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深入推动我区智慧教育理念的有效传播,充分展现河西教育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区教育局自10月份以来面向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2024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广泛征集和展示智慧教育的优秀实践案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精神,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征集内容包括2024年以来,在智慧课堂、智慧管理、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教学应用、新型教学模式、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的探索实践和经验启示。自本期开始,我们将选取各单位上报的优秀案例进行刊发,供大家借鉴。
“预备,开始!”随着电子播报员的指令,学生下蹲、起跳、腾空、落地,“2米03!”跳远成绩立即被语音系统现场播报,与此同时也实时上传到了体育老师的平板电脑。
在第二新华中学的体育课中,“智慧助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以往课上开展运动,我们都是凭借自身经验和观察来指导学生。为了保障运动安全,在上强度,加密度的时候非常谨慎。但是这样一来,学生的运动效果就难以得到保障。”学校体育老师贺燕萍表示,“而依托智能体育设备,将信息化平台、大数据技术与运动科学相结合,不仅仅方便数据统计,而且使教师能够实时、科学地监控学生的运动状况,及时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课后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报告还能够为教师提供课堂改进建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运动辅导。”
自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应用以来,学校已经累计开展AI护航下智慧体育课166节,班均开课数11.2节,处理学生运动风险与危险预警累计59次,有效提升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运动安全。
此外,学校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借助河西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东风,学校为包括立定跳远、50米跑在内的7项体育运动配备了智能辅助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学生运动视频画面能够实时传输至校数据中心,算法服务器在自动测量体育成绩的同时,也对学生运动的姿态、运动过程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分析和反馈,跑步姿势、起跳动作、落地姿势、摆臂幅度等各项数据一目了然。这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智能、科学、自主、趣味”的体育锻炼支撑。自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应用开始,通过智慧操场开展精准教学测评 6443 次,其中,立定跳远、引体向上、50米跑三个项目最受师生欢迎,发起测评次数最多。
“现在,学生们也可以在课间或放学后的空闲时间,前往操场进行有目的的锻炼。智慧体育设备能够智能评估学生的运动动作是否规范,并实时播报成绩,同时自动记录学生每次运动的数据,累积生成个人运动档案。”学校吴海航老师表示,“这与以往缺乏标准和裁判、仅凭自由发挥的情况大不相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自应用以来,学生们自主练习的次数已经达到5872 次,营造了全校积极向上的运动氛围。”
学生课间应用智慧体育测评系统进行仰卧起坐自由练习
从智慧体育出发,围绕着“智慧校园,幸福成长”目标,学校构建了“四层八维智慧生态体系”,为师生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互动性丰富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实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四个层次是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素养层,构成了一个从基础设施到数字素养提升的完整体系。基础层主要负责校园网络和硬件设施的建设,确保智慧教育的顺利运行;数据层则侧重于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高质量资源;应用层通过各种教育应用软件和平台,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素养层则着重于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四个层次相互配合和支撑,构建形成了一个和谐、高效、创新的教育生态。
八个维度围绕“三个课堂”和“五育并举”这两大核心应用场景,以及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共同构成了智慧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今,具有二新华特色的五育课程体系已具雏形。
德育为首。学校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包括党史学习、爱国主义、品德教育等栏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与甘肃平凉通过专递课堂形式进行结对帮扶,探索思政教学的有机整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智育为重。学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通过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能够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点,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此外,学校还为学生建设了人工智能学习中心,构建了具有二新华特色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学生多次在国家级市级科技竞赛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
学生进行人工智能学习与实践
美育为基。学校通过搭建5G网络专递课堂,将福建南平的建盏、天津工业大学的陶胎漆器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学校课堂,以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
劳育为根。学校学校结合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参与物联网应用开发等项目,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用的劳动技能,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已来,第二新华中学将持续深化智慧教育实践,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高效便捷的学习环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