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相信的力量

文摘   教育   2024-02-04 07:12   广东  

1

动笔写这篇短文,时间提前了一些。因为,《相信》只读了第一章,我就已经感受到了力量。

很巧,昨晚上在做一个关于珍视差异的练习。我写下来一段话。

5周第3天 珍视差异

前一段时间,有考量建议老师们可以从小科目进行专业发展,因为大科目竞争人员太多,卷得厉害。而小科目目前机会比较大,如果找准了,机会会更大一些。

同时,这两天有另一个说法:窄门思维。在微信搜索窄门思维,发现这个说法最早来自圣经。稻盛和夫做了清晰阐述。刘润也写了这个话题。敢于从窄门突破,即使不成功,人生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这个导向。和我前面弯道超车的想法,恰恰相反。

所谓常言道,常言又道。不同的意见,最终有助于我们面对真实的情境,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如果把相同的思维,放在《相信》这件事儿上面,似乎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蔡磊先生相信的力量,让人动容。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选择比坚持更重要。


有一段话,不知道是不是董宇辉说的,或者是董宇辉在直播的时候分享过这段话。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过好我的每一天,享受你所赐每一刻。”—《尼布尔的祈祷文》

平静和勇气都很可贵。问题是,我怎么知道我该不该去接受?

蔡磊先生,给了一份不一样的答卷。不接受,绝不接受。和命运的抗争,就是生命本身的意义。

在第一章的内容里,还没有看到事情的困难,而只考到渐冻症给这些病友带来的灾难。有一个清洁,说是收到了有可能是癌症引发的消息,群里面的病友都在祝贺蔡磊,因为癌症是有治疗手段的,而渐冻症没有。

一本写渐冻症的书,却取名为“相信”,本身就是一个深邃的问题。渐冻症的结果是确定的,只有2-3年的时间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可能做些什么呢?还可以相信些什么?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相信”这两个字,就已经击中很多人的内心。

恰巧,前几天,和一位六十多岁的朋友,说起家里照料九十多岁老人的事情,很是感慨。不是经济条件不好,而是没有人能够长时间在病床前待着。

在《相信》里,也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因为长期在病床前,很多家庭走入了绝境。这是一个很悲催的事情。而蔡磊夫妻的故事,让人动容。如果说这两人之间有惊天动地的爱情,有刻骨铭心的亲情,从时间上来说,似乎并没有。

而当蔡磊说“我们离婚吧”,得到的答复是“结婚的目的,就是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彼此成为对方的后背”。

是的,没有刻骨铭心。这句话的力量已经足够。

到了年终,见了跟多人,都在聊一个问题。我们是如何和对方进行交流,我们是如何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在蔡磊夫妇的问答中,似乎找到了答案。

认准的事情,干就对了。

太多的杂音,只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没有任何的必要。在这个时代,能够有这样一群人,有这样一本书,是不是可以算得上我们福音?

2

继续读《相信》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如果说,仅仅是因为有了信念,渐冻症的事情,就变得一帆风顺。我想,这就只有童话故事有才会有的事情。就包括,蔡磊和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就一直这么义无反顾互相支持,就一点也没有波澜,是反常识的。

一是融资计划。商业的逻辑有了,罕见病的社会价值有了,商业运行的经验有了。很可惜,10个月过去了,真正愿意投资的人,屈指可数。在商业利润的面前,情怀、责任都需要往后面放一放。

二是冰桶计划。响应的人很多,而资金支持的人很少,整个活动也仅仅在圈内知晓而已,没有预期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病友群的消息,不断有人离开这个世界。大家习以为常,看到群里二手呼吸机的消息或者是二手轮椅的消息,就知道有一位病友离开了这个世界。看似热热闹闹的讨论,在生命面前,很脆弱。

我在读《相信》,在说“相信相信的力量”,绝不是在夸大人主观的力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逻辑,是不需要从布满灰尘的角落里再次翻出来。这不科学。我们要看到,这个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困难。历史的规律,不会因为几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努力,有发生变化。

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努力,只是浩瀚可能性中,排除了极小的一部分而已。

在读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时候,我很高兴地看到,蔡磊的努力,并没有脱离规律。这是这本书打动每一个人的地方。真诚,是底色。

昨晚,放下书本之后,打开抖音,我在蔡磊的直播间买了些东西。看到两口子在带货,期间蔡磊说了句什么,听不清楚,我赶紧退了出来。

模糊的声音,不是我能够承受的。

我情愿让蔡磊的形象,保留在风风火火在赶路的样子,保留在路演中侃侃而谈的样子,保留在与科学家交流中专注的样子。我不希望看到蔡磊被渐冻症打趴下越来越弱的样子。虽然,我很清楚,在目前的情况来看,渐冻症在三五年内有明显的进展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凡事都要回到自己。读书,如果只是在看别人的故事,那就仅仅是别人的故事而已。作为一个时代的人,我们可以想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

《相信》这本书,可以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可以让大家对渐冻症等罕见病有了更多的关注,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

在经济万马齐喑的时代,需要一剂强心针。《相信》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虽然很难,虽然结果可能就无疾而终,虽然有太多未知的风险,可是,这个事情需要有人去做。

这个人就可以是我。

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勇气和担当。蔡磊更可贵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去促成这件事情。《相信》里披露的故事,也是一个精彩的商业案例。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推进,本身就是成果。

就如同蔡磊所说,最起码,排除了很多种错误的做法。

《相信》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这么多次的阅读中,很奇特的一次。原来读麦家的《人生海海》,也是唏嘘感慨了好一阵。毕竟那是小说,是麦家艺术加工后的结果。《三大队》中,用十年的时间做一件事儿,结果大团圆,也是作家和编剧艺术加工的结果。《相信》中的力量,更多是直播间里蔡磊那一句模糊的话儿。这一句模糊的话儿,在提醒我们,这个事情真实地在发生。

现代传播技术,在传递正能量信息的同时,把个体虚弱的状态也展示地肉眼可见。

这,是悲是喜?

3

今天读《相信》的最后一部分,第四章。

这一章,总标题是“孙悟空”。这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蔡磊的书房有三个悟空的形象,一副壁画,两个手办。还有一个源头是在抖音的名称,原来计划是用悟空注册,后来因为重名,才命名为“破冰驿站”。可见,悟空这一形象,对蔡磊的重要性。

而孙悟空和蔡磊联系在一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在五行山下压了500年,而后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蔡磊是想表达自己的取经之路,本身将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吗?

或者,孙悟空会72般变化。在渐冻症的研究路上,蔡磊就如同孙悟空,需要施展各种法术,方能一步一步前进。

或者,取经之路虽然坎坷,可是有各路神仙保佑,一旦遇到困难,总是能够化险为夷。而蔡磊一路走来,也是可以得到很多科学家的帮助。在《相信》一书的后记中,有长长的感谢名单。这些真诚的感谢,虽然只是罗列,却弥足珍贵。

……

悟空代表了什么?还有太多的可能。

这让我联想到电影《我本高山》。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已经无需多言。在影片中,有一个细节,说的寒假补课。其他学校都已经按照要求放假,丽江女子高中还在上课,教育局梁局长亲自登门,希望执行规定。梁局长说,你是教书,我也是教书,大家都是教书。张老师笑了笑,回答说,您是教书,我也是教书,我不但是教书,还在救人。

女子高中的孩子们,底子本来就弱,如果没有时间作保证,这些孩子是考不上大学的。走出大山,上学是唯一的出路。只要能走出大山,孩子们就多了一种选择。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拥有选择的权利。

当这句话,在影片中出现,是否要补课、是否符合规定,这些考量,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张桂梅在丽江女子高中的做法,和孙悟空有很多相似,和蔡磊有很多相似。这是时代需要的一种精神。

弥足珍贵。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农历新年的前面。腊月底的时候,正在等着过年,等着新的一年开启,然后大干一场。时代的环境,有太多的变数。在百年之大变局的面前,我们总是显得那么渺小。相信相信的力量,就是告诉我们,作为个体,是可以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张桂梅办学后,有很多孩子通过上学之后,离开了乡村,来到了城市。也许,这些孩子中,有些人,到了城市,并不能有更幸福的生活。也许,房贷车贷让生活质量更加不堪。也许,社会对这些山区里走出的孩子,仍然有很多不公。也许,在山村某个农家里生活着,更加幸福。

这不说明张桂梅的努力没有成果,不说明张桂梅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通过上学,来到城市,只是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多了一种选择。未来的幸福,是掌握在每一个人自己的手里。

《相信》一书中,有很多渐冻症患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人选择努力,有人选择平淡,有人选择抗争,有人选择认命。这些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个体能够接纳,对于成年人而言,没有什么不可以。

是的,我们努力,就是为了有选择的权利。只要做出选择,就无怨无悔。

蔡磊身上的力量,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努力,要敢于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说YES

新的一年,加油!

相信相信的力量。

松榜
重度书虫 读且思考 资深教师 年轻老爸 陪伴孩子 一路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