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十里读书路|曾慧敏
文化
教育
2024-12-14 12:15
云南
那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蜿蜒曲折地流向远方,仿佛在追寻着什么,又似乎在倾诉着心声。夏日的河床铺满了悠悠荡荡的水草,岸边两排高大的杨树挺立,间或夹杂着柔软的柳树和野生的桑树。到了冬天,河水变得干涸,露出灰色的泥土。河的两岸,长红村、沿河村、卫东村……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家家户户沿河而居。沿着河流并行的是一条泥泞的小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这是乡亲们唯一的出行之路,也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虽然村子众多,但规模都不大。最初村里有一所小学,但随着人口逐渐减少,小学也难以为继。于是村里的孩子们都转到镇上的小学上学。我也是其中一员,大约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天都要在那坑洼的路上走上十里才能到学校。似乎听到鸡叫声,揉了揉惺忪的眼睛,迷迷糊糊看到微弱的光线,我们便知道该起床了。父亲和母亲因为劳累了一天,此刻还在沉睡中。我们在灶台边生火,踮起脚尖在大铁锅前热一热昨晚剩下的饭菜,那便是我们丰盛的早餐。谁起得早,谁就会去敲邻居家的门,扯着嗓子喊:“喂,起床了吗?快开门呀,是我啊!”父母们并不担心,也不生气,依旧安睡。月亮有时圆得像银盘,有时又像弯钩懒洋洋的挂在树梢。没有月亮的时候,我们就用小手电筒照亮前行的路。一边走一边聊着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母鸡下了几个蛋,蚊子咬了几个包,我们聊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和此起彼伏的鸡鸣。当东方渐渐泛起红光,我们就快要到学校了。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是放学。依旧是几个小伙伴一起。家里条件好的会买一袋冰袋或者一包辣条。我们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着,从不考虑卫生问题,只在乎谁多吃了一点点。不过那时候大家都不是很富裕,只要能吃进嘴里的,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零食。长红村离镇上较近,在我们村子前头,最早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到了夏天,棚子里的蔬菜长得特别好,小朋友们就互相掩护,怂恿着去别人家菜地里摘几根黄瓜或者几个西红柿(大多数还是青的,略带红),然后快速跑到河床底下,三两口吃掉,再跑上来。我们从不贪心,速战速决,摘了就吃,吃完了就心满意足地回家。如果路上遇到拖拉机,那就更兴奋了。没有男孩女孩之分,只有胆大的和更胆大的。那条路实在太长了,我们都希望能搭个顺风车。远远地,就能听到那台拖拉机发出的嘟嘟嘟的声音,仿佛是乡村田野间特有的交响乐。我们就自觉地站到路边,眼巴巴地望着,希望好心人能停下来带我们一程。不过,那些车大多是外地人或者离村子很远的乡人开的,很少是我们那一带的。靠边站着,大多数时候迎来的是滚滚尘土。我们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上车。眼疾手快的小伙伴先爬上去,然后伸手拉下面的伙伴,没上去的就一边跳一边用脚找车上凸起的地方借力。一边跑一边喊。如果遇到细心的司机,他们会停下来让我们搭一段路。如果运气足够好,还能遇到卖货的小三轮,偷吃几个零食。被发现了,他们也不会生气,总是宽容地原谅我们。当然,这样的日子并不多。冬天的时候,放学很早,也很少有经过的车辆,闲得无聊。我们就和河对岸的孩子们斗嘴。“河对岸的听着,我说上句,你们答下句。答不上来的是蠢猪。”他们也不示弱,“有胆就过来,谁输谁是猪?”我们就炫耀着新学的课文和诗句,唱和着,比拼着。有时他们先挑衅,我们就知道放学的时候约几个高年级的同学一起走。这样赢的机会就大些。如果他们答不上来,我们就会异常兴奋,仿佛赢得了冠军,成了全村的骄傲。春天真是乐趣多多。放学路上,我们随手摘下一簇野花,捡起一根藤条,动手编织成一个漂亮的花环带上。虽然男孩子们对这个不太感兴趣,但他们还是乐意帮忙采摘野花。他们更热衷于掏鸟蛋。那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叠罗汉,三两下就能爬上树去。即使找不到鸟蛋,我们依然玩得不亦乐乎。我们还会折断一些柳枝,这些柳枝可有大用处了。女孩子们会把柳枝和橡皮筋绑在一起,扎在头发上,就像孙悟空头上的金箍。而男孩子们则会拿出小刀,在柳枝上雕刻,自制各种玩具。他们会把所有的柳枝都削得一样长,做成光溜溜的棍棒,或者保留树皮做成“炸弹”,还有那些条纹间隔的,就变成了“美猴王”......也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精力那么充沛。回到家,父母还没回来。女孩子们把书包一扔,到水缸里舀一口水,咕噜噜喝下去就招呼小伙伴们来跳皮筋,丢沙包。夕阳下,就看到几个辫子蹦蹦跳跳,甩来甩去。有时候也帮哥哥们捡爸爸们喝的啤酒瓶盖,用石头把它锤平,就成了一枚枚勋章,相互比较谁攒得多。“猴子们,快回家吃饭啦!”随着妈妈的呼唤,一天就这样悄然落幕。现在,河水依旧缓缓流淌,河面上不再有捕鱼的船只,也看不到那些激情四射的龙舟赛了。那条曾经坑坑洼洼的小路,现在也变得平整而顺畅,一脚油门踩下去,五分钟就能从镇上回到家里。太阳依旧每天升起,但月亮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明亮。
曾慧敏:湖北枝江市职教中心一线教师,热爱生活,热爱阅读,喜欢分享。虽然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始终相信:行而不辍便可抵达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