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槐,笔名:关外溏。1957年生于本溪湖,回族。1975年于十五中完成学业后,为桓仁县知青。1978年考入沈阳师范学院政教系,毕业后任本溪师专政史系助教、讲师。从1990年起至2017年,先后担任本溪市社会主义学校秘书长;中共本溪市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基层处副处长;本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局级调研员。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本溪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本溪市第三、四、五届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基层统战工作理论本溪研究基地研究员、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在本溪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有:著作《本溪医药历史文化》(副主编),获本溪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政府奖一等奖;著作《本溪宗教史话》(为策划者之一和道教篇与伊斯兰教篇主笔);文学评论《本溪戏剧60年评说》,获本溪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另有多篇反映本溪地域文化的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在省内外发表。
我和旗袍的文化情缘
原创:杨槐
旗袍是盛京的。
盛京,是清朝(后金)在1625至1644年的都城,即现在的沈阳。
2016年仲夏,我作为续修《辽宁省少数民族志》的编撰者之一,在梳理和观瞻省城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地被沈阳故宫博物院各式清代旗袍的中国美所诱惑与惊绝。
一
旗袍发轫于盛京。
翻阅《清史稿》《奉天通志》,历史的时钟将我带回了380多年前战马嘶鸣的辽东。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编入八旗,建立起全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制度。
1625年,清太祖迁都沈阳,着手建造皇宫。
9年后,清太宗皇太极取“兴盛之都”含意,尊称沈阳为“天眷盛京”。
此时,基于服装本身的标识作用,八旗编制外的居民已把旗人男女所穿的袍服样式,叫做旗装或旗袍。
女真人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黑妞姑娘觉得穿宽大衣裙打鱼不便,就动手裁制了一件多纽袢儿两侧开襟的连衣长袍。下河捕鱼时将衣襟撩起系在腰间,既大方又实用,这便是旗袍的最初样式。后来,俊俏的渔家姑娘入宫当了皇后娘娘,她的长袍也就成为旗女竞相效仿的时装。
《正字通》曰:“ 袍者,表衣之通称。”其形制为不分上衣下裳直腰身而过膝的外服。
旗袍是旗人之袍,满语称作“衣介”,这个称谓基本开始于满族形成之时。但它又是满族及其先民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顽强抗争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周边汉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不断交流的产物。
就物质生产而论,满族形成时期的金代女真人既不是纯粹的游牧文明,也不是典型的农业文明,而是集畜牧、农业、渔猎于一体,处于多种文明的融汇阶段。在这种多元文化形态下形成的旗袍最初形式,集中体现了古老民族历史文化延续积淀的过程。
1636年,是女真人历史发生重大转折时期。
这年农历四月十一日,嫩柳初发,大雁北归。
在盛京城德盛门外天坛,皇太极率文武百官隆重祭告皇天后土之神“勉徇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正式宣告清王朝的建立。
依据《崇德会典》,朝廷次第颁布了宗室王公与福晋、诸臣顶戴品级服色等制度。皇太极明令:“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要全照满洲式样……”
也是1636年,一个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艳阳天。
清朝后宫禁院门户凤凰楼内外,身着各色宫廷旗袍的窈窕淑女,袅袅娉婷,凌波微步,飘忽若神。
皇太极婚姻中的五位女人——哲哲、布木布泰、海兰珠、娜木钟与巴特玛澡,出席了清朝后宫“一后四妃”的册封大典,依次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永福宫庄妃、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和衍庆宫淑妃。在熠熠生辉的盘金绣旗袍裹衬下,皇后嫔妃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尽显端庄典雅,仪态万千。
自此,旗袍成为后妃、格格等旗人的法定服饰。
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沈阳设为陪都。19年后,清廷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置奉天府,所以沈阳又名“奉天”。
这时的旗袍,已成为清代满汉女子通用的常服。正如《奉天通志》所载:“富者新妇盛饰高头绣履,袍褂彩衮,钗钏约指、银爪翠当,时肖宫样;贫者荆钗布袍,较长鲜洁耳。”《沈阳百咏》也生动地描绘道:“卷袖衣衫称体裁,巧将时样斗妆台。谁知低护莲船外,争及罗裙一系来。”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将旗袍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而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汉族女子在此基础上予以改良,成为民国知识女性的一种标准服饰。
于是,从清代凤凰楼起步的旗袍,沿着平平仄仄的古道,穿越朦朦胧胧的时空,经过北京城和大上海一路婀娜走来,最终成就了走向中国乃至世界的现代旗袍鼻祖。
盛京当之无愧地成为“旗袍故都”。
二
旗袍邂逅了满绣。
在探寻旗袍起源的跋涉中,我与更加古老的盛京满绣不期而遇。
满绣,是满族刺绣的简称。1000多年前,女真人基于劳动与生活需要,经过众多女子的传承与创造,在缝衣和钉线基础上形成以针代笔、用线缝画的手工艺术,因而又名“针绣”,俗称“绣花”。
这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派的工艺形式。
其实,旗袍文化无论摄入多少时尚元素,永远都不会舍弃绣花。因为没有绣花的旗袍,总是少一丝古典的贤惠,缺一份美丽的温柔。
以绣针引彩线(丝、绒),按设计的纹样,在丝绸或布帛等织物上刺缀运针,通过灵动的绣迹构成图案或文字,正是满族传统文化的精粹。
1636年皇太极盛京建国后,满绣遂成为皇家文化、地位等级的象征。
旗袍与满绣有着不解之缘。
在旗袍中运用满绣元素,能使旗袍于拥有锦上添花色采的同时,更添皇室文化大气磅礴、气吞山河的风格。
“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旗袍上的满绣纹样,可以是小面积的点缀,也允许大面积的铺陈。
前者多为荷花、牡丹、月季等花卉与枝蔓的缠绕,或凤凰、孔雀、鸳鸯与植物纹样结合的吉祥图案,常出现在领口、袖头、前襟、开叉、下摆、裤脚等边缘和腰带上。同时,整个旗袍的留白,又恰似古代回味悠长的山水图,渲染出空而不虚的意境,使其平添了一种简约美感,又没失却原有的清雅古韵。
而吉祥图案大面积的中心应用,常常凸显在旗袍的肩部、胸部、腹部、背部、臀部等人体起伏曲面体表处,彰显的是另一派富丽堂皇的华贵品质。
缤纷鲜明的颜色在渐变绣法的衬托下,层次感、立体感效果清晰强烈。龙攀凤附、凤舞龙翔,代表着皇室刺绣独有的龙血凤髓,恢弘大气。即使绣品平面花、鸟、虫、兽的丝缕纹路,看上去也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满文名叫巴彦殊兰的杨晓桐,是盛京满绣第四代传承人。她从4岁开始,跟着身怀满绣绝技的姥姥学刺绣,掌握了惊世超凡的打籽绣和盘金绣针法。
打籽绣是在绣品正面给线打对,用线条绕成粒状的小圈,每针都要形成一粒“籽”,令绣面凹凸有致更立体,适宜绣制装饰性较强的旗袍图案,有坚固耐用的优点。
盘金绣与其他绣法最大的区别是绣线不同。
皇家盘金使用以黄金锤箔捻线而成的纯金线,或给绣面外轮廓盘一圈金边儿,或将图案中间全悉用金线填满,旗袍的富丽浑厚气魄可想而知。
现代满绣传人,不仅继承了前辈留下的打籽、盘金,以及堆绫、铺绒等针法,还接受西洋文化影响,在旗袍制作中融入手工编织技术。同时,对旗袍绣娘内在素质的要求也极高,民间就有“无耐心者,不刺满绣;无毅力者,不成满绣;无感情者,不活满绣”的说法。
三
旗袍是一种商品。
不同于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我觉得旗袍存在和走势的坐标,并非仅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更要满足消费者的实际生活需求,进而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历经千年沧桑岁月的熏陶,万般如诗心语的洗礼,旗袍仍以独特的东方神韵在当代T台走秀。
但面对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背景,旗袍已经不像昔日那样风靡流行。
中国旗袍的发展方向亟待予以新的定位,这似乎关系到她的生死存亡。
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说:“在我的晚装设计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中国的旗袍。”
毫无疑问,从盛京走出的中国旗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作为现代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
现代旗袍的保护性功能、标识性功能、审美性功能、认知性功能,都在新环境下发生了变化。
如果尝试在礼服方面融合现代服装理念,精心挖掘旗袍文化所深藏的神韵美,就会为旗袍的未来发展开辟广阔的创意空间。
如果以职业性为取向,在女性职业装中启用优秀传统文化设计元素,推出品质优良、款式高雅、整体和谐的新作,就会提升旗袍发展的可能性与销售的市场空间。
如果吸收时代流行性成分,或结合休闲服的特点,塑造“不一样”的个性化形象,就会拓展东方旗袍引领时尚潮流的领地空间。
如果在高级时装设计中,使一流的传统与杰出的技艺完美结合,把美丽、优雅和梦想带入最高顶峰,就会为新时代中国旗袍屹立于世界之林提供无垠的未来空间……
这正是盛京满绣文化传承者和所有旗袍粉丝们的一代中国梦!
本文被收录于《我和旗袍的故事》一书中
本文获奖证书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