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黑洞

文摘   2024-08-04 21:03   江西  

有一种错觉,信息的丰富性更强了。

这个观点,有两个部分。一是错觉,二是信息的丰富性。

先说,信息的丰富性。现在是人工智能时代,尤其是AI的发展,已经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不是一个虚词,而是实词,是确实发生的事情。想知道什么,打开APP,问一下就好。一次的答案不满意,就问两次。总有你想知道的信息。时代的红利,让每一个人都收益。

再说说,错觉。是的,这种丰富性是一种错觉。事实上,大家都陷入到信息茧房。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是我们希望得到的信息。

这个观点,算法是最有利的证明。原来头条、抖音是做得最极致的。停留的时长,决定下一个推送的视频是什么。有的时候,甚至到了我们后脊背发凉的程度。我和同伴说了一下某某事情,打开手机的时候,发现页面就是我们刚刚讨论的事情。这种场景你是不是也出现过?难道手机随时在收集我的话语?

经过思考,会知道这是一种心理现象。手机的智能程度没有到这种程度。我们讨论的事情,恰好是一个热点事件,手机的推送与讨论是一种巧合。而这个巧合太巧了,被我们的大脑放大了,就留在记忆里了。以我们现在打开手机的频率,出现这种场景的概率大大提升了。于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记忆。

这不是说,算法没有助力信息茧房。反而,正是这种信息茧房的焦虑,让我们的焦虑情绪更严重了。

还有一个角度,是这次回到家乡的感受。在费孝通先生的《乡村中国》里,已经对乡村的存在逻辑,做了很详尽的描述。有兴趣可以很容易找到相应的文字阅读。而现在乡村里,只剩下老弱病小,乡村的功能已经基本丧失。

小时候,我很期待走亲戚。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日常来亲朋好友,总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印象里,外公经常会到家里来。母亲就打几个鸡蛋,切姜丝,搅拌,然后用油锅炸了。出油锅的时候,鸡蛋发起来。和现在螺蛳粉里的炸蛋有些类似。然后再做成鸡蛋汤,再滴几滴香油。

外公的牙,掉的早。所以,母亲用这种方式做出来的鸡蛋汤,香,美味。外公是很享受的。母亲也得到老人的赞许。

在那个时代,大家都很在乎乡里乡亲的评价。一个不孝顺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乡村里生活的 。大家的信息很有限,如果有什么不孝顺的事情,哪怕是老人家来了,没有招呼好,也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那个年代,物质不丰富,能招待的食物很有限,吃肉是比较少的。鸡蛋在母亲的巧手烹饪下,美味得很。外公也是很满意的。母亲已经走了很久了,这件事儿,还在传扬。作为后辈的我,听到这些故事,感到自豪。

现在想想,在那个年代的乡村,信息的丰富性,是少还是多?如果少的话,这种孝顺,为人人传颂。人人也以孝顺为骄傲。乡村的功能,自然就发挥出来了。那个年代,也有恶媳妇。但是,是不受人待见的。

时光走到现代。有了手机,有了更多的方式。远在地球了另一端的事情,眨眼间就知道了。今天早晨起来,就知道网球选手那了奥运冠军,就知道了这位冠军,高情商的获奖感言,点赞多多。

可信,我们身边的事情,大家已经不关心了。村里发生的事情,没有人关心。凄凉的晚年生活,常有听说。似乎,做晚辈的,也不是太在乎外界的评价。

在我看来,这是信息黑洞在发挥作用。乡村里不再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大家更关注地是远方发生的事情。我和本家大哥,聊起一个本地的网红,粉丝数量有几十万,作为本土网红,已经是很大的一个数量。大家乡里乡亲,也都认识。本家大哥对这位网红的评价,放得下面子。

本家大哥说话很委婉。用直接一些的表达,意思是这些网红,是没有底线的,根本不在乎别人的评价。这个情况,是网红,还是现在乡村里的倾向?或者,两者兼有。

所以啊,信息是否丰富,关键看大家关注点在哪里?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效果如何,还是要看看使用的人。内心里有光明的人,在信息黑洞里才能找到光明。

(完)


松榜
重度书虫 读且思考 资深教师 年轻老爸 陪伴孩子 一路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