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怎么办?一文总结八大用药选择!

文摘   2024-11-12 19:31   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药物治疗是失眠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来看看失眠药物有哪些选择?

 

撰文:吕雄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长期失眠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增加罹患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药物治疗是失眠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来看看失眠药物有哪些选择?

药物治疗原则[1]


药物治疗主要是指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中需要明确失眠症的病因以针对性治疗,还应避免或减少相关的负面效应。基层医疗机构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图:药物治疗失眠流程
图源: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

1.治疗时机:无法开展认知行为疗法(CBTI)或不愿意接受CBTI,以及CBTI疗效不满意时,可以与患者共同决策,选择药物治疗;对于失眠症状严重且紧急的患者,则宜尽早应用。CBTI是针对行为和认知因素导致失眠症的多成分非药物治疗,包括睡眠卫生教育、睡眠限制治疗、刺激控制治疗、认知治疗、放松训练等5个部分。

2.个体化:考虑患者的症状学特点,如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关注共病的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药物和(或)成瘾性物质使用史、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患者的自我选择和药物可获取性等。

3.按需和间歇给药:以最低剂量开始治疗,逐步向上滴定以达到治疗效果。“按需”的具体决策标准:预期入睡困难时,上床前5~10 min服用;上床30 min后仍不能入睡时,立即服用;比通常起床时间提前≥5 h醒来,且无法再次入睡时,可以服用短半衰期的药物;根据次日的日间活动需求(如重要事务),睡前服用。“间歇”是指非连续性每晚用药,具体频次尚无定论,推荐频率为3~5晚/周。

4.疗程:疗程根据失眠障碍病程、严重程度及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决定,一般不超过4周;如果连续治疗超过4周时需重新全面评估。药物疗效与安全性欠佳者,建议更换治疗药物,睡眠明显改善者,建议适时采取降低剂量或间歇给药。

5.终止治疗:患者的失眠改善并感觉可以控制睡眠后,可考虑逐渐减量、停药,CBTI有助于此过程。大剂量、多药联用或长期连续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避免突然停药,以避免失眠反跳、癫痫发作和其他的严重精神症状。

6.特殊人群: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损害、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患者慎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


失眠药物的选择[2]


失眠的药物治疗包括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RAs)、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抗组胺H1受体药物、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与BZRAs联合应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及麻醉类药物。

1.BZRAs,分为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on-BZDs)和新型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Ds:可改善失眠患者的入睡困难,增加总睡眠时间。三唑仑属于短半衰期催眠药物,国内常用于治疗失眠的BZDs还包括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地西泮、奥沙西泮、氯硝西泮。non-BZDs:主要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右佐匹克隆和佐匹克隆。新型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地达西尼达峰时间约1 h,半衰期约4 h,适用于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可以改善日间疲劳,不影响日间功能。

2.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目前已经进入临床的3种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药物包括:苏沃雷生、莱博雷生和达利雷生。DORA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观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延长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持续时间,改善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苏沃雷生剂量为10 mg或20 mg,睡前口服,达峰时间一般为2.0~3.5 h,半衰期为12~15 h。莱博雷生剂量为5 mg或10 mg,达峰时间一般为1~3 h,半衰期为17~19 h。达利雷生剂量为25 mg或50 mg,睡前30 min口服,达峰时间一般为1~2 h,半衰期为8 h,常用剂量为50 mg,特殊人群每日25 mg。

3.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褪黑素缓释片(2 mg)在欧洲被批准用于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失眠的治疗。常用给药方法和剂量是入睡时间前的2~3 h服用0.3~5.0 mg。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包括雷美替胺(雷美尔通)和特斯美尔通(他司美琼),可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用于昼夜节律失调所致的以入睡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失眠。

4.抗组胺H1受体药物。多西拉敏:乙醇胺类的H1抗组胺药,具有镇静作用,可缩短睡眠潜伏期,用于急性失眠的治疗。推荐剂量为7.5~25.0 mg,达峰时间为2 h,半衰期约10 h。苯海拉明:为乙醇胺的衍生物。苯海拉明作为非处方H1抗组胺药,用于妊娠呕吐的治疗,也可改善妊娠患者的失眠,推荐剂量为睡前口服25~50 mg。

5.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多塞平:小剂量多塞平(3~6 mg/d)空腹服用,因其半衰期受食物影响而明显延迟。具有明显的抗组胺作用,用于治疗以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失眠。可以改善成年和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闭角型青光眼或尿潴留患者慎用。曲唑酮:小剂量曲唑酮(25~150 mg/d),睡前1 h给药,可拮抗5-羟色胺2A受体、中枢α1受体和H1受体,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睡眠中觉醒次数,增加睡眠维持时间,能增加慢波睡眠,从而发挥镇静催眠作用,不会造成白天困倦。米氮平:米氮平3.75~15.00 mg 能快速镇静,改善睡眠,增加慢波睡眠,有助于睡眠持续。

6.抗抑郁药物与BZRAs联合应用。早期联合应用SSRI、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和短效BZRAs(如唑吡坦、佐匹克隆或右佐匹克隆)可快速缓解失眠,提高患者对SSRI、SNRI的依存性。盐酸曲唑酮可以改善睡眠结构和睡眠连续性,和短效BZRAs(如唑吡坦、佐匹克隆或者右佐匹克隆)联合使用提高依存性。

7.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因抗组胺机制而具有镇静作用,如:喹硫平、奥氮平、氯氮平等,这些药物能够增加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结构、减少睡眠中觉醒时间。考虑到其不良反应,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不建议无精神疾病的失眠患者使用此类药物。

8.麻醉类药物。右美托咪定能显著改善睡眠效率,增加N2期睡眠。右美托咪定输注,主要当其他治疗无效时,用于重症、难治性失眠患者的治疗,需进行神经科、精神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评估,由麻醉科医师酌情应用。鼻吸右美托咪定可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焦虑,但该药物治疗失眠目前还属于超适应证用药。异丙酚输注可能通过增强GABAA和甘氨酸受体的功能,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功能,调节体内的睡眠平衡,增加慢波睡眠和改善抑郁。

图:常用失眠治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用法用量、适应证及不良反应等信息总结
图源: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

参考文献:
[1].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 2024,104(25): 2296-2307。
[2].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4, 57(6): 560-584。


责任编辑:老豆芽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戳“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感谢关注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我们为神经科医护提供实用、靠谱、有趣的新闻资讯和医学知识,与您一起探索神经的世界。投稿邮箱:yxjsjbx@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