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户外探险OUTDOOR」原创内容
只要一副腿外骨骼,人人可以徒步日行百里,曾经的大神级线路会变成习惯的日常;越野跑爱好者可以轻松跨上每个大坡,任何人都能成为精英跑者般的存在。
这些大家想都没想过的户外赛博科技场景,真的有一天会照进现实吗?”
一提到外骨骼,可能你会联想起游戏《死亡搁浅》或者电影《黑客帝国》中的科幻场景,但没准,不需要很多年,它将会成为户外运动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有些产品生来就具有极强的颠覆性,他们将过去和未来切割,就像灯泡、汽车、iPhone出现时那样。
从露营、滑雪、徒步、越野跑的走红,到冲锋衣、轻量化、户外潮流等话题大热,几乎户外行业里的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寻找下一个风口浪尖,而在2024年以前,他们可能并不会相信,「外骨骼设备」突然就成为了最新的户外焦点话题。
这一切,要从一条由始祖鸟和科技公司Skip联手推出的外骨骼长裤说起。
顶着「世界上第一条动力登山裤」的名号,这条以始祖鸟经典Gamma软壳裤为基础的动力行走装置MO/GO,首先让人注目的是它高达四万元的售价。然而即便议论不断,它的预购名额仍然在官网瞬间售罄。
再来看看它的性能。正如其名,MO/GO(Mountain Goats)描绘给用户一副如山羊般在山上自如跳跃奔跑的画面。根据官网资料,戴上它后你会感觉全身轻了接近27斤。在哪怕减轻一斤都能成为焦点的户外装备行业中,其绝对是难以想象的变革。
通过增强腿部力量,它还能提供40%的攀爬动力,这也意味着无论在越野跑、登山或者攀岩运动中,那些复杂的上升地形将不再成为让你头疼的阻碍。
最重要是,有人评价它为「六十岁徒步刚需产品」,对于身体逐渐开始机能减退,出现各种腿部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MO/GO可能会让他们找回二十岁爬山的感觉。
无独有偶,《户外探险》还注意到,以亲民价格为大家熟知的迪卡侬,也在近期开始了自己E-HIKE外骨骼设备的招募体验。
虽然产品尚未曝光,但其团队声称自己「一直在以最隐蔽的方式开展一个革命性的徒步旅行项目。」而这款产品也将在徒步旅行期间帮助你大大减轻腿部的沉重负担。
当迪卡侬的名字与外骨骼产品联系在一起时,你是不是也感觉它离你更近一步了呢?事实上,这场听起来遥不可及的装备竞赛,比大家想象的更加激烈。
起初是来自上海的初创公司极壳科技Hypershell。早在2021年,他们就希望将外骨骼技术从经常认定的使用场景中解放出来,并将其推广到广阔的领域。Hypershell还洞察到了从登山者、骑行爱好者、越野跑者到摄影师和搜救人员等户外专业人士对于外骨骼产品的潜在需求。
通过两年的研发。他们发布了Hypershell GO并一举成为了Kickstarter 网站2023年度的best seller。这款外骨骼产品可以提供20公里/小时的最大跑步速度,并且能帮助户外用户进行接近60度的大斜坡冲刺。
当然,最令人感兴趣的绝对是它的定价。售价599美元的Hypershell GO,目前正在以299美元的价格促销中。用不到一台低配手机的价格,体验科幻电影中的户外行动能力,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开始心动。
另一家引发消费者关注的产品同样来自中国初创公司Dnsys。他们推出的Dnsys X1也在近两年成为了该领域的重要产品之一。X1可以帮助用户以超过26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同时能够减轻相当于一个70斤沉重背包的重量,也将每日的徒步距离扩大到25公里以上。
当户外品牌、科技公司都一股脑儿涌入这个全新赛道后,未来几年,外骨骼套装的产量可能将面对井喷式的增长。根据全球技术情报公司ABI Research的研究总监Lian Jye Su所述,该行业预计将从2014年的6800万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73亿美元。
与其晦涩的解释外骨骼装备的工作原理,我们不妨听听使用者的体验。
作为与《财富》杂志齐名的《Fast Company》商业杂志,其全球设计编辑Mark Wilson这样描述他在使用MO/GO时的感受:
“直到我关闭MO/GO时,我才发现这个系统对我的帮助有多大。就好像我身体里的机器人部分睡着了,我的肉质肌肉又苏醒了过来,非常神奇。
使用MO/GO与我预期的外骨骼感觉完全不同。虽然电机位于膝盖上面,但我不会感觉到那里有什么特别的东西。相反,在用它爬楼梯时,能感觉到推力从我的大腿下方一直涌来,就在我的膝盖和臀部之间。”
所以简单来说,外骨骼户外装备有点像一双有形的大手,有效且用力在推动你的大腿不停前进。
与其他可穿戴设备不同,外骨骼装置其实更被视为一种机器人装备。不用低估人类的想象力、浪漫主义和冒险精神,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这么做了。
1890年,俄罗斯工程师亚金试图通过存储在压缩气袋中的能量,协助人们移动。1917年,美国发明家凯利开发了他所谓的电动机,通过蒸汽动力,让人工韧带与佩戴者的运动保持平行。
经过超过百年的发展,外骨骼真的还是不切实际的「未来主义」吗?至少这些已经掌握大量技术资本的公司们不是这么想的。
1960年,通用公司推出了一套叫做Hardiman的外骨骼动力套装,它由液压和电力提供动力,能将穿着者的力量放大了25倍,因此举起110公斤重物的感觉就像举起5公斤一样。
而三星公司的GEMS(Gait Enhancing and Motivating System)设备,则更符合我们如今对于外骨骼装备的想象。它拥有更现代的外型,轻巧的让你忽视它的存在。据说,它也会在今年正式投入生产。
外骨骼装置的发展,包含了人们对于不同未来生活场景的美好想象: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再次感受行走,使工人从沉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甚至还扩展到军事、航空等不同领域。
不过也正是这些改变世界的伟大志向,让外骨骼装备的话题变得沉重、严肃、难以接近。在这时候,它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叙事角度。
就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圣火传递中,残疾人运动员皮耶特佩戴着法国工程公司 Wandercraft 设计的外骨骼,手持奥运火炬走上巴黎街头,11 年前的一场车祸使他的双腿无法使用。这一画面被众多媒体报道为外骨骼设备的荣光。
▲图源 / notebookcheck网站
但同时,技术人员在旁边辅助的画面又引发了大家对于外骨骼设备的另一种担忧。有关其复杂性、可靠性、便携程度的质疑,成为了多数人对于外骨骼的第一看法。
实际上,外骨骼的发展史,和任何电子设备一样艰难而久远,抛开体积的缩小、重量的减轻,甚至续航时间,作为一个复杂的「机器人」装备,它和其他我们能想到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耳机,甚至Apple Vision相比还具有一个明显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形态、运动习惯和步态都有所不同,外骨骼设备如何解决这一点?
当然,最终还是要来到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价格。例如由美国公司SUIT-X推出的Phoenix外骨骼设备,旨在帮助截肢瘫痪人员再次行走,同时它的价格也到达了五万美元,一辆汽车的价格。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这些全新事物带给人们的重大冲击力,甚至由此引发出对于装备的颠覆性思考。在一条MO/GO外骨骼装备的推文中,往往能收获几百条的讨论声浪,以下是一些有意思的观点:
滑动查看更多
Skip公司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明确提到,MO/GO的目标用户,将会是熟练的徒步旅行者,以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完成自己本已经熟知的户外运动。而对于其他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对象,将会有另一款相关产品随后上市。
这时再回头看看那些医疗方向外骨骼产品的售价,是不是五千美金也不再那么高不可攀?
此外,根据行业相关人士预测,这项产品的未来意义也许还在于,先在健全的户外人群中进行测试,然后再进入更明显的医疗、无障碍和普遍移动性场景中。
根据始祖鸟高级概念部门负责人Cam Stuart表示,外骨骼设备未来仍然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如何能将硬件更巧妙与裤子集成在一起,如何提升续航水平和轻量化等级。
也许在未来,你穿上它们时将不会如此繁琐,一个按钮就可以将所有设备锁定到正确的松紧度,并通过AI更加符合你私人的运动习惯。
此外,他们也在思考如何将这项技术融入其他户外运动中,比如在滑雪领域,也许外骨骼装备会具有更自然、最明显的性能潜力。例如通过补充滑雪时腿部肌肉的力量,减少冲击力,从而延缓肌肉疲劳,减轻腿部和膝盖疼痛。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即便是轮椅,在历史的某个时间段也曾经只是一种想象中的产物和奢侈品。直到1800年代,你需要稳定的中产阶级收入才能买得起轮椅。
作为一种轻量、小体积,甚至更加时尚的创新外骨骼装备,MO/GO和它的同类型产品同样在经受很多争议。
例如,短暂的续航空间在山中会引发的各种安全问题,以及与轻量化背道而驰的装备携带方式,又或者是有违户外精神伦理的作弊式徒步讨论。
但相比更多人抱着「这对于我来说没有价值」的观点,同时开始停止思考时,对老年人、行走不便的人,甚至试图去到更远地方的人来说,外骨骼装备无疑又点燃了一把新的火焰。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在二十年前,谁会相信VR技术会真的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项目。而当外骨骼装备已经做好准备,出现在我们面前之时,它和它代表的未来科技趋势,可能将会成为二十一世纪户外装备最重要的一页历史。
你对户外外骨骼装备感兴趣吗?
欢迎留言交流
撰稿/谷子
编辑/朱鹏
设计/ZHI
图片来源/(除特殊标注外)各品牌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