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焦 | LKYSPP院长柯成兴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共绘全球合作新蓝图

文摘   2024-11-25 19:06   新加坡  


LKYSPP



在地缘政治风云变幻、全球局势波谲云诡的当下,每一场国际盛会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洞察与探索。2024年10月15至18日,世界经济论坛 (WEF) 全球未来理事会 (Global Future Councils) 年会在迪拜隆重举行,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LKYSPP) 院长柯成兴 (Danny Quah) 教授受邀出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了在全球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如何才能开辟合作新路径,引领世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在变局中开新局,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与您一同关注全球动态,携手探索合作新篇章。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



“未来冲击”背景下的世界格局重塑



在专题研讨会上,柯成兴教授以“未来冲击”与“争议”为引,深刻描绘了当前世界的复杂状态。他指出,在担心未来发展潜力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引发全球关注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在战争频发的地区尤为突出,即便在和平地带,也潜藏着紧张的局势。柯教授进一步阐述,尽管全球面临着身份认同、意识形态、阶级分化及文明差异等多重分裂的可能性,但世界依然被视为一个整体。如今我们所处的这个整体正面临新的“冲击”——如环境、疫情等问题引发的广泛讨论,以及经济领域的集中化趋势都在重塑着世界的格局。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无论中美之间存在何种意识形态差异,经济联系都会将世界紧密凝聚在一起。毕竟,全球供应链的建立使得脱钩将付出巨大代价。然而,柯教授指出,这种凝聚力正在被削弱。特别是美国对中国贸易和经济交往的“中国冲击”观念,即认为中国正在窃取工作、摧毁产业、将繁荣的美国中产阶级社区变为鬼城,这种观念正在侵蚀经济贸易的凝聚力,成为当今世界中一个重要争议点。


针对“中国冲击”的议题,柯教授强调这一表述反映了人们的实际感知。这种感知被部分政客、新兴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所利用,加剧了全球社会的分裂。柯教授指出,技术在这些变化中扮演的角色与贸易同样重要,但遗憾的是,政治领导人往往将矛头指向中国,而忽视了机器人等技术的真正影响。这一观点揭示了社会对“中国冲击”的误解及其背后的复杂因素,呼吁人们更理性地看待技术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第三国崛起与国际合作新路径



此外,柯教授还特别提到了中等国家(或称“第三国”)的崛起。他认为,在美国和中国等大国之外,第三国拥有独特的视角和见解,对于什么是可接受的国际规范有着自己的判断。柯教授更倾向于使用“第三国”这一表述,以避免陷入权力等级叙事的陷阱。他强调,我们已超越了“强权即公理”的时代,我们渴望建立一个基于规则且公平的国际体系。


纵观世界历史,大国之间往往存在争端。柯教授认为,正是在这时候需要第三国站出来,尝试解决这些挑战。他指出,这并不是要第三国介入与大国之间的直接对抗,而是要通过外交和智慧解决问题。


为此,柯教授提出了三种修复当前国际体系的方法:一是寻找巧妙的方式,促进即使处于竞争状态的大国间的合作,如气候危机、能源转型、疫情防控以及技术监管保护系统等领域;二是引导无意合作,即使协议难以达成,也要尝试让大国走出僵局,避免陷入“囚徒困境”;三是第三国可以探索解决问题的创新路径,不必直接站在大国之间或对抗大国,而是可以通过小规模的合作来在愿意合作的群体之间引导合作,为大国树立榜样。


视频来源:World Economic Forum,2024年10月17日,星期四

本文内容来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