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这是一个关于神经科学、睡眠以及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做出简单改变以改善生活的故事。
故事始于渥太华大学心理学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该研究发现,所谓的“早起型”人群(早睡早起的人)相较于“夜猫子”(晚睡晚起的人)具有一种以前未被记录的优势。
简而言之,渥太华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斯图尔特·福戈尔(Dr. Stuart Fogel)解释说:“一旦考虑到关键因素,比如就寝时间和年龄……早起型人群往往在语言能力上表现更佳。”他表示:“这个结果让我们感到惊讶,表明这一问题比我们之前认为的要复杂得多。”
那么,这真的算是一个大惊喜吗?尽管像我这样的夜猫子喜欢认为熬夜能带来某种优势,但事实是,科学研究通常得出相反的结论。例如:
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早起的人由于更多接触到晨光,其身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低于大多数光照时间在一天晚些时候的人。 多伦多大学对800多名参与者进行的为期两年的研究发现,早起的人过着比晚起的人更快乐、更健康的生活。 伯明翰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夜猫子”的大脑静息连接性较低,导致在典型工作日的反应速度变慢和嗜睡增加。
幸运的是,晚起的人可以采取一些非常简单的步骤,转变为更容易早起的人。(如果这些步骤如此简单,为什么我们不都去做呢?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原因在于我们太早放弃了。)
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的临床教授拉斐尔·佩拉约(Rafael Pelayo)最近向《斯坦福杂志》解释了实现这一转变的步骤,内容如下:
确定想要起床的时间。“比起强迫自己就寝,锁定起床时间更容易,”他解释道。“就寝时间是你上床的时间,而睡眠时间是你在床上睡觉的总时间,直到你起床。” 向后推算,确保自己有七到九小时的睡眠。然后,直到睡觉时间到来之前,不要上床。 一到起床时间就立即起床。这可能是最难的一步,因此佩拉约建议两个方法:首先,把闹钟(或手机)放在离床远的地方,以避免按“贪睡”,其次,创建一个早晨的例行活动,让你每天第一件事都是愉快的,这样你就会渴望起床去做。 最后,关键在于:承诺坚持新的作息时间至少六周。
(这就是简单和容易之间的区别。)
佩拉约告诉《斯坦福杂志》:“人们做个三四天就说‘哦,这没用’,但我们的脑子并不是设计来快速适应如此大的变化的。你是在操控一个预测地球旋转的系统。”
我不得不承认:在建议别人如何成为早起者时,我就像是鞋匠的孩子光着脚,因为我在晚上很晚的时候才写这篇文章。
如果调整睡眠方式能让你变得更快乐、更苗条、更成功,也许值得尝试一下这些小改变。
编译| Jim
声明:以上仅做内容分享,欢迎点赞支持,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