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共振|赵石平: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文化   文化   2024-12-14 12:15   云南  


依然是周六,我精心打扮了一番,出门,直奔疗养院。因为她一定在等我,而且期待看到我端庄漂亮的样子。
小时候,父亲是优秀的主治医师,母亲是骨干教师,我是幼儿园里再普通不过的学生。因为父母的工作需求,我常常和门卫爷爷一起守候老师到来,那时总盼着老师赶紧把我带进教室。每天放学,我是最后一个走的,和幼儿园的最后一束亮光一起守候,期待他们中有谁想到我,来把我接回家。无论谁来,无一例外,回家的路上会一遍遍听到他们:因为病号急需手术实在无法脱身,晚到了。学生因为纪律问题留校了,不得不加强教育,结果就晚了。我只是坐在车座后,紧紧地抱着她或她,生怕错过任何一丝一毫的温暖。
如今我要守约去接她,我不能让她等。停好车,八点整。每次我都会早到半小时,让她到门口的第一眼就能看到我。前两次她八点二十出现的,上次八点十五,今天可能八点十分,对这个正确的推断,我感到很得意。准备好笑容,望向那个母亲必经的路口。疗养院门卫大爷见状就问:“来了闺女,接你妈呢?”“是,看她今天几点出来,想知道她记不记得我今天来接她。”“你妈妈是老师,时间观念是很强的,她十分钟前已经来过一趟了。”“啊?来过了?”“是的,还特意跟我说,不让告诉你。”一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秒遍全身。原来,她仍是我的母亲,阿尔兹海默症也未能侵蚀她这内心深处的执念。终是我晚了一些,还做不得她的依靠。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她的房间,她背对着门,坐在床沿上。身子随着手机里的音乐轻轻晃动,没有节拍意识,却特别像我等待她们接我时,不停地在台阶上跳来跳去的样子。我走过去,坐在她身边,右手环抱她的腰,轻轻说:“咱们回家吧?”她转向我,故作惊喜地说:“咦!你来这么早,还没到咱们约定的时间呢!我的朋友们又该羡慕我了。”她笑了,很开心。果然,我们走到门口这一路,她幸福地跟每一间房间的门说:“明天见!好好吃饭,等我回来。”母亲在这里也依然是很忙碌的那一个,她认真负责交代每一位朋友必须做的事,正如她曾要求每位学生努力进取一样。伙伴们很配合,很听她的。因此,她很盼望回疗养院,就像我当初盼望上幼儿园一样。
可她的病情是越来越重了。一个月前的一天早晨,大哥接到电话,疗养院那边说母亲嗜睡,让带去检查。鉴定结果是:误食药物所致。于是,她在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输液治疗。当我交接完学校工作,尽孝床边时,她输液的手已经被绑在床栏上了。医生说她随时都可能拔下针头,一个上午扎三回了。我的鼻子一酸,强忍着泪水,仍然坚定的说:“解了吧,我会看好的。”我知道我接下来,可能要二十四小时守护,我跟大嫂商量好了,她负责送饭给我们。她就在医院上班,却也分身乏术,只能托护士多照顾。但,毕终究还是守护不了。我坐下给母亲按摩,想让她身子松快,促进血液循环。不到十分钟,她猛地直起身说:“这是哪儿?”“妈,我们在医院呢。”“哦,医院啊。”“这是干啥?”她抬起手问。“我可不扎针!”说着就要动。我赶忙看着她的眼睛说:“感冒了好几天都没见好,医生说输液好得快。”她看着我,信服地点点头。也许她懂了,也许,只是觉得我的语气是在跟她商量。当她第二次出手要拔针管的时候,我抓住她的手,告诉她:“这可不能动,一动就要流血了。”她再一次安静下来。大嫂说:“这也只有你了,别人,任谁都劝不了。上来就拔,动作利索着呢。”是吧,母亲有时会说起我小时候,他们亏欠我太多的话,总想补偿,可能这就算是了。
回到家,洗洗涮涮,走走转转,太多太多的话,仅仅是为了填满她的思绪,装满她的回忆。她偶尔会插话说:“你的妈妈真孩子气。”是啊,她真的很孩子气,当我把她送回疗养院时,我告诉她明天我要上班:“您的女儿要上班,您在这里好好吃饭,好好休息,等周六她来接您。”她抓着我的手不放,她的朋友们来找她了,拉着母亲说:“闺女说接你就一定接的,走吧。”她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一步三回头地望着我,就像我曾站在幼儿园门口盯着她离开时的背影一样。
还记得幼儿园老师在我问过好几遍“妈妈什么时候来?”的时候,会说:“妈妈说接你,就一定接,放心吧!”只是如今我成了她,爱却依旧。


赵石平,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语文教师。市骨干教师,心理咨询师



水先生的语文生活
倡导“栖于诗,行于思”的语文生活 主打栏目:同题共振。投稿信箱:670702856@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