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榜|转型有路径吗?

文摘   2024-09-25 17:52   广东  
紧读慢读,把《不上班咖啡馆》读完了。古典老师的这本书,本身阅读起来,体验感很好,很容易产生福流。所以说,古典老师的作品,是符合我的阅读习惯的。
读完之后,对作品中胖子的形象,很有好感。生活中,这样的人,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是千万牛马膜拜的对象。看到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已经不是人,是神,已经超越于世俗之外。潜意识中,我就要成为这样的人。
很奇怪吧。一本书,讲述了4个转型故事。我对4个有复杂内心挣扎的转型主人公没有太大感觉,反而对故事里总在问问题的胖子,产生膜拜的感受。总有一些,路走偏的感觉。二十多年前上学那会儿,有一天老师提问:《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主人公的形象有什么特点?我把手高高举起来,然后得意地说,我对主人公这个形象没有什么感觉,反而是……洋洋洒洒说了五六分钟,然后感觉良好地坐下。老师当时没说什么,只是好像很长时间,这位老师没搭理过我了。现在写下这些文字,表达对胖子的崇拜。有一天,见到古典老师,古典老师会不会也不理我。
说回书本身。
有一句话,我记录下来了。“以自己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变为终点”,借胖子的口,把这句话告诉读者,是职业人转型的关键。在阅读积极心理学的图书时,我反复告诉自己,行动是最后的落脚点。而古典老师在对待转型的问题上,把改变做为终点。
一语中的。
太多的人,把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上一动不动。对于我们而言,也是如此。所有的问题,想起来都很难,而做起来都很容易。这个想法,恰恰和古典老师的观点是违背的,也是和常理是相违背的。

似乎行动很难。老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真正动起来之后,事情也就往前推进了。在《不上班咖啡馆》这部书当中的四个故事中,每一个故事都在说,想是没有用的,做才是硬道理。
这个论调,在我自己的身上,也是这么印证的。九月份以来,事情一批批往前推进,感觉无穷无尽。早晨到了办公室,先把事情一项一项罗列出来,然后不管有多忙,我也要把这些事情处理完毕。不占用脑容量,需要思考的问题,就用文字写下来。
还有就是这段时间的几篇短文。字数不多,我看过了1000字,基本就停笔了。而一旦我有写的想法,就立刻打开电脑。哪怕少睡一会儿,哪怕晚走一会儿,把字敲完。那些负面情绪,不占用脑容量。一个基本的认知,是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信息的量,只能容纳那么多。情绪的量,也只能容纳那么多,过了,就要有办法处理掉。
拒绝内耗,从我做起。有句话说,爱谁谁。又有句话说,多大点儿事。用清单处理信息过载,用文字处理情绪过载,保持良好的状态,过好每一天。把注意力放在我希望自己做的事情上,然后努力做好每件事儿,幸福每一天。
《不上班咖啡馆》所传达的信息,聚焦在行动,告诫每一个打工牛马,行动才是唯一的出路。
(完)

松榜
重度书虫 读且思考 资深教师 年轻老爸 陪伴孩子 一路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