪微博小说月报

bilibili动画|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
及时荟萃小说精品,铸造中国小说阅读最阔宽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