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振|头一回——江西省景德镇一中高二年级学生作品优选二
文化
文化
2024-11-30 14:10
山西
在人生的浩瀚长河中,每个人都会邂逅无数个“头一回”,它们如同旅途中熠熠生辉的里程碑,不仅标志着个人的成长轨迹与进步阶梯,更在潜移默化中雕琢着我们的性格轮廓与价值观念。从古典名著的鸿篇巨制,到现实生活的斑斓多姿,每一次“头一回”的经历都蕴藏着深邃的哲理与无尽的启迪。
“头一回”常常与未知和挑战并肩而行,恰似《红楼梦》开篇所描绘的那片繁华而神秘的姑苏之地,引领着读者步入封建社会与人性的深邃探索;又如《三国演义》以“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壮阔,拉开了英雄辈出的历史序幕。人生的“头一回”亦是如此,它驱使我们在未知中迈出勇敢的步伐。例如,前年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勇敢地踏上了太空之旅,她在太空中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这不仅是对她个人能力的挑战,更是人类探索未知、勇敢启航的典范。每一次头一回的尝试,无论成败,都是对自我的一次勇敢挑战,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人生画卷。每一次“头一回”的经历,都是通往自我认知的宝贵钥匙。以我个人头一回尝试歌词创作为例,起初的陌生与乏味,在笔耕不辍中逐渐转化为对歌词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通过字斟句酌、反复吟咏,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更激发了对未知领域的无限遐想。正如乔布斯所言:“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不要被教条所限,盲从信条等于活在别人的思考结果里。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歌词创作之旅也开启了心灵的新天地,失败与挫折成为自我成长的催化剂,教会了我从经验中汲取智慧,不断调整与成长。
每一次新领域的探索,都可能成为发现自我潜能与兴趣的契机,激发内心深处的热情与动力,促使我们更加专注于该领域的发展。同时,与他人的交流比较,也让我们得以更客观地审视自我,制定更为合理的成长蓝图。失败与挫折,更是自我认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让我们直面不足,激励我们不断学习,于逆境中寻求成长。
每一次“头一回”的经历,都是人生智慧累积的坚实基石。在尝试与探索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未知、解决问题、与人相处等生活艺术。以我头一回组织班级活动为例,这次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从策划到执行,每一步都需要沟通协商、分工合作,这不仅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更让我学会了尊重差异、应对突发状况的智慧。正如埃隆·马斯克所说:“重要的不是你所做的事,而是你做事的方式。你的态度决定了你是否能成功。”每一次“头一回”的尝试,都蕴含着丰富的趣味与收获,它们教会我们珍惜机遇、把握可能。
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让我们学会感恩那些在成长路上给予支持与帮助的人。他们的陪伴与鼓励,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与自信。
“头一回”不仅是人生旅途中的必经之站,更是成长与进步的象征。通过勇敢尝试、深入自我认知与不断累积智慧,我们逐渐成长为更加成熟、自信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珍视每一次“头一回”的机遇,以无畏的勇气与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谭慧聪,景德镇学院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生中有过无数次头一回,每一次都带给我们新的体验。岁月不居,时光荏苒,再次回头如数家珍回味其乐,头一回看见生命绽放的经历为我带来的感受历久弥新。
回溯小学六年时光,对于顽劣调皮的我关学似乎成了种常态。期末考试完的一天下午,我照旧独自留在教室中总结考试,空荡荡的教室安静得只听见我整理试卷的声音。明明这次普遍退步为何只有我需要写考试总结?不满与烦躁充斥着内心,我一抿嘴扔下试卷,索性趁四下无人开溜。奈何天公作美,我前脚刚踏出教室便听见玻璃窗不安地“叫唤”着 不错,便是下雨了,似乎猜透了我的心思般暴雨倾袭而下,猛烈砸击着地面。纵使内心有万般不情愿,但一时半会也确实得困在学校了。雨中校园显得格外朦胧,再加上学校学生早已走光更添得几分静美,整个校园如雨中翩翩起舞的舞者尽显活泼与灵动。以前在学校都是在学习,头一回注意到雨中的校园便不免惊叹于它的不引人注目的静态美。 忽而,一抹艳彩出现在迷蒙的雨中,眯起眼看原来是一只蝴蝶。令人奇怪的是,这只蝴蝶正以一种难以言状的姿态向房屋檐飞去,忽而上又忽而下的起伏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随着雨越下越大,蝴蝶起伏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甚至看起来即将坠入地面。说不定这只蝴蝶的翅膀受了伤,也说不定这只蝴蝶还是个不习惯飞行的幼虫……千奇百怪的想法涌入心中,无论哪个都似乎有道理。沉思时,霎时一滴锋芒雨点不偏不倚击中蝴蝶,随之而来的是一只倒地不起的蝴蝶。不出所料,在地上清晰看到它受伤的一侧,似乎刚才那一击彻底击垮了它。不知过了多多久,蝴蝶仍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或许在积蓄力量,或许早已命丧黄泉……此情此景,不自觉令人感到黯然神伤,但片刻后却见它重新振翅起飞,更惹人注意的是它身下原来护着幼虫。我惊叹于此,原来它一直坚持飞行不放弃为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自己的孩子。雨过天晴,幼虫跟随着蝴蝶飞翔,这正是一次新的生命的绽放,同时是个母亲生命的燃烧。 头一回看见生命绽放,原来生命的力量不仅是绽放,还是一种坚毅。
许多事情,并不像可以一直保持初始般的陶瓷那样,总会因时间的流逝,从而改变一些方面。若今昔对比,可能也会有别样的意味,只是,“头一回”,或许永远都是最特别的。
有些“头一回,总是给人一种别样的情绪,明明并非一件多大的事儿,却意外地印在了脑海深处,还挥之不去,便也顺带留下了些许情愫,道不清,理不明,只是常常在脑袋放空之际,又回到了当时的场景。 深夜并不透光,星星也七零八落的散在天边,七八年前的小县城还并不繁华,偶尔会在黑暗中渗出的光亮,很快又会再次被淹没。没有多余的声响,也没有令人温暖的灯光,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忧伤,可也正是在这片黑暗当中,我头一回遇到了第一个肯和别人分享温暖光亮的人,换个角度来讲,他便是光的源头。虽然乍眼望去,他并不起眼,矮矮瘦瘦,皮肤偏黄,像是营养不良的模样,放在人群里半天也找不着,可就是这般不起眼的“小人物”,使我第一次知道,冬天也可以很温暖。 我从小便和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回来的时间少之又少,一年到头也就见那么两三次。奶奶年纪大了,性子渐渐随和起来,也就不太爱管我,只顾着我日常的衣食住行,便已经够她忙活的了,因此,我在小县城里“野性”生长,肆无忌惮,但内心深处,却仍总是空落落的,怎么也填不满。直到有一年小雪,迎来了与往年不一样的变化。 我家隔壁一直是空着的,然而有一天,不声不响,就忽然有了动静。也是那时起,我一成不变的生活,头一回有了些许变化,它刚开始并不起眼,但到后来,却再无法忽视。那年冬天,整个小县城披上了白毛裘衣,看上去毫无生气,我本以为又要像往年那般呆在院中独自度过,哪知门外没有一丝预兆地想起了“叩叩叩”的敲门声,我生起丝疑惑,奶奶才出门十多分钟,去集市不都要整整一天吗?我跑去开门,本以为是奶奶忘带了什么东西,开门一看,只见他眉眼弯弯,傻兮兮地歪头笑着,“你好呀,新邻居。”至此,一直安静的小县城开始有了稀疏的笑声,原本寂寥的冬夜也开始有了温暖的火光。火光照亮了前路,融化了积雪,也温暖了一直冰冻着的内心。 自从那以后,也曾有过很多给予我“光亮”的人,却始终没有那年的小男孩给予过我的温暖那般令人心动。兴许这便是“头一回”的力量吧,永远是最美好,最令人留恋的。也正是他给予我的光和温暖,让我内心深处一直留存着些许善念,“借给”他人。 我知道,这是因为原本那颗被冰包裹的心,在触碰到那束温暖的光后消融了。
春意款款,岁月缓缓。
——题记
春风拂窗拂起草木欣荣,他将绿叶捧到我窗前,满街芳草绿。桌上的煮茶,还氤氲着热气,它便为我奏响春的序曲。不知是何种树木的味道,漫进鼻孔里,萦绕着周身,有一阵没一阵的散在清新的空气中,混揉着早春的清甜和温柔,伴着凉风,乍暖还寒。松软泥土上覆盖着几点新绿,是生命的悸动,万物的热烈。或许他们曾是随风而落的一粒粒种子,在此随遇而安,等待着这一年春的萌发。枝桠交错透出细碎光影,律动着生命的色彩和希望。沿着青石小路缓缓前行,望向每一个被春拥抱的门。偶尔门被推开,走出一个个洋溢着笑脸的人。他们浸透在春的幸福里,又带出一阵阵春的气息,前来与早春会面。严寒时的厚厚包裹变成了休闲宽松的单衣,肃杀冷峻的氛围已经变得轻松活泼。人们向不同的方向行走,步履轻快松弛,欢声笑语间将寂静融化。抬头看看罢,将自己从小小的一方世界提出。去见山,去看水,去觅众生,去寻自己,将注意力放在周围的人和事。看路边点缀的小花。邻居家长个抽芽的娃娃,路上偶遇相熟的爷爷奶奶,多寒暄几句又何妨?用温暖的话语和微笑来代替冰冷的文字和表情。去看吧,去体会吧,去感受春的气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抬起头来,你会发现:终于看到花了,土壤中不知名的小花隐藏着花蕾,倾吐芬芳。猝不及防的点缀着光的味道,虽还未完全绽放,空气中却已浮动着它的香气。春风当真是吹了十里。廊下投疏影,原是归来的燕子早已衔泥,筑了新巢。呢喃声声,又甜又软,润进耳朵里,乍然春风起,无暇顾及桌上的热茶,便抓起一件薄外套,拉开房门飞奔而去。等不及了,又等什么呢?一寸脆绿时光,风裁取着空气中的每一粒尘埃。抬头看,我才知那是春的来信。
岁月氤氲着时光,驼铃摇碎了记忆,那些美好的回忆像渐涌渐涨的潮水漫上心头,如同留声机里的唱片“吱吱呀呀”地转动着,又如倒带的老电影,一幕幕镌刻下我们天真的过往。人生长路漫漫,也有许多头一回,让我明白:人生就该行走在逆风中!
依晰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但我的心里却是乌云密布。那段时间,我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成绩如同过山车——七上八下,这次好巧不巧又是“吊车尾”。初三的生活让我感到迷惘,是随波逐流是自暴自弃,还是……我每日在名为“绝望”的悬岌边徘徊、彷徨,不知自己到底何去何从。父亲可能看出我的颓废,便提议带我去放风筝,美其名曰“敬心”。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是一个老鹰风筝,它展开翅膀仿佛随时准备翱翔天空,与太阳肩并肩。那次我第一次接触风筝,所以在父亲问我逆风放还是顺风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顺风!”父亲张了张嘴,好像要说些什么,但终究是一言不发。我没有在意,拿着风筝开始奔跑,风筝像喝酒的醉汉,摇摇晃晃地飞上了天空,但好景不长,当一阵同向的风吹来,风筝如同泄了气的皮球,重重地砸在地上。 我拿着风筝一言不发,父亲却在此明开了口:“逆风试试吧!”我只好点点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我忘情地奔跑,耳畔不再是温和的风声,而是一只只吼叫的野兽,仿佛要将我咬碎,撕烂。渐渐地,我的体力开始透支,我紧闭双唇,咬紧牙关,一鼓做气,风筝在一阵阵剧烈的颠簸后,终于一飞冲天,直直地挂在天边。父亲头奋地喊着:“你让它浴火重生了!”对啊,万事开头难,蔑视困境就是将狂声呼啸当作春风扑面,将大雨倾盆看成房檐滴水。亦使成长的路上,遍布荆棘,我们也应所向披靡。 我们是幸运的,既没有屈原时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窘境,也没有李白时代“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喟叹。我们的青春年华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难得的人生际遇。时间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无论前方是否是危机四伏,还是迷雾重重,我们都将永远砥砺前行,头一回就在于尝试和挑战嘛!
人生是一场修行,得失皆有,悲喜参半。幸福可能并不常伴左右,但愁苦也不会是永恒。当你面对苦难时,是会一笑了之,为下一段旅程而继续努力,还是会满心愤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在今年的暑假,我找到了答案。难得的长假整日坐在空调房里吃吃西瓜、看看电视,窝在舒适圈里固然安乐,但不免无聊乏味,一点暑假的意义都没有。于是,我突然向家里提出要出去旅游。真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终于换来了去南京的机会。 在旅游的第二天,一到中山陵,我就直向陵墓奔去。起先经过了文物馆、文创馆等到处逛,都快没力气的时候才到中山陵真正的路口。正值十点多钟,太阳过于热情地烤炙着大地,许多游客都直接在入口休息。我心想,虽然脚已经发软了,但好不容易求来的机会,不上去不就浪费了吗?于是我接着举着一把伞骨都坏的伞,抱了个包,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目标。走进一看才发现,所谓的“目标”只是一片白墙,还要从白墙的门再走一个坡才能到前面的红城墙。回头看看一路上累得不行半途而废的人,再向前看看在城墙上一顿欢呼拍照,享受天伦之乐的人,我决定走到红城墙,去看看中山陵的真面目。一瘸一拐的我总算是踱到了红城墙,这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都抱着拍照,很多人拍完照就回去了,大多数的游客都止步于此。难道这面墙就是中山险!再仔细一看又有三扇门,这次倒不再是陡坡了而是楼梯,怪不得许多游客都以红城塔为目的地。太阳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面对似火的骄阳,游客们都纷纷躲在了树荫,我不禁怀疑,我还能走得下去吗?万一得会没力气回来了怎么办?可是,现在半途而废,之前的路不就白走了吗?于是我依旧决定抬级而上。我好像把自己变成了个机器人,忘却了身体的疼痛和环境的恶劣,迎难而上,只顾盯着脚下台阶,不再想象离目的地还有多远。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墓,我一脸疑惑,这就到了吗,只见身旁游客都回着头,一看,我仿佛将世界都俯视了,群鸟都只能在我的脚下飞翔。 正如贝多芬所言:“涓滴之水之所以可以磨损大石,不是因为它的力量强大,而是在于他日夜不舍地滴坠,”面对困难和苦难与其抱怨放弃,不如乐观面对,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你想要的结果。半山腰的风景是拥挤的,山顶才有更美的风景。
头一回历幻梦醒,百回中悟人生情
高二(10)班 熊锦蔓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书写者,而“头一回”则是那些最为鲜明的章节。它们如同星辰般点缀着我们的记忆,引领我们从无知走向熟知,从懵懂迈向成熟。
头一回的启蒙是认知的觉醒。“头一回”常常伴随着对未知的探索和对自我的发现。记得我第一次参加纪念馆,面对那些有着年代感的飞机模型,我的心中充满了敬畏与好奇。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聚在一起讨论飞机的构造,见证了这些飞机的诞生。这次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还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意识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砥砺前行。 头一回的挑战是一场勇气的试炼。许多“头一回”,都是对人生勇气的考验。还记得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众人进行演讲,紧张的几乎说不出话来,心跳如鼓,手心沁汗。但正是这次挑战,让我学会了如何克服恐惧,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与自信。我意识到,永清并非无所畏惧,而是在恐惧面前能够依然选择前行。每一次的“头一回”,都是对自我的突破,都是对勇气的一次锤炼。 头一回的失败是挫折中的坚韧与反思。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头一回的经历往往伴随着挫折与失败。我第一次参加考试,满怀信心的走进考场,却在成绩公布时遭遇了滑铁卢。那一刻,我仿佛跌入了深渊,所有的努力与期待都化成了泡影。放学时,黄昏的余晖洒在我的脸上,却照不散我心中的阴霾。因为这次失败让我学会了坚韧,学会了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学会了反思与自我提升。让我知道了: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与努力。我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断挑战自我,争取在下一场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头一回的领悟平凡中的幸福与珍惜,人生的幸福往往藏在平凡之中。同一回味家人做饭,虽然手艺生疏,但这份亲情的温暖却让我铭记于心;头一回与朋友彻夜长谈,虽然话题琐碎,但那份真挚的友情却让我倍感珍惜;头一回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闲谈,虽然聊天断断续续,但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头一回,却构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它们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一切,学会了在平凡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人生如戏,每一幕都是新的开始。头一回是这场戏中最动人的篇章,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让我们在探索中成长,在挑战中勇敢,在失败中坚韧,在领悟中深刻。每一次的“头一回”,都是一次对自我的超越。让我们珍惜每一次的“头一回”,勇敢的迈出步伐,迎接精彩的人生!
在一个光线微暖的午后,我坐在书桌前整理着,从抽屉里掉出一副小巧的针织手套,斑驳的阳光打在上面,只是一眼,零落的记忆便在脑海中闪烁、翻腾。
大抵是数年前的一个凛冬,寒风呼啸,时时有几阵吹进教室,冷得自己坐立难安,手更是冻得失去了知觉,连铅笔都愈发握不紧。这时同桌小爽偏偏凑了过来,还不忘特意伸出她那带着可爱的粉红手套的小手。她撅着小嘴,得意洋洋地说:“我有手套!你没有!”她轻佻的话语激起我的不快,我没理睬她,自顾自搓了搓双手,但那摩擦生出的热量微乎其微,好似没有,可我还是不屑地“切”了一声。哪乘想她红扑扑的小脸凑得更近了,大大的眼睛紧盯我好一会儿, “这可买不到哦!这是我妈织的!你没有吧?”我又瞅了眼她的手套,束口漂亮图案可爱,看着真的很暖和,再看看我空荡而通红的手,头一回这么无奈。面对她的骄傲,我不服气地大着胆做了个不甚现实的承诺:“等着吧!我妈也会织!绝对比你这副好多了!” 放学后,我一如既往站在马路边等候,从人流涌动一直等到我独自一人。我所等的人,我的母亲,始终没有出现。陪着我品味冬的凛冽的,只有身旁一棵棵笔挺而枯瘦的杨树。它也会冷吗?没有叶子为它挡风了。有的树有的,它没有。有的人有的,我没有。我们还挺像的。我边想着边把双手放入口袋深处,四处来回走动,绕着杨树转圈。终于,在过了仅仅半小时却恍若几年之后,母亲才风尘仆仆出现了。灰蒙蒙的天似已变亮,寒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她外套的余温。外套之下,暖意蔓延,妈妈的双眼如海洋般深邃。要告诉她那个不切实际的要求吗?她每天已经很忙很累了吧? 其实我从未看清过妈妈年轻的脸庞,或者说我根本来不及看清,也没有机会看清。她把自己的大好年华献给了工作。幼时和她见面,我都是低着头看地面。 正犹豫着,妈妈突然不停翻找着外套口袋。这动静牵引着我看向她。终于她掏出了我梦寐以求的珍宝——一副针织手套。我惊喜地接过,反复看了好久,爱不释手。母亲欣喜地望着我,轻轻地问:“喜欢吗?织了好久。”我瞪大了双眼,狐疑地望向她:“你织的?”她点了点头,脸上洋溢着的笑转而便化作春风,温暖了我一整个冬天。我头一回盯着她的脸看了许久。那张脸并没有岁月静好的美丽,只有工作过久的疲态。 那个凛冬,我不在畏惧寒风,我的双手也不再被冻得红彤彤。而我也向小爽炫耀了那副针织手套许多次。终于理解为何母亲总喜欢向亲戚炫耀我的成绩了。那也是我头一回为妈妈骄傲。 过往逝如云烟,因为那头一回骄傲,妈妈的印象在我的脑海中逐渐变得清晰,不再陌生。那是我头一回为妈妈骄傲,也是我头一回明白妈妈从未忘记爱我。妈妈,其实你也是我的骄傲。 我小心地收好这副手套,任凭记忆翻涌,温暖横亘心头,良久……
我以前总是对下雨天感到厌烦,潮湿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气味压在我的肩头,细密的雨线在周围被织成流动的网,笼罩着城市。时不时吹起一阵风,煽动着我的情思。
雨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朦胧,花草树木隐隐约约在远处摇曳,看不真切。往日里汽车的鸣笛声、小孩子的嬉笑声,也淡了下去。目光所及之处是无限的灰色,耳畔是连绵的雨声,总让我感到自己很孤独,很压抑,这感觉并不好受。 直至那日,又是一个夏日的雨天里,我才头一回触碰到雨的温度。 夏日已达到饱和,仿佛能听见枝丫抽长的声音,突如其来的暴雨将我困在路边的小亭中。细碎的雨水渗入眼里,潮湿的气息堵塞咽喉。伞上透亮的雨珠顺着伞骨滑落在地,路上的行人也变少了。我索性坐了下来,陷入了臆想中。 我并不像家里同龄的孩子们那样能说会道,活泼开朗。与之相反,我是一个内敛的人,因为不喜欢接话,所以朋友也很少。只是静静观察着身边的人,然后开始了自己的思索,揣摩着下一步该怎么做才好,或许是因为参与感太低,于是就觉得一股寂寞油然而生。 向亭外伸出一只手,雨的丝丝凉意自指尖蔓延至全身。小雨珠温和且轻柔的落入我的手中,最后又掉落在雨洼中消失不见。时间如雨,滴滴答答地逝去了。缩回手,唯有湿润的触感仍停留在掌心。雨势渐弱,阴沉的天空越来越澄澈,我就这样冒着细雨,走出了亭子,任由着凉意将我浸染成雨的颜色。在与雨的接触中,我的心底却不再孤独,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畅快淋漓。 初霁,璀璨的太阳将光芒自天幕中播撒而下。藏匿于树叶间,草木中的雨闪烁出灿烂的色彩,孤独感早已跟随着这场雨离去,恍惚间,我好像悟出了什么。 我们即是雨,描摹着这地球的,微不足道的一滴雨。时而飘浮在空中,时而降落在地面,这样的雨,也想要寻觅不久后的朗朗晴空。我们即是雨,不知从何处来,亦不知将要往何处去,但我们已经在路上。不妨把令人惆怅的昨日放在一边,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初中我心比天高,胆气极大,渴望来一次说走就走的个人旅行,奈何旅行团的人出于安全考虑,坚决不允,于是我的妈妈与我同行,去爬一座外省的大山。
远处瞧不觉得有什么,近了端详,才发现那山高得抬首极眺也只见云雾缭绕,山体巍峨。虽然说我心气高,但要论眼界,还真没宽到哪儿去,当时是我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所以,头一回见到这样的大山时,我激动极了。从山脚攀些台阶上去,就要坐缆车了。这是我头一回坐缆车,可新奇。从高处向下俯瞰,山丘、屋舍、人群……尽收眼底。正当此时,看山非山,是看小坡;看屋非屋,是看石砾;看人非人,是看 蚁虫。于是骤然陷入一种玄妙的意境里——看我非我。或者说,是忘我, “我”早已是这山、屋、人,这小坡、石砾、蚁虫的一部分,早已融入这广阔无垠的自然中了。于是怀揣着莫名的敬畏心理,我下了缆车,决意真正地去“见”这座大山。刚开始还好,这儿看那儿打量,只觉得大山中的一切都是有趣极了的。岩阶攀延而上,苍藓绿意森森,幽泉叮咚作响;到了中段,气力竭尽,又正有盛夏,热气直冲面上,只觉得自己真是活要面子死爱罪,早知便该在开始走了一段时就知趣地返程。一脸郁闷地去和妈妈抱怨过后,她分明也热汗淋漓,却还是笑着宽慰我:“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到上边就凉快了,况且你头一回出省爬山,还没见过顶上的风景呢。”的确,理是如此,我被说服了,闷头继续向上攀爬。果然不错,渐渐地,丝丝缕缕的凉意缠上了我,再接着,在我又一次喊着“不行了”驻足小歇时,妈妈对我晃了晃手机,我凝神看去,屏幕上正是我们的登山实时图。它明晃晃昭示着,原来不知不觉间,脚程已然过半;原来坚持并非仅仅意味着一往无前,它也是犹疑着、退缩着、心猿意马着,却依然在往前走。屹立在山巅,如同一块磐石;游离在云端,如同一缕清风。向下眺望,大江东去,岸旁房屋错落有致;掠过江面,是大雾,濛濛着笼住两岸和寂静江水。山顶的光景,确是不同的。 比上山更艰难的正是下山。要说上山是体力的亏耗,下山则是平衡的挑战。走了这么久的山路,腿部肌肉即使疲惫也还是紧绷着。向下踩台阶时,酸疼席卷中枢神经。要么扶着扶手慢吞吞挪动,要么七扭八歪没个正型,我苦中作乐地开解自己:没办法,比获得更艰难的正是放下。古往今来多少豪杰,不都败在一个求不得、放不下,更何况我一介俗人呢!等到下了山,才知道,原来旅行团的其他人早早回头坐了缆车下山。我偏头,与妈妈相视一笑,心想,这当然是一种选择,只不过,未曾历尽险阻地抵达过山巅,大概难体会所谓“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情调了。胸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攀爬或是人生,都不过是一场修行,只为寻找到最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