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阿豹,只说真话
很多人发现天塌了,体制内开始拒绝留学生,时代真的变了。
你在国内拼命鸡娃、花了几十万、送孩子去留学回来,准备降维打击当人上人,结果发现工作都找不到。
北京2025年度的定向选调生,直接规定境外高校的毕业生不能参与,只能参加优培计划,前者是公务员编制,后者是事业编制,区别对待了。
广东,2025“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往年可以报的哈佛、剑桥、牛津等60所全球名校,不能报了,“国(境)外知名高校”名单全部消失了。
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多个省份,2025年定向选调、常规选调范围,也都取消了海外高校。
大门关上了,留学生的体制红利彻底翻篇了吗?
开个玩笑,现在的留学生,别说体制内,就是在相亲市场也成负分项了。有体制内的家长,听说女儿谈了个留学回来的男朋友,直接让他去做毒检和传染病检测,太尴尬了。
实际上,选调生拒绝留学生,这是一个风向标,很多地方虽然还没明确禁止留学生考公,但是政审你也够呛能过得去。
现在,安全是时代最大的主题。海归为啥变成了海带,因为你在国外的经历是难以确认的,参加了什么组织,网上发了什么评论,甚至是不是成了峨眉峰,这边不可能去找漂亮国核实。
反过来也一样,漂亮国的NASA和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机构,现在还招不招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并且当成储备干部去培养,经常看新闻的都知道。
所以啊,留学生的镀金时代真的结束了。
给大家梳理一下留学生的历史,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应该是上世纪初去日本留学,代表人物是鲁迅。
第二批是去法国勤工俭学的,代表人物大家都知道。
第三批是1949以后,从欧美回来的留学生,代表人物是钱学森。
第四批,是50年代公费留苏的学生,代表人物,是载人航天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第五批,是80年代以后,公费和自费留学欧美的学生,代表人物就很多,很杂了。
在2000年以前,能够走出去的留学生,无论你怎么质疑他们的立场,但有一点是无法否认:他们是整个国家毫无疑问的精英。
但是现在呢,很多并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在家庭经济支持下出国留学,留学反而成为躲避高考的一种手段。
更不用说,有人花钱买一个,东南亚野鸡大学的海外文凭,回来后用人单位发现,英语水平还不如国内学生。
所以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再后面的挖坑,最后面的只能填坑。一代代人把“钱学森滤镜”的时代红利薅光了,这条路已经被走窄了。
而钱学森滤镜的打破,更深层地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后产生“西方先进”的滤镜,也渐渐破除了。
韩国的一场闹剧,漂亮国的一场大火,让人不敢想象。
韩国人涌入上海、国外网红涌入小红书,更让人猝不及防。
原来并没有什么人上人、外面的月亮并不是更圆,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堵钱眼的申公豹
抖音/快手/B站/微博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