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和问答题

文摘   2024-09-15 18:05   广东  

假期第一天,畅畅参加志愿者活动。这个活动,是到社区看望老人家,为老人家送上中秋节的慰问品。社区的准备很充分,有社工把相应的名单准备好。畅畅和很多孩子,只需要跟随着队伍,和老人聊聊天,说说祝福的话。一个上午,走访了五位老人。老人都很随和,在一个村子里住着,有社工组织这样的走访,给老人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看得出来,老人们很开心。
畅畅呢,看得出来,有些拘束。走访的是一些老人,说得是本地话,我能听懂一些,畅畅应该比较困难。在往回走的路上,聊了一些感受。学生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每道题都是有答案的。哪怕是现在的考试改革之后,答案多元了。多元的意思,是答案可以有更多的形式。但是,还是有答案的。对于畅畅来说,这些有答案的题答多了,回到具体的生活中,很多题,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走访老人,这种题目,也不是没有答案。只不过,在我看来,是问答题。答案的形式,更多样一些。是对是错,不是老师来判断,而是由现场的每一个人来判断。参考答案呢?没有。标准自在心中。
四十当立的我,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想当然地梦想都是选择题。在这其中,自然是碰壁了不少。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原来我的鼻子是很高的,碰壁碰得多了,就矮了下来。放眼看去,又有谁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只是有的人,在毒打之后,越来越乖巧。我属于另外一类,态度诚恳,坚决不改。
问答题的答卷答完之后,自我感受是很好的。感觉既符合课程标准,也符合阅卷人的喜好。卷子发下来之后,才发现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拿着卷子做试卷分析,痛哭流涕,后悔万分,痛定思痛,必将痛改前非。待到下一次答卷的时候,又再一次重演历史的经典画面。
其实自己的内心,说压根就不明白,压根就不懂?这话儿,自己都不相信。只是在具体的行动之前,内心的两个小孩儿,是会反复地做斗争。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内心最深处的声音,会给自己答案。

这种状态,会有纠结,会有拿不准的时候。有的类似于,和朋友聊起孩子用平板的事情。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有个手机放不下,有个平板放不下,这是太正常的事情了。作为父母,一般有这么几种应对的办法。最常见的,在管和不管之间,来回拉锯。管是因为这玩意儿太耽误事儿了。以孩子的自控能力,时间是没法把控的。于是,必须得管。不管是因为,这事儿的诱惑力太大,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成就感、掌控感,在生活中太难得到。所以,孩子想法设法要多看几眼,父母是急也没有办法。还一种办法,就是躺平,随孩子怎么弄。第三种就是高压,摔手机、砸手机的做法屡见不鲜。而我们在聊的时候,最关注的是孩子的状态。孩子在30分钟或者一个小时之后,会不会有愧疚感。既然摆不脱,就正面这个事儿,该咋滴就咋滴。结束之后,该收起来就收起来,不要在过去的事情中无法自拔。
任俊教授在说“品味”这件事儿的时候,就强调要对积极的事情,多多地回味。而对于消极的情绪,要学会放下。过去了就过去了。世界上的困难,克服的渠道有三种,一是自己克服,二是借助外力克服。三是自己和外力都办不到,就交给时间。时间长了,困难都不在是困难。只要我们能熬到困难解决的那一天。而积极的情绪,很宝贵,要反复品味。
所以说,生活中的问答题,既然有的时候,连参考答案都没有,那就坦然接受。世界上的事情,都会有自己的解决办法。认真答卷,是我的事儿。怎么打分,是别人的事儿,或者,是老天爷的事儿。操心自己的事儿,是必须的。别人的事儿,和老天爷的事儿,就不要操那份心了。
(完)

松榜
重度书虫 读且思考 资深教师 年轻老爸 陪伴孩子 一路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