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注意———
办公室观茶员,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得,欢迎各位体制内的朋友关注!
核心还是副省级城市市直部门和省直部门之间的比较。
其实关乎于性价比的比较,无外乎这样三点:晋升、待遇、舒适度。这基本上是比较任何一项工作好坏和性价比高低的必选三项。晋升和待遇都关乎着职业发展和职业前景,同时待遇和舒适度又关系着生活质量,这一来一回,把工作和生活都串了起来。
我们不妨作一些简单比较。
首先是晋升。理解晋升,首先要理解制度设计。从单位级别上来说,副省级城市市直部门属于副厅级。这主要依据的是中编发[1995]5号文《关于副省级市若干问题的意见》。在意见的第二条明确指出,16市直属机关的级别,即市直工作部门为副厅级,内设机构为处级。市辖区及其工作部门的级别,可比照市直机关相对应的关系确定。在副省级城市内部的“正局级”,其实对应的是整个制度体系中的副厅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副省级城市的正局副厅。
而省直部门属于正厅级,一把手是正厅级,内设机构为处级。
由此,副省级城市市直部门和省直部门的内设机构级别均为处级,但是主要负责人的级别有所差异。
当然晋升的理解上,不能只理解单位的级别和一把手的级别。我们就引入了新的参照依据,那就是《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在职级并行规定中,对省级机关、副省级城市机关的综合管理类职位中各级别的数量作出规定。其中省直机关中,巡视员、调研员的比例上限分别为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的5%和45%。副省级城市机关的这一比例则为2%和43%。
由此可见,在大多数人奋斗的终点——处级干部这个层次上,相差的比例并不大,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在职业初期进入副省级城市机关还是进入省直机关,其提拔速度近乎于一致。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比较,待遇。对待遇的比较,显然我们不能解释太多。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把同样规格的蛋糕,分别拿给A和B来分,让A和B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自己要拿多少。A的妈妈说,我们家有5个孩子,你得多拿一点回来。B的爸爸说,你自己挣钱自己花,自己决定拿多少。
到最后,A拿回去的蛋糕虽然不少,但要给4个弟弟妹妹也要分。B拿的蛋糕虽然不多,但是自己却吃饱了。这就是省直部门和副省级市直机关的一个区别。
第三个比较,舒适度。这个要看所处部门,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无论是工作压力、责任上来说,都要轻松不少。再加上生活活动半径缩小,而福利、待遇、发展空间依然较高,相比之下还是有一定性价比的。
这也就是这些年,有一些人开始说“副省级城市的市直机关,是公考岗位天花板”的原因。当然,具体的比较,还要看个人的发展需要和职业兴趣之上,同时要看专业能不能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被动地做出选择,这个是常态,需要被理解。
体制内入门指南,一个体制内人员集体创作的公众号,欢迎关注!
回复“考研” “待遇” “选调生”“ “省考” “报名” “笔试” “面试” “体检” “政审” “入职”“辞职”“公检法”“税务”“事业编”“国企”等关键词,可以查阅相关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