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厅长不让儿子考公务员,而普通家庭父母却逼着孩子考公?

职场   职场   2024-11-08 08:01   河南  

———特别注意———


办公室观茶员,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得,欢迎各位体制内的朋友关注!



作者:内圣外王

本文原载于知乎,系公众号“体制内入门指南”独家授权转载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讲一件印象非常深刻的事。学生时期去某省一个省直机关去实习,厅长临近退休,再加上我是实习生的缘故,领导表现得非常随和,每次楼道里碰到了都要主动和我聊几句。 


有天刚好他值夜班,我就趁着这个机会主动找领导请教经验去了,我说自己将来想当公务员,领导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还想着当公务员呢?我儿子就不喜欢干这个工作,现在在X大当老师,像你这么高的学历可以干点别的,千万别干这行”,说完领导还若有所思地抽了一口烟。


这是我印象中非常深刻的一次“劝退”,居然有人说别当公务员,当然我当时并没有明白这番话的意味。参加工作以后,接触到的信息更多了,逐渐发现一定级别以上领导的子女中,当公务员的比例非常的低,都去干嘛了呢?


有在中金公司做投资经理的,有自主创业当CEO的,有在知名院校当老师的,还有在很多人听都没听过、但实际上很牛的行业协会工作的,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子承父业”、跑步入编。 


所以要我看,这事主要取决于你父母所处的社会阶层,总体的规律是越往下走、越希望子女考公进体制,越往上走、选择的维度就会更开阔。 


为什么网上舆论普遍认为,父母都希望子女当公务员呢?因为这个社会上普普通通的父母是占大多数的,他们可能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可能是摆摊的商贩、可能是十八线县城里小科员、也可能是赚了点小钱的生意人,他们构成了整个社会阶层最坚实、最庞大的基层,我们中大多数人都来自这样的家庭,所以多数人也就有了这样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对子女的职业建议会因为家庭阶层而显著不同?有这样一种家庭。住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母亲是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父亲在外边打工养家,谈不上饿肚子但经济也不宽裕,如果家庭成员稍有病痛意外,整个家庭随时可能动荡飘扬,这样的家庭在中国非常常见。


父母为什么希望子女考公呢?因为不用起早贪黑赚那点微不足道的辛苦钱,不用担心年纪大了干不动怎么办,不用被人说“打工的”“没有正经职业”,公务员稳定、体面、有社会认可的属性,完美符合了他们对于一份职业的期待和要求。


假如你处在你父母的境况,你又会不会希望自己的子女去考公务员呢?答案不言自明。所以我认为,说公务员是最适合普通家庭、普通人的职业之一,这句话是准确的。 


说完了普通家庭,再来说说往上的那部分人。这部分家庭在财富积累、社会地位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了,早跳脱出了安全需求、稳定需求、认可需求这些基础性的价值感了,公务员稳定的基础属性已经不是这部分人的首要考虑了,他们更多地在让子女去实现自我、做自己更愿意做的事情,或者选择一些更具性价比的职业,比如各类投行中就有这一类群体的存在。 


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子女也培养成领导干部呢?政治资源延续的难度非常大,如果你老爸是县委书记,多数人可能连副县长都做不到,仕途是背景、能力、机遇、政策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不确定性因素让继承资源变得极为艰难。 


假使你愿意承认家庭的普通、自己的平凡,那我想选择成为一名公务员,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做一些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这份职业确实很不错,这几年愈来愈热的考公热也直接证明了这一点。


希望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能够真正认清社会大环境、自身小环境,正确理解这份职业的一些意义,这样当你面对它收入有限、层级森严等一系列缺点时也能坦然接受,能有底气地讲:这就是我的选择。


体制内入门指南,一个体制内人员集体创作的公众号,欢迎关注!

回复“考研” “待遇” “选调生”“ “省考” “报名” “笔试” “面试” “体检” “政审” “入职”“辞职”“公检法”“税务”“事业编”“国企”等关键词,可以查阅相关历史文章。

体制内入门指南
体制内入门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