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与本溪湖煤铁公司

民生   2024-10-27 06:00   辽宁  

作者简介



杨槐,笔名:关外溏。1957年生于本溪湖,回族。1975年于十五中完成学业后,为桓仁县知青。1978年考入沈阳师范学院政教系,毕业后任本溪师专政史系助教、讲师。从1990年起至2017年,先后担任本溪市社会主义学校秘书长;中共本溪市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基层处副处长;本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局级调研员。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本溪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本溪市第三、四、五届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基层统战工作理论本溪研究基地研究员、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在本溪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有:著作《本溪医药历史文化》(副主编),获本溪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政府奖一等奖;著作《本溪宗教史话》(为策划者之一和道教篇与伊斯兰教篇主笔);文学评论《本溪戏剧60年评说》,获本溪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另有多篇反映本溪地域文化的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在省内外发表。




程砚秋《锁鳞囊》唱段


程砚秋与本溪湖煤铁公司

原创:杨槐

 


今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诞辰120周年。

94年前的1930年4月,为庆贺“本溪湖商办煤矿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如雷贯耳的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率领重组的鸣和社在湖山楼大舞台进行了为期3日惊天动地、盛况空前的演出。

 

南有汉冶萍 北有本溪湖

 

20世纪初,在中国的煤铁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有汉冶萍,北有本溪湖”。

汉冶萍,指的是中国近现代煤铁工业史上赫赫有名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本溪湖,则是指本溪这座煤铁之城的发源地。

本溪采煤冶铁历史悠久,始于辽金,续于明清,兴盛于民国暨日伪时期的本溪湖煤铁公司。

该公司的前身,是1905年11月成立的“本溪湖煤矿”。

1910年5月,奉天交涉司韩国钧会同大仓喜八郎和日本驻奉天总领事小池张造,签署中日合办本溪湖煤矿合同,将本溪湖煤矿定名为“本溪湖商办煤矿有限公司”。

1911年10月,公司增设炼铁部,易名为“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翌年1月,正式改称“本溪湖商办煤铁有限公司”。以后又有多次更名,为论述方便一般简称为”本溪湖煤铁公司”。

伴随日本大仓财团的入侵,尤其是1909年后工矿陆续引用蒸汽机等现代化先进设备,本溪湖采煤冶铁工业迅速崛起,名声大振,商贾云集。以河北、山东和当地劳工为主体的本溪产业工人与日俱增。

为适应外来苦力和本埠土著文化消遣,百业待兴中的本溪娱乐业逐渐发达起来,茶园、茶社、评书、鼓书、蹦蹦,乃至梆子、落子、昆曲、京戏等在本溪湖应运而生。

1908年,本溪商会筹资拟建本溪第一座室内剧场。几经商讨,地址定在本溪湖的北山坡。

1911年12月,湖山楼大舞台竣工开业。

在往昔戏曲演出“两合水”“三下锅”的基础上,单一的京剧演出班社开始先后莅溪。

一时间,京剧、评剧、蹦蹦戏、河北梆子,你方唱罢我登场,啼笑怒骂闹湖山。湖山楼的票房,甚至成为本溪湖煤铁公司产业兴衰和消费水准的晴雨表。


本溪湖煤铁公司局部旧照


1917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及这片土地说:“中国经营钢铁事业,现只有汉阳铁厂与南满州之本溪湖铁厂,其资本又多为日本人所占有,虽云近来获利甚厚,亦不免有利权外溢之叹矣。”

1921年,京剧演员王汇川(五岁红)由营口来溪,演出于湖山楼,剧目有《追韩信》《哭灵牌》《徐策跑城》等。

1922年,著名京剧演员白玉昆来溪演出10天,每日开两厢,戏码为《走麦城》《屯土山》《过关斩将》《温酒斩华雄》。

1924年,京剧陆家班陆荣廷(武生)、陆荣花(武旦)来溪,于湖山楼演出《界牌关》《翠屏山》《泗州城》。

1925年,著名京剧演员唐韵笙献艺湖山楼,演出《驱车战将》《六国拜相》和《全部汉寿亭侯》。

1928年,湖山楼大舞台从营口特邀著名京剧武生盖春来、著名京剧花旦金莲花,演出《十字坡》《铁笼山》《拾玉镯》。

1930年,适逢“本溪湖商办煤矿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庆。

本溪湖煤铁公司总办周大文,相邀一代京剧名伶程砚秋赴辽宁省本溪湖助兴演出……

              

京剧四大名旦之翘楚

 


程砚秋(1904——1958),原名承麟,字菊侬,满族正黄旗人。

因家道中落,6岁起程砚秋跟随花旦兼刀马旦演员荣蝶仙学艺,成为在师傅家中单独授业的“手把徒弟”。

由于长相秀丽,荣师安排他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学了《打樱桃》《打杠子》《铁弓缘》《虹霓关》;后见其嗓音极佳,又指定他随陈啸云学青衣,得授《祭塔》《彩楼配》《宇宙锋》和《玉堂春》。

1914年,程砚秋11岁,取“艳于秋者厥为菊”之意,起艺名“艳秋”,字玉霜,粉墨登台。初演于丹桂茶园的程砚秋,与芙蓉草、刘鸿升、孙菊仙等合作《桑园寄子》《辕门斩子》《朱砂痣》等戏。

1916年前后,程砚秋遇到了康有为弟子、近代诗人、京剧剧作家罗瘿公。

罗瘿公看过程砚秋的演出后,惊为天人并断言他一定能成为与梅兰芳比肩的大师。

1917年,程砚秋嗓子“倒仓”(青春期变声)。

1918年,程砚秋由罗瘿公以千三百元代向其师荣蝶仙商议出师。

1919年,罗瘿公贷款700大洋,从荣师处把程砚秋赎出,并将其旗姓之“承”,改为汉姓之“程”,遂拜梅兰芳为师。后来,程先生自己又将“程艳秋”易名为程砚秋,取意“砚田勤耕秋为收”,并将其字由“玉霜”改作“御霜”。

为了打磨这颗京剧界的未来之星,罗廮公为程砚秋量身设计了课程:

上午与武旦阎岚秋学武把子,然后吊嗓;下午从昆旦乔慧兰学昆曲身段;晚上到“通天教主”王瑶卿家中学戏;每周一三五带他去看电影;还亲自为他讲史说戏、教其诗词歌赋,带其临摹书画,从而奠基了程砚秋坚实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

1921年至1924年,罗瘿公为程砚秋编创了12部京剧剧本——《梨花记》《龙马姻缘》《花舫缘》《孔雀屏》《红拂传》《花筵赚》《风流棒》《鸳鸯冢》《赚文娟》《玉狮坠》《青霜剑》和《金锁记》。

1922年,18岁的程砚秋嗓音恢复,组建和声社开始挑班,并首次赴上海演出京剧《梨花记》《花舫缘》。

在沪期间,在罗瘿公引领下,程砚秋拜访了康有为、陈散原、袁伯夔、周梅泉、樊樊山、陈叔通、金仲荪和吴昌硕等前辈。


1923年 罗廮公(左一)程砚秋(左二)


1923年,程砚秋首演京剧《花筵赚》《鸳鸯冢》。翌年,演出京剧《赚文娟》《金锁记》和《青霜剑》。

1924年罗廮公逝世。同年8月,和声社改组为鸣盛社。

金仲荪接替罗廮公继续为程砚秋量身编剧,陆续完成了京剧《碧玉簪》《聂隐娘》《梅妃》《沈云英》《文姬归汉》《酌情记》《朱痕记》《柳迎春》《荒山泪》《春闺梦》等剧本。

1925年,首演京剧《文姬归汉》。这一年的3月,程砚秋率鸣盛社赴东北为张作霖50寿诞唱堂会戏,并于4月18日于北京三庆园首演京剧《聂隐娘》。

同年8月,程砚秋自行出面组班,将鸣盛社改组为鸣和社。

1927年,北平《顺天时报》举行征集五大名伶新剧夺魁投票启示。启示称,为鼓吹新剧,奖励艺员,举行征集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徐碧云五大名伶新剧夺魁投票。

最后,经过一个月的选举,梅兰芳的《太真外传》、尚小云的《摩登伽女》、程砚秋的《红拂传》、荀慧生的《丹青引》、徐碧云的《绿珠坠楼》当选,于是便有了“五大名旦”的称谓。

后来,上海《戏剧月刊》通过发起征文评选,进一步将“梅尚程荀”归为四大名旦。



程砚秋首次站在了与恩师梅兰芳同行列的位置,标志着梨园菊坛和观众戏迷对这位京剧后起之秀的高度认可。

同年,程砚秋首演京剧《朱痕记》。

1928年,程砚秋首演京剧《梅妃》。

这年的4月,高亭唱片公司录制了程砚秋的《碧玉簪》《朱痕记》《玉堂春》《鸳鸯冢》《女起解》《汾河湾》和《文姬归汉》等七出剧目的唱片。

从1925年至1928年,程砚秋率鸣和社在上海、香港、济南和武汉等地演出,观众戏迷项背相望,熙来攘往,舞台和戏院一票难求,场场爆满……

程大师的表演艺术日益炉火纯青,名声鹊起。

在唱腔方面,他创演的一系列悲剧,重视吐字归韵,以“立音”获得良好的共鸣位置,高低音圆转自如,更擅长运用“诡音”达到细如游丝、若断若续、刚柔相济、抑扬顿挫之美,以鲜明的“程腔”特色刻画人物,震动着广大观众的心。

在表演方面,程砚秋的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和剑术等,都展现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创意,使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

大批悲剧剧目的艺术实践,促成了程砚秋步入京剧舞台艺术的成熟时期,从而树立了“程派”——这个独树一帜的京剧艺术流派。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奉天府跺脚,北平城乱颤”的周大文,以本溪湖煤铁公司包括百千煤铁工人的名义,邀请程砚秋到山城本溪献艺。

周大文何许人也?

他是与少帅张学良义结金兰的把兄弟。



周大文曾担任奉天督军署及省长公署电务处处长、东三省巡阅使署秘书处处长、东三省巡阅使署政务处处长、北京张作霖大元帅府电务处处长,以及奉吉黑三省电政监督等要职。

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他与张作霖坐在同一节车厢。张大帅一命呜呼,福大命大的周大文却只受了点轻伤。

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周大文在原职务未变的基础上又出任了本溪湖煤铁公司总办(中方总经理)。

特别一提的是,周大文酷爱京剧,他是王瑶卿的入室弟子,工青衣而潜心花旦和刀马旦,曾与众多名伶傍戏,更是梅兰芳、程砚秋的故交。

由他出面邀请程砚秋到本溪湖唱戏,特别是为社会底层的本溪煤铁工人演出,这个“面儿”程先生岂能不给?

 

“1928年说”与“1930年说”

 

肖哲、沈武编辑的《本溪戏曲纵横》(内部资料,1985)之“本溪戏曲艺术七十年大事记”载:“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来溪,演出于‘湖山楼’大舞台”。

《本溪戏曲志》(内部资料,1986)大事年表有:“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京剧名旦程砚秋应本溪工人相邀来溪演出七天”。

其后的《本溪文化志》(大连出版社,1999)和《本溪往事》(内部资料,2008),在回眸程砚秋本溪之行的具体年代时,都援引了“1928年说”。

然而,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荣琛在他的回忆录《粉墨生涯六十年》中认为,解放前程砚秋恩师并没有赴东北演出的经历。这等于说,不存在程砚秋大师上世纪20年代末去本溪湖演出一事。

赵荣琛是程砚秋的弟子,新中国成立后去大连、抚顺等城市演出,曾参加东北京剧实验剧团,任艺委副主任。

他在书中提出,程砚秋最早去东北演出的时间应在1953年夏秋左右,并追忆道:程先生向我询问了有关东北京剧实验剧团的情况后,说“看来你们团的实力还不错。我从来没去过东北演戏,你在那边已有所成就,如果我去走一趟,少带几个人,你看他们会欢迎吗?”在赵先生的安排下,程砚秋于1953年在沈阳和哈尔滨作了两期演出。

但是,赵荣琛关于程砚秋解放前没去过东北(自然也就没去过本溪)的说法,却被一些研究程派艺术的专家、学者和戏迷所质疑。

本溪刘春震老人,当时只有17岁,刚刚初中毕业。

他讲,程砚秋是应本溪湖煤铁公司总办周大文的邀请,为庆祝煤铁公司成立20周年来本溪演出的。当时他跟随其父(时任本溪师范讲习科校长)一同观看了《碧玉簪》《窦娥冤》等程派名剧。还说,在湖山楼戏院他看到了总办周大文。周总办的个子不高,戴眼镜,不白净,但是人长得很精神。



与此相印证,著有《程砚秋史事长编》的程永江(程砚秋之三公子),在“1930年篇”援引程砚秋的自述云:

“至东北,应本溪、东北戏院、哈尔滨,百元包厢,座十元,姜妙香配戏。”在本年篇的“评述”中载:艳秋于“倒戈事件”后重组鸣和社……1930年4至6月间,鸣和社应本溪湖铁矿公司之邀,为庆祝该公司成立20周年演堂会戏3日,又于沈阳东北大戏院公演一周,再演杜陵堂会戏2日。哈尔滨各界电约赴哈,于大西洋电影院为陕西省灾民救济会演赈灾义务戏3晚,包厢百元,散座10元,日日告满。再续演营业戏3晚,盛况依然。

北大教授、剧评人、名票吴小如,在其文集《菊坛知检录——我与京剧的因缘(代序)》中,也阐释道大约1931年春夏之交,程砚秋先生在哈尔滨作过短期演出,主要配角有姜妙香、李多奎、侯喜瑞、李洪春、曹二庚等,二旦是程的三哥丽秋,却没有带二牌老生和武生,演出的戏有《鸳鸯冢》《青霜剑》《红拂传》等。这里虽然年代与1930年有出入,但是他用了“大约”两字作限定,表示对演出的年代并未说死锁定。

著名记者、作家陈纪滢在《章遏云自传》代序中,也曾提到过在哈尔滨东铁俱乐部看过程砚秋的戏。他回忆,哈尔滨当时是东省特区长官公署所在地……我在哈尔滨6年(1926———1931),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看了戏……在东铁俱乐部更看过程砚秋与顾钰荪等的戏。”

《哈尔滨历史编年》则更明确地载有:1930年6月,“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姜妙香、侯喜瑞、李多奎等应‘陕灾筹款赈济会’邀请,来哈赈灾义演。”

根据上述史料可以推论:

其一,程砚秋莅临本溪湖煤铁公司演出的时间,应为1930年的4月末至5月初,而且是此次东北行的第一站。《本溪戏曲志》《本溪戏曲纵横》《本溪文化志》和《本溪往事》中记载的“程砚秋1928年12月到本溪演出”的时间,因未找到相关史料佐证而有待商榷。

其二,从本溪湖煤铁公司至沈阳东北大戏院,再到哈尔滨大西洋电影院或东铁俱乐部等,程先生在辽宁和黑龙江两地一共演出了一十八场,其主要戏码为《碧玉簪》《玉堂春》《窦娥冤》《鸳鸯冢》《青霜剑》和《红拂传》等。

其三,东北两省三地的商演、义演结束后,程砚秋带领他的鸣和社演职员,于1930年6月下旬返回到北京,开始筹备自费赴欧洲考察戏剧和音乐之旅等相关事宜。

其四,赵荣琛先生所著《粉末生涯六十年》中,有关“程砚秋大师解放前没去过东北演出”的记述有误,但是并不影响这本书留给后世研究京剧历史,特别是探索程派艺术的价值。

        

令本溪人惊叹的“神乎程郎” 

 

程砚秋鸣和社一行在本溪湖山楼大舞台只演出了3天,却创造了万人空巷的传奇,让当年的本溪追星人惊叹“神乎程郎”!

当时,本溪湖山楼上演的戏码主要是程派名剧《起解、玉堂春》《碧玉簪》和《窦娥冤》。

《起解、玉堂春》,包括《女起解》和《三堂会审》两折,取材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

此剧由梆子移植而来,最初只有《女起解》一出,后参照梆子剧《破镜圆》,又编演了《三堂会审》。1925年,徐碧云请人写成全本《玉堂春》,包括《嫖院》《庙会》《骗卖》《毒夫》《起解》《会审》《监会》《团圆》8折。《女起解》和《三堂会审》两折常单独演出,《三堂会审》单演时,又名称作《玉堂春》。



在《起解、玉堂春》中,程砚秋扮演苏三。

李玉茹(程砚秋弟子)回忆说,程先生的《玉堂春》最大特点是人物分寸掌握得好。如面对王金龙、刘秉义、潘必正,三人心思各不相同的审问,谁是秉公而问,谁是刁难耍笑,谁是关切同情,程先生的苏三反应、判断、应付得各有不同,分寸得当。使人看出苏三所面临的生死攸关的审问是多么难对付,又不能不佩服苏三应付得较为得体、巧妙,而发出会心的微笑。人们欣赏到的,决不仅仅是美妙的程腔,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令人无限同情的艺术形象。

在《碧玉簪》中,程砚秋扮演玉贞。

明代礼部尚书张瑞华有女玉贞,许配同乡赵启贤。玉贞表兄陆少庄,因求婚被拒不忿买通媒婆,骗得玉贞碧玉簪,连同伪造的情书偷放于表妹新婚卧室。赵郎中计,疑玉贞外遇而怒离洞房。玉贞忧郁成疾,丫鬟小蕙将情形告知张母,正值张瑞华返家,亲去赵府质问,乃真相大白。陆畏罪而死,启贤向玉贞悔过赔礼,夫妻重归于好。

张玉贞这位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无端遭受种种诬陷和苦难,清白女子几成轻佻妇人。她由婚前的喜悦到婚后的悲苦,甚至产生轻生之念,这一系列心理逻辑的变化,都是程砚秋通过三个重点场次——“梳妆”“洞房”“病塌”中分别设计的“西皮摇板”“西皮慢板”“南梆子”和“二黄慢板”四种板式展现的,观众戏迷无不对这位年轻的旦角艺术家刮目相看。



在《窦娥冤》中,程砚秋扮演窦娥。

该剧是程砚秋、罗瘿公等根据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和明代传奇《金锁记》改编的。

原故事情节是,秀才蔡昌宗进京赶考,佣妇张氏之子张驴儿随同,张图谋蔡妻窦娥,半路将昌宗推入淮河,假说其落水而死。蔡母悲痛成病,张在羊肚汤内投毒,却被自己母亲吃下身亡。张驴儿趁机讹诈,意欲强占窦娥。告到官府,县官用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屈供,被判斩刑。行刑正值六月,忽然天降大雪,县官惊惧异常。窦娥之父窦天章,身为八府巡按,来楚州一带巡查,因遇乡民替窦娥喊冤,随将张驴儿抓来,问明此案。但当他赶去搭救窦娥时,却已来不及了!

与700多年前关汉卿原作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不同,程砚秋演出的《窦娥冤》比较突出地刻画了窦娥性格善良、敦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蒙冤的最后结局是九死一生得到昭雪。正是这一亮色,铸成了本出程派经典剧目的显著特质。

值得一提的是,本溪湖煤铁公司之行,程砚秋与他的鸣和社不但戏唱的声情并茂,余音绕梁,其行头也不失色彩缤纷,斑斓夺目。

在京剧舞台上,无论是达官显贵最正式的礼服“男蟒”“女蟒”,还是公主们舞姿翩翩的日常穿着“宫装”;无论是文官的工作服“官衣”,还是人们会客的休闲装“男帔”“女帔”“情侣帔”;无论是人人都穿的便服“褶子”,还是武将们的日常穿着“开氅”,其色彩搭配、图案设计无不秉承着京剧艺术一贯的象征手法和写意风格。

对此,亲历者刘春震老先生赞誉说,“程砚秋剧团的行头漂亮耀眼,那戏服金光耀眼,再配上精彩的演出,叫山城的观众大饱眼福。”本溪人不禁惊叹,京剧原来竟会如此美丽。

就在程砚秋为本溪湖煤铁公司庆生的演出档期,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则轶闻传说——

1926年奉天关岳庙开光,东北王张作霖请程砚秋捧唱堂戏而遭婉拒。两年后,奉天商埠大舞台经理邀请程砚秋先生来奉献艺,湖山楼的财东姜占一也想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程老板接到本溪湖唱上几场,一则赚个盆满钵满,二则也好瞻睹这位京剧名伶的芳容与风采。

但是,一想到张作霖都会遭拒,姜占一就觉得本溪要请程大师,简直就是“蹬梯子摸星星——挨不着边”。后来经高人提醒“何不以本溪湖煤铁工人的名义相邀”,终于促成了程砚秋的慷慨应允。

姜占一经常讲:“别小瞧煤黑子,有时比张作霖的壳都硬!”

煤铁工人们则起拇指:“程砚秋老板,瞧得起咱们穷哥们!”

程先生来本溪演出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人们奔走相告,分享喜讯。

当时,通往湖山楼的大街小巷挤满了人,还有从火连寨、石桥子等地赶来的,严冬的本溪沸腾了……



人们忽然发现一个从未见过的现象,湖山楼路旁的妓院一律用红布遮窗,停止营业。

一打听,原来是程大师通过官方特意作的安排。

当时承诺,在湖山楼演出期间,凡是用红布遮窗的妓院,从停业之日起每天按最高收入折合现洋,由程先生支付,并对青楼女子看戏给予票价优待。

于是,在程砚秋去湖山楼大舞台扮戏,抑或是演戏归来路过,窑姐们纷纷恭立于门前,眼睛湿润地轻声祈祷:“程老板长寿——长寿!”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

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

印象本溪
印象本溪专注本溪人文历史、自然风景;和本溪相关的儿时情怀、旧时记忆,致力于原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