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附小· 第1313期】原生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昆工附小“家长百家讲坛”第25期

文摘   2024-12-19 18:49   云南  

——昆工附小“家长百家讲坛”第25期

原生家庭对孩子

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落实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家长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度,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我校从2023年9月起,开展家长“百家讲坛”活动。家长们结合自己的育人理念,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自己的育儿理念和育儿智慧,这一创新举措丰富了家长学校的内涵,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起一座助力成长的桥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昆工附小“百家讲坛”第 25 期!



家长简介:

高娟,女,广东知恒(昆明)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各位老师、家长:

大家好!
我是三(1)班邓习恩同学的妈妈高娟,作为家长很高兴能参与“家长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分享,今天将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原生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家知道,原生家庭是指从孩子出生到成年之前,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家庭环境。它不仅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还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一生。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一举一动,很多时候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家庭氛围,都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的成长。我深信,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我们的行为、言语和态度为他们树立榜样。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无论是身形外貌还是性情禀赋,我们都能从孩子身上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已经14岁,和老二相差五岁。姐姐我们带得很精细,倾尽全力想把最好的给她。而二宝的到来则让我明白,教育并非一味追求完美,而是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二宝小时候语言发育较慢,我们一度很着急,但老师的建议让我学会放下焦虑,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天他突然就能准确发音了。这让我更加确信,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在我看来,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源乐一班的“源”意味着根源与起点,而“乐”则象征着快乐与满足,这不仅表达了班级文化中“乐在其中”的教育理念,也与我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在生活中,我时刻提醒自己,教育的起点应该源自孩子的内心需求,而不是我们家长的期待。孩子只有在尊重和理解的氛围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与意义。记得在二宝的成长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不再强迫他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比如,他一度迷上了篮球,我们毫不犹豫地给他报了篮球班;后来他又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又给他报了乒乓球班,支持他去探索新的爱好。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教育是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与选择,让他们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事物,而不是让他们去满足父母的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二宝逐渐展现出非常强的生命力——他阳光、开朗,与小朋友相处融洽。这样的教育结果让我深感欣慰,孩子在自由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阅读润校”是学校的一项核心理念,深深影响了我们全家,我深感阅读的重要性。学校提出的“把书读薄,把自己读厚;把书读旧,把自己读新”的阅读理念,不仅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期望,也是对我们家长的期待。在家庭中,我们坚持“亲子共读”,无论工作多忙,我都会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书的世界中。阅读,不仅是丰富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桥梁。在我们家,阅读是每天的必修课,是增进情感、拓宽视野的重要方式。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焦虑感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家庭幸福感的提升非常重要。幸福不是遥不可及的,它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里。而我们源乐一班“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行动,也深得家长们的认可和喜爱。这个理念不仅帮助孩子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平衡,也为家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视角。教育孩子不仅是教授知识,更是教他们如何感知生活的美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个过程让我也深刻体会到,幸福不在于大的成就,而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瞬间。我开始用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我们一起学会珍惜每一个微小但重要的瞬间。这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让我们的家庭关系更加紧密、充满温暖。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却深远的。
作为家长,我们的一言一行、每一个决定,都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总结了以下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家庭沟通必须是开放、诚实且尊重的。我们要鼓励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学会倾听,避免批评和指责,而是寻求理解和共识。通过这样的沟通,孩子会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从而建立起自信和健康的亲子关系。‌总之,潜移默化教育孩子需要家长的耐心、智慧和爱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积极的环境营造,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社会成员。今后,希望我能身体力行,为他们创造一块幸福的原生“土壤”,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其茁壮成长。


供稿 | 德育处
编辑 | 李梓硕
一审 | 王钰翔
二审 | 杨   艳
终审 | 石梦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