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它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不过别担心,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做到以下10点,为你的心脑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一、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至关重要。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像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糕点等要少吃;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它们能降低胆固醇,促进肠道蠕动。每天保证500克蔬菜、200 - 350克水果的摄入量。同时,控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过量的盐会升高血压,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
二、适量运动
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血压,还能帮助控制体重。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可分多次进行。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突然剧烈运动。
三、戒烟限酒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戒烟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会显著降低。过量饮酒同样有害,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毫升、高度白酒50毫升。
四、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 - 23.9之间。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逐步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
五、规律作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激素失衡、代谢紊乱,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六、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肥胖者、有家族病史等高危人群,更应增加体检频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七、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如果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一定要积极治疗,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控制病情。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水平,高血脂患者要降低血脂指标。稳定的病情控制能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八、心态平和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学会调整心态,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九、注意保暖
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外出时戴帽子、围巾、手套,避免寒冷空气直接刺激身体。
十、避免久坐
长时间久坐不动会使血液循环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工作或学习时,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伸展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即使在休息时间,也不要长时间坐着看电视、玩游戏,多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地践行这10点建议。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行动起来吧,让心脑血管疾病远离我们的生活 。
关注“郭艺芳心前沿”,每天收到有用的健康知识。
(河北省人民医院 郭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