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 11日下午,著名作家荆歌受邀至“中国作家公开课”,与众多文学爱好者分享了他的写作心得与经验。荆歌以“多年来文学面临的处境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为主题,结合亲身经历与创作经验,与师生们共同探讨了智能化时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本次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周菲菲博士主持,国内外多所高校的师生、各地作家与众多文学爱好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课程。
讲座伊始,周菲菲老师介绍了荆歌老师的代表作品与创作成就。荆歌,60年代优秀作家,创作了一系列令读者喜闻乐见的小说,如《十夜谈》《枪毙》《鸟巢》《爱你有多深》《八月之旅》等,其作品亦在《人民文学》《小说月报》等重要文学刊物上发表。近年来,近年来,他转向儿童文学创作,作品同样受到小读者和儿童文学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并斩获多个奖项(包括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澳门首届儿童文学奖长篇小说提名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和紫金山文学奖等)荆歌老师形象风雅超脱,颇有文人风骨,也如中国古代文人般,除了文学外,对书画艺术颇有自己的见解和品味,并兼具画家和艺术收藏家的身份,曾在多地举办过相关展览。
荆歌老师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线索。讲述了他走上文学之路的契机、对文学的理解以及在当今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他对文学的独特思考。
首先,荆歌老师以最新的诺贝尔文学奖和物理奖为引子,揭开了“智能化时代,文学将何去何从”的主题。接着,他以“中国文学的影响力”为关键词,回顾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经历,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锋文学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先锋文学改变了荆歌老师对文学的认知,他比喻说,这就像第一次看到酒吧的调酒师扔酒瓶子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的有趣,让人眼花缭乱。在这些作品中,荆歌老师不仅看到了世界,看到了人生,也看到了自己,这些经历激发了他记录、倾诉和表达的欲望。
荆歌老师还提到,在当时许多作家因为写作改变了命运。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从书本逐渐转移到电子设备,文学的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大不如前,逐渐被边缘化。同时,因为翻译困难,中国作家的作品在世界文学版图上也很少受到关注。
紧接着,荆歌老师阐释了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他指出文学“既边缘又主流”的奇怪现象:既然文学的影响力已经降低,那么理应变得更加另类。但是事实却与之相反,中国文学从先锋转向了现实主义,许多先锋文学代表人物如余华,也转向了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现实生活太过精彩,文学无法与之相比,但荆歌老师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文学艺术与生活不完全相同,文学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他以画家马蒂斯和作家韩江的作品为例,指出了诗画与小说不是照相机式的、对生活的简单描摹,而是创作者内心风景的独特表达,体现了创作者对世界、对人生的独到理解。艺术不是技术,不应被刻板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的精进,而应该追求只属于自己的独特“创作通道”,深入探索,不断挖掘,直到在洞口处发现光亮,便能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仅仅是物质的,更多的是精神的。利用绘画技术与写作技巧,把人类的品质与各种幽微的情感表达出来,同时展现出作者对世界、生命和艺术的深刻理解,这才是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
随后,荆歌老师展望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未来。他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有可能在未来替代人类执行许多日常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虽然机器人在思维、判断和想象力方面可能会超越人类,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人类,人类是高度理性的生物,是天地间一个复杂的存在,我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并且一直在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会产生无数不可预测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促使文学创作走出当下的舒适圈,在新的领域不断地突破、发展,取得更好的成就。因此,人类的文明一定会生生不息,不断进入新的纪元,向着更高、更远、更广阔的地方走去。
最后,荆歌老师劝告同学们:只有用心地、深入地去了解文学作品,才能从中受益。荆歌老师希望自己不仅有面向成年人的作品,还有既为孩子也为大人的儿童文学。他还提到如果成年人回看自己儿时的书,往往能收获不同的感悟和感动,因此,他也希望自己的儿童文学能伴随孩子的成长之路。
周菲菲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AI虽能创作,但它们缺乏真正的理解能力,只有人类才能读懂并赋予作品意义。周菲菲老师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创作,以发展人类的文化和精神能力。此外,她还指出:荆歌老师通过儿童文学启发孩子,传递了真正属于人类的重要价值,希望在AI时代,人类的精神和能力能在文化上继续延续。
讲座的互动环节中,听众就荆歌老师对儿童内心善恶与相关小说创作的评价、语文素质培养,文学评论与写作的关系等方面向作家提问。荆歌老师结合自己的写作与生活经验与大家进行深入交流,强调作家的想法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勇于去生活,敢于去观察,在写作与生活的相互磨合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本学期“中国作家公开课”将继续与《小说月报》合作,邀请中国当代有影响力的作家、批评家走进课堂,与海内、课堂内外的读者、译者展开对话,为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搭建活跃的交流平台,为提升我校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贡献力量。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新浪微博|小说月报
bilibili动画|小说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