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阿豹,只说真话
韩国人在上海,东国人在缅甸,米国人在小红书,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原来这才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先说米国人在小红书,这件事真正的关注点,
不是1月19日TikTok的最后期限,据说有人(已辟谣),想让跟我们关系好的马斯克来接盘,这种安排字面上讲得通,实操环节还有很多障碍。
关注点,也不是很多人在小红书上,冒充外国人割韭菜,其实很简单,你把他们的英文文案反向翻译成中文,如果很通顺,大概率就是假外国人。
阿豹觉得,米国人来小红书真正的看点,可能是有史以来,两边第一次以这种荒诞的方式,越过无形的信息茧房,全民对齐了颗粒度。
很多人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米国的小学老师月薪3000(美元),汽车工人月薪5000,米国的医保也很贵,也不是人均大house,原来牛马在哪儿生活都一样。大家猜猜这波节奏后,最着急的事哪个群体。
再说说,韩国人在上海,这件事能增加国际交流,还能扩大内需,怎么理解都是好事。
但难以理解的是,上海富二代跟韩国人“斗富”,开着法拉利、兰博基尼、迈凯伦,早中晚三班倒,一直溜车到深夜,想给韩国人感受一下我们的经济实力。
真相是,韩国人均GDP3.55万美元,东亚第一,法定最低时薪,换算成人民币是50.24元,法定最低月薪人民币10500元。
所以韩国人来上海,不是因为韩国人买不起西瓜,而是我们觉得上海消费贵,但韩国人觉得便宜,尤其是相对于他们的高收入来说,显得便宜。信息茧房造成的刻板印象,该破除了。
每个国家都有真实的两面,有吸引别人的一面,也有不光彩的一面,韩国人来上海,米国人来小红书,但你无法否认,还是有一些国人在缅甸。
归根到底,每个国家的人,都在追寻自己向往的生活,都在追求自己缺失的东西。这是世界的参差。
高通胀和经济停滞下的韩国人,这波来上海追求的,是在韩国国内缺失的,发达国家的自豪感。
言论受限无法表达的米国人,这波来小红书释放自己,实在追求自我表达的精神价值。
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我们,又在追寻什么缺失的东西呢?
堵钱眼的申公豹
抖音/快手/B站/微博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