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这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看似普通,却常常让我们陷入困惑,尤其是在用药选择上。很多人一旦感冒,就习惯性地吃上消炎药,可这种做法真的正确吗?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两个关键概念:感冒和消炎药。感冒,医学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90%以上的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像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流行性感冒则是由特定的流感病毒引发。而我们常说的消炎药,在医学上主要指抗生素,像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它们的作用是对抗细菌感染。
了解这些后,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既然大部分感冒是病毒作祟,那消炎药这个“抗细菌小能手”自然就派不上用场。盲目服用消炎药,不仅不能缓解感冒症状,还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比如,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长期不合理使用,还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一旦真正面临细菌感染,消炎药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失效。
那感冒后该如何正确应对呢?如果是普通感冒,症状较轻时,多喝水、多休息,靠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就能逐渐恢复。要是症状明显,比如发热、头痛、咳嗽等,可以选择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像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发热头痛,右美沙芬减轻咳嗽。对于流行性感冒,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当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时,消炎药就有了用武之地。比如,出现咳黄脓痰、流黄脓鼻涕、扁桃体化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等症状和检查结果时,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消炎药。
感冒后吃不吃消炎药,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记住,消炎药不是万能的感冒药,盲目服用有害无益。当感冒来袭,保持理性,必要时及时咨询医生,才能让身体尽快恢复健康。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请转发到您的亲朋好友群里吧。
关注“郭艺芳心前沿”,每天收到有用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