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方法,是世界上主流的记账方式。“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短短的一句话揭示了借贷记账法的三个基本特性:
1、借贷记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恒久不变,会计的记账,则是对会计等式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内容的调整。如:股东投入资金10万。股东投入的资金应当记入所有者权益,所以所有者权益增加10万,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也应当增加10万。所以记账时,应当计所有者权益+10万,资产+10万。实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万(资产类科目)
贷:实收资本10万(所有者权益科目)
2、借、贷只是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下的“借”与“贷”并没有实际含义,只是一个符号,并不表示增加或减少。甚至我们可以用A、B来代替“借、贷”两个字。我们从上面的分录也能看出来,“借:银行存款”与“贷:实收资本”都表示了自己所属科目的增加。
3、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所谓复试记账,是一笔业务发生后,至少要关联到两个科目。这也就是我们会计中经常提的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道理。但实务中,也会出现双借方、或双贷方,但双借方(双贷方)的其中一方一定是另一方的负数。这是为了不影响某科目的发生额,用负数冲销科目造成的。
上面我们说,“借贷”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那是给予整体而言。如果我们具体到某一类科目时,“借、贷”符号就有了增加或减少的意义。其意义根据科目的不同,代表的意义也完全相反。
1、资产类科目“借”代表增加、“贷”代表减少。
在制定会计准则时,资产类应当是最早确立借贷方向含义的科目。借方表示资产增加,贷方表示资产减少的设计,也让会计从业人员比较容易理解。比如,银行存款增加了,借记银行存款;库存商品增加了,借记库存商品;新买入了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
2、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科目“借”代表减少、“贷”代表增加。
为啥负债类科目要“贷方"表示增加,而不是“借”方表示增加。这是因为借贷记账法规则的问题,因为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无论谁单独增加,资产都会增加。根据借贷记账方法原则“有借必有贷”,资产使用了借方作为增加方向,那么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只能选择贷方作为增加方向。
说到这,各位萌新会计已经能力理解,为什么资产增加记借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方了。因为在会计等试下,借、贷的标记只能这么选择。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在会计的实务中,如果只有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这三类科目,只能反应经验的成果,无法反应经营的过程。这时候,我们需要一类科目反应经营过程,这类科目即“损益类科目”。
3、损益类科目中成本、费用增加记借方、收入增加记贷方
初学会计者对损益类科目最头疼,因为这个科目既有增加记借方,也有增加记贷方的科目。对于新手会计来说,损益的增减,可以根据损益类科目的作用来区分记借方、还是贷方。
损益类科目就是为了反应经营过程设立,最终需要转入所有者权益的一类科目。所以损益类科是最终调整所有者权益科目的中转科目。其增加与减少记借方还是贷方,要看其对所有者权益影响是正向还是负向。如收入的增加,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也就是说收入与所有者权益是同向关系(正向),所以其增加记的方向,也和所有者权益记的方向一致。(即: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而成本与费用的增加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其增加与减少与所有者权益是反方向(反向关系),所以费用与成本的借贷方向一定是与所有者权益是反方向。(即: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