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嘎I峰5688首登报告

乐活   2024-09-11 20:02   江苏  



小文、付启蕴、雪儿三人于2024年8月1日早上9点首登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境内的岗嘎I峰(贡呷日),标高5688米。


01

山峰资料


《甘孜州高海拔山峰图录》如此介绍岗嘎:“岗噶群峰位于甘孜县城西南隅,是甘孜县城旁的著名雪峰……在许多资料当中,‘贡呷日’都指代岗嘎峰群的最高峰,海拔5688米,为甘孜县境内最高峰(笔者注:有误,此山非甘孜县最高峰)……有关资料显示,岗嘎峰群的多座卫峰已留下国外登山者的足迹,而主峰迟迟未见登山者光顾。”


我们向当地人了解到,“岗嘎”或者“贡嘎”在藏语中是洁白的意思,而“日”意为山。“贡嘎日”是对终年积雪的山的统称。问到这座山的宗教意义,其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并不明显,相对来说,原始信仰对其的崇拜更为浓厚。

02

线路信息


日程 

7月9日   接近探路
7月30日  BC 海拔5050米
7月31日  C1 海拔5350米
8月01日  登顶5688米,撤回BC

 定级 

PD+
IV+ or  V(攀登投入度,雪线算起)
50°冰雪坡

路线图 

总路线—红色为上攀线路,绿色下撤线路


冲顶线路


 路线分析 

接近(4440米—5050米):十分轻松愉快,摩托车+轻装徒步,村头出发5个小时到BC,海拔5050米,徒步后半段碎石坡多。


BC—C1(5050米—5350米):碎石—缓冰坡—50°落石冰坡—碎石堆5200米—40°到30°冰坡—鞍部5350米(C1)

注:两段绳距的50°冰坡,此处落石十分严重,且滑坠无法制动!


C1—顶峰(5350米—5685米):C1营地附近裂缝多,遛弯上厕所需要注意;5050米要过裂缝区;贴着碎石山脊一直走,绕过冰川的背隙,50°冰雪坡;横切绕过突出岩石,60°冰雪坡;雪檐边上走到假顶,30冰雪坡;假顶到真顶,有暗裂缝,坡度低


 攀爬策略 

重装过冰坡部分:solo修路、上升器跟攀

裂缝区:短绳结组

C1往上的冰雪坡:行进间保护/一拖二


 技术装备 

安全带 头盔 高山靴 冰爪 等个人装备
行走镐/阿式镐;登山杖
冰锥*5(带7掉了2)
雪锥*4
高山挂*2
普通挂*4
120扁带
240扁带(没用上)
60米半绳,7.7毫米
50米辅绳,8毫米(一拖二/拖拽)

30米辅绳,7毫米(路绳,略多余)
冰洞绳(没用上)
冰洞钩、绳刀(没用上)
单向滑轮、tibloc 


特:洗碗手套(立大功)


03

关于后续攀登的风险提示


下山以后,我认为,如果提前知晓这条线路的具体信息,相对于暴露在隆隆落石中重装或多段下降BC和C1之间的50°冰坡,我绝对更倾向于早起one push,轻装快速solo上下此处危险路段。


听闻几位业界人士有意愿将贡呷日开发成商业登山路线,我们有义务对首登中察觉到的风险做出提示:


BC-C1之间的落石以及50°冰坡


5200米左右白天落石特别多,几乎是无差别攻击靠左、靠右以及中间的冰壁。协作向C1运送物资是一项挑战。若要在5350米的鞍部建C1,建议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都在凌晨通过此路段。(BC—C1:凌晨出发,直接冲顶后回C1休息一晚,第二天凌晨下撤,或凌晨上去,C1适应一天,冲顶回C1休息一晚,最后凌晨下撤)。


 C1营地附近冰裂缝


探清楚暗裂缝位置,做好路标;建议不要太靠近鞍部北面(这块冰是悬空的)。


04

攀登过程


确定攀爬目标 


7月初,在我和西南交大的队伍爬5410峰的时候,雪儿离队去探路,反馈说有一条非铺装路接近付启蕴电脑里多年前画的轨迹。


7月27日,我们刚下山,谢沛峰联系,问我们还在甘孜待多久,下一个天气周期地大和西南交大社团共5人准备来爬岗嘎。我当时说我们暂时对岗嘎不感兴趣,准备去圣仙沟。


7月28日,由于半个月前圣仙沟出了封闭通知,我们向村民询问具体情况,得到以下回复:由于连续降雨发洪水,公路被冲断,需要重建,外地人不让进。并且告诉我们,从公路尽头寺庙过河的路完全被冲垮了。那里是进山的必经之地。我们三个人分析以后,达成一致,退水之前不去圣仙沟了:万一费了周章去沟里过不了河,只能无功而返;进山需要当地人带路和担保,于情于理别人都不好办。


于是,我们联系了谢沛峰,询问他们的行程。他们计划7月29日从成都到甘孜,30日到银多乡探接近路线,31日上BC,8月1日到C1,2日冲顶下撤。听payphone说,前期王心愿探路,从银多乡徒步十公里到达岗嘎山脚,但因为负重太多,体力不支,没有上山。


经他们了解,银多乡有一条小路进山,摩托车勉强能开。另外,在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从来马镇进去有一条依河而建、长度将近40公里的非铺装路到牧场。由于前几天到处问路,河谷中的小路很多被夏季洪水冲毁,我们当时认定银多乡选择更优。


当时查到天气窗口期为7月30日—8月2日早上;我们劝说谢的队伍缩短行程,在8月2日下午之前必须出山。


阵容波折,接近再探


接近半夜,西南交大的登山队员反映,他们的主干姜sir阳了,没有他,不敢贸然攀登未登峰,所以不来了。于是对方阵容缩减至2人:谢沛峰和李知。没有交大的人,没有司机,没有车。他俩纠结要不要搭顺风车过来。


我们也有自己的疑虑:卫星地图上岗嘎主峰有一段冰裂缝区,我们缺乏救援经验,人少结组过裂缝区危险;此地远离主要城镇,没个照应出了事难办。我们叫他们尽快订车,7月29日到甘孜县;与此同时我们29日开车探明白暴雨过后接近线路的具体情况。


7月29日早,我、付、雪儿出发探路。我们从甘孜县出发驶入甘白路,经过红山公园岔路到银多乡,一路上小雨连绵,甘白路的群峰隐入云雾中,河水暴涨,如同黄汤沸腾。


上午9点过,我们找到了分路的河谷,此处有3户,只有老弱妇孺留守。好不容易找到会说汉话的学龄儿童,他们反映:上周涨水,小路连摩托车也没法过了,目前马匹和行人可以通过,但整个村的壮劳力和牲畜都迁移到了夏季牧场,山高路远,联系不上,牵马的也没有办法在我们需要的时间赶回来。


于是,我们按计划前往土路起始处的冷达村。达曲河与泥柯河在这里汇合。村头有个森林管理哨卡,秋冬防火,夏季不准外地人进入此村的森林,地方保护松茸经济来源。分路过桥,到村子之间是水泥路面单行道,几个回头弯有砂石,非四驱极其容易打滑,开得一车人心惊胆战。


到了村上,找年轻人问了路:泥柯河流域的牧场里人很多,到岗嘎下面也有几户。前几天发水部分路基冲坏,只有皮卡和越野勉强能开。村民可以骑摩托搭乘我们进去,并且帮背包,300元一天。我们随即与村民暂定,第二天早上安排摩托在村头等我们。得此消息,欢呼雀跃,悲观预判总是能带来惊喜。


我们立刻告知沛峰接近有办法了。然而沛峰那边却不乐观:约的顺风车司机到中午了还没有来接他们,估计要后半夜才能到甘孜,并且他还是希望用8月2日冲顶的计划,给自己适应时间。我继续劝说,希望他路上休息,30日与我们一同出发,一起赶在天气变差之前完攀。


当天顺路捡了菌子,晚上熬了两大锅。晚上7点一边吃饭一边同沛峰商讨公共物资,收拾好装备已经9点过了。由于对方的不确定性,雪儿和我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熬到1点过,沛峰又说,车开沟里了,晚上歇在道孚县了。付早已休息,我和雪儿决定第2天按时出发,到BC等他们通过卫星电话相互联系。


沛峰的顺风车抛锚了


老乡相助,愉快接近


7月30日,天气极好。我们按部就班,9点半到村头,12点不到摩托车就把我们拉到了雪山脚下,村民背着行李在前面走得飞快,边走边探路,和松散的碎石坡小干一仗之后,下午3点过点就到了BC。选了一个离冰舌不过百米之遥,小石子地很平整,出门五步就是水源的巴适地方。


雪儿飞无人机拍摄了岗嘎I峰侧面路线。同时,我和付慢慢悠悠地建设营地、搞伙食。冰川融水小河浑浊不堪,作为饮用水源实属埋汰,对此,付饶有兴趣地搬石头挖壕做了一根曲水流觞,阶梯小潭的“净水系统”。事实证明,控制好进水量后,通过这套系统过滤沉淀,我们可以得到清澈许多的水。


BC能看见岗嘎Ⅱ峰脚下有一个绿松石色的高山湖泊。


一路上,当地师傅给我们说:不要在山上的河里洗脚洗手洗脸,不要乱扔东西,山会生气,可怕得很喔。我暂时脱队走在谷底时,瞥见一头硕大的雌性岩羊,悠游地渡河。


想到一个月前在达普被熊扒拉帐篷的可怕经历,我们将厨余垃圾打包,远远地放在河对岸,并且去另外一条小河流域如厕。


接近一向山而行


图片来源/谢沛峰  岗嘎II脚下的高山湖泊


在BC第一次见沛峰的无人机


吃了饭血糖上头,加之头天晚上熬夜,我有点萎靡,在帐篷里昏睡。迷迷糊糊之间,听见有无人机由远及近到了我们头顶上,肯定就是他们,此时4点半。飞机最高大概比我们高出百八十米,限高500米,算上河谷拐弯信号丢失实际上飞不了500米。我们想,离天黑还有将近4个小时,就算是重装,今天他们也能来BC了。


等啊等,夕阳西下都没有等到,也没有看见山坡上有人。我穿上军胶鞋,借了付的望远镜去湖泊那边看看谷底的情况。找啊找,终于在视野边缘的河谷拐弯处发现长一顶白色帐篷。这里海拔大约4800米。我大声嘶吼,没有回应,只有旁边的瀑布水声隆隆。良久,也没人从帐篷钻出来。估计是摆烂了。



BC- C1落石惊魂


按照计划,第二天只需要爬升300米,于是我们松弛了,过于缓慢的进程最终将我们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6点半,我叫醒大家,烧水,折腾完已然天光大亮。重装蠕动到冰舌,换上冰雪技术装备,考虑到沛峰他们没有雪锥,我们找了一块巨石,留了两个给他们,我们带四个。


看航拍资料,到C1之前冰雪坡最陡不超过50°,付有很多重装solo类似坡度的经验,我和雪去年轻装solo过更陡的坡,我们就只拿出了行走镐登山杖。(装备配置:安全带,行走镐/登山杖,绳子未展开,锥没拿出来)


冰川起始是十分舒服的软冰,坡度比较缓,但拐了一个弯,瞬间变得陡峭。冰坡立马从十多二十度逐渐增加到四五十度,并持续到下一个平台,黑黝黝的冰被两个碎石坡夹在中间,左上方是一面十分陡峭且破碎的岩壁(后沛峰告诉我们整个山体都是沉积岩)。


我们不约而同贴着左侧坡度较缓的冰和碎石交接处重装往上走,雪儿略怂,比我和付都更贴近碎石走。一边走,我们一边时不时听见有夸啦夸啦、轰隆隆、窸窣窣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约莫爬升了三四十米后,一阵哗啦声中,左侧的碎石坡松动了起来。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择路过于靠左。我和付立马向右横切,冰面的薄雪已经在连续两天的暴晒中变得黏糊糊,一些融化严重的地方软冰暴露。


技术上,对于我俩来说,用登山杖或者大镐辅助,重装法式行走在40°左右的冰坡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失足,这里几乎无法制动。雪儿就惨了,用行走镐重装走这样的路加上眼前的落石让她感到进退两难,要求设置保护开始使用绳索攀登。


我和付意识到此处不宜久留,先横切到冰壁中央,挪出落石重灾区再说。但同时冰锥都没拿出来,在冰坡上没办法放包,我们只好solo到右上方约30米处的平台,拿出装备建站。雪儿稍稍从落石处挪开,A在冰镐上,在下方等待(我劝雪儿尽量远离左侧落石区域,最好一起来平台,未果)。我修好路绳后她再使用tibloc上至平台。平台上方是100多米40°左右的冰雪坡。


因为背着重装包,看到连续暴露的冰面,雪儿还是希望谨慎地多段结组上去,我和付感觉可以solo就交替修了几段路绳,雪一路撸上升器。最终,经历4段修路重装后,队伍下午2点过到达了5350米鞍部的C1。期间,不知是否由于之前落石区域造成的心理阴影,少了根冰锥到C1清点冲顶装备时才发现。


落石区域冰坡(靠右侧部分)


平台以上的缓坡,锥大概就掉在这附近


即将去铺路绳的“夏尔巴 文”


C1第二次见沛峰的无人机


正当我们三人前后抵达C1营地时,身后又传来“大苍蝇”的声音——沛峰用无人机来精神支援了。仍旧是离我们头顶约莫100米的高度。我想:他们小分队要是赶一赶,能今晚和我们一起C1(然而等到天黑也没人上来)。

图片来源/谢沛峰  走向C1的三人


C1附近探索


付先行考察C1环境,选定鞍部最平坦的地方扎帐篷,一块巨石后面的背风处作为伙食团(这里一点风都没有,堪称bivy圣地)。我们的周期之内风不大。帐篷附近平坦宽阔,但明暗裂缝交织。我们把登山杖、镐、雪锥等长条物插在裂缝旁边以示警告,避免营地活动时不小心掉进缝里。


趁着天光尚早,我们分配任务:付负责煮水烧饭;我和雪儿去探明过裂缝区的路,便于明早天不亮时通过。我带上了所有能修路绳的绳索:60米半绳、50米拖拽绳、30米辅绳。准备使用半绳,雪儿给我打先锋保护,再一段一段铺上辅绳。


从航拍图上看,C1往上到5400米之间的冰裂缝纵横交错,但实际上这些只是20°不到的坡上的明裂缝。我尽量挑不太需要危险横跨动作的路径,很快就绕过了主要的裂缝。我认为这样的地形上面铺路绳有点徒劳:现在铺了明天还得收,盘经过一晚上冻结的绳子,再往上背。于是,我在C1刚出来,选择道路上攀爬困难的地方铺了30米辅绳。在上面有裂缝的地方,我将镐插进雪里面标记。


回营地等饭期间,我百无聊赖,开始四处走动,借了付哥的望远镜,爬上厨房后面的岩壁(破碎的山脊),寻找能看见谷底的角度,跟进一下沛峰他们的进度。在穿高山靴爬石头方面,我还是小白,动作笨拙粗放,加之沉积岩稀碎,边爬边掉渣渣,差点殃及厨师。上了刃脊,的确能看见谷底,但我用望远镜扫啊扫,没看见下面有一个人影。找不到人,索性欣赏风景。从山脊俯视C1,小小的帐篷仿佛就建在一堆裂缝中间的一小片冰盖子上。


饭做好了,付哥果然是老油条,我和雪儿都只带了方便面等作为主食,他安排了阴米饭和预制菜包。我曾对商业预制菜颇有微词,但在高山上面对热烘烘的预制菜,真香。


被冰裂缝包围的C1


日照金山中的C1


雪儿&冰裂缝


攀上C1附近的岩石山脊


小文在裂缝区探路


滑动查看更多


冲顶-茫茫雪坡


我们计划攀登第3天从C1冲顶之后拔营下撤到BC,考虑到来时在BC-C1狼狈的重装经历,我们只能多预留时间,以保证天黑之前通过下行的危险路段。到了第3天,我们3点起床,4点15开始冲顶。沿着第2天我留的路绳和路标,我们很快通过了裂缝区。之后。为防止遭遇冰川背隙以及想要尽量缓坡行进,我们贴着岩石山脊爬行。


3人、坡度40左右、冰雪交替,这种情境有小概率的滑坠风险,我们选择行进间保护。理应最可能失足的人在最前面,但为了保证进度,我走在第一个,雪儿中间,付收尾。两人之间隔30米。保证两人之间至少有一个保护点。这样,不紧不慢地走,我们在天亮之前将山脊旁边的40°雪坡走完了。


绳队来到岩石山脊凸出来一坨的地方,岩壁下雪坡的角度变为50°左右,我们需要在雪坡上横切绕过这一块岩石。这一段我先锋,一拖二。付和我tie-in半绳的两端,我俩正常先锋跟攀,这条绳索采用单向滑轮做上方保护(相对于ATC抽绳轻松,保护的时候也方便腾出一只手吃吃喝喝拍照);另外我拖拽50米辅绳固定,雪用上升器跟攀。先锋完成后两条绳子上跟攀同时开工。值得注意的是区分好两根绳子的位置关系,避免两位跟攀相互影响。


回到山脊,继续行进间。之前一直在右边的岩石消失了,雪檐替之。不清楚雪檐背后什么样,我生怕踩穿,怂得只敢在离边缘3、4米的地方爬。


旭日东升,周围的群山先被点亮,特别是似乎近在咫尺的岗嘎II峰,它冰壁直上的线路近在眼前,让我心驰神往。看到情深处(做站等装备处),我忍不住脱下手套拿出手机给对面来了几张照片(二手的GTX手套已经碎成渣渣,最后用的橡胶洗碗手套救场)。


扎眼的装备


吃着碗里想着锅里-岗噶II


真顶


假顶(下山途中摄)


一拖二

滑动查看更多


顶 


沿着雪檐走啊走,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假顶。终于,顶峰在5600+最后一个假顶后面显露。好不容易爬上来,又要下10米,然后继续往上,有点烦。


相比5500米以下被炙烤得泛黄、黏腻的雪和污黑、流水的冰,这里的冰雪似乎没有受到炎炎夏日的影响,坚实,洁白。付感叹道:终于有了点高山冰雪的样子。我之前没上过这么高,我也不敢说什么。


最后不到50米的缓坡,我走出了“质疑狗,理解狗,成为狗”的心路历程,喘气声盖过了周围所有,眼里只有前脚,似乎被神惩罚的西西弗斯在推着巨石踯躅向上。


登顶的视觉感受就是,眼见着剩余的雪坡在一点点变少,突然,山背后的风景越过了遮挡,暴露在眼前。9点20不到,成功登顶。放眼向北望去,山下就是317国道,左边谷底的庙宇金色的屋顶闪闪发光。我想:车来车往中是否有人觉察到这边山顶出现了几个小黑点?然而,当我打开手机,没有一点信号。等付、雪都登上来,我们开始登顶的“仪式”:合影,定位截屏,撒黄纸;由于正顶全是冰雪,我在十来米开外的岩石顶堆了玛尼堆,挂了经幡。


略吃喝,下撤。


登顶合影


“迷信活动”


小文在岩石顶放置的玛尼堆、经幡



登顶GPS+两步路轨迹

滑动查看更多


心累下撤


顶峰到C1,行进间,让雪儿走前面。白天能见度好,我们下撤比攀登时选择了更多的雪坡,脚下的感受更加安稳,步伐更快。遇到略陡的坡,雪做站现让他俩绳降,我最后拆站solo倒攀。最后过裂缝区,由于路标已拆除,冰面留下的脚印不明显,出了点来来回回重新找路的小插曲,最终下午一点全员回到C1。


缺觉,犯困,但还要过下方落石区,我们不敢怠慢,简单吃点东西拔营走。考虑到要尽量远离落石重灾区,还想边降边找遗落的冰锥,我们贴着BC-C1之间冰壁的右边下降。时值下午,经过连续三个大晴天的炙烤,落石猖狂无比。我们几次听见左上方的沉积岩壁面传来惊天地泣鬼神的崩坏之音,随之左侧的碎石坡经历着一轮轮的“枪林弹雨”,连靠近右边的冰壁也不能幸免,时不时几个石头贴着我们飞过。


由于我爬隧道口5560+峰时轻装倒攀过更陡的冰坡,感觉比较轻松,为了减少整个队伍暴露在落石中的时间,我选择LPAR,队伍最后收站、solo倒攀。尽量减少消耗时间的操作,我们将60米和50米绳接起来,一次直接降110米。我自认为我重装包里面没有贵重物品,始祖鸟的桶包也很耐用,重装不方便的地方就先扔包,让包飞一会,人轻装下去捡。


果然,最后还是出意外了。最后一次扔包,它滚到了融水沟里,包里面的垃圾袋破了,整个包都臭了。更加不出所料的是,上攀时遗忘在路上的锥没找到,因为上来的路和下去路的不在一起。我心里五味杂陈。


冰川末端的巨石上,留给沛峰的两个雪锥还在原地。我们三人回到BC已然夕阳西下,冷风飕飕的。


BC日照金山(岗嘎II峰)




▲替小文受过的包


下撤,相会


第四弹,相信天气预报下午变天,我们顾不上补前一天缺的觉,早早拔营等背夫。10点,背夫只来了两个,还有一位在下头走人户,下去就能碰见了。我们被这俩黑瘦汉子实力碾压,他们一人背一个包,再一人提一边,小跑着下去,甩我们很远。


到4600米,我们远远看见草甸上面有人在往上“蠕动”,心想:这也不是当地人打扮,这个离公路八竿子远的地方还有谁上来?走近,原来是沛峰。他说:“第一天他搭子到4800米高反吐了,第二天昏睡到中午,眼看状态不行,天气周期又要过了,就轻装上到5000米,飞了个无人机来给我们道别。今天轻装过来再拍点照片整点资料。恭喜登顶啊!”


与背夫合影,感谢当地人相助



撰稿/小文

编辑/孙斐凡(实习)

设计/ZHI

图片来源/(除特殊标注外)由小文提供







户外探险OUTDOOR
户外不是探险,人生才是!《户外探险》杂志官方账号,专业户外生活方式平台。Since 200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