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眼科门诊、或是阅读宣传资料,另或是被公益筛查中,眼科医生总是会和你讲,白内障可以手术了,手术一般超声乳化,完了要装个人工晶状体。那么究竟什么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什么是人工晶状体呢?
众所周知,白内障是一种老年常见的眼科疾病,病症主要是视力模糊,影像的颜色变得暗淡,阅读时感到光线不足和眼镜度数需要经常改变。
以超声乳化系统进行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手术中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手术伤口自动愈合,无须缝针,大部分人的眼睛均适合植入人工晶状体。但在手术中,混浊的晶状体被摘除后,医生会小心检查病人眼球的状况,决定是否能安全植入人工晶状体,避免引起并发症。
该技术早于90年代初开始采用,只需在角膜切开1.8-3毫米,伸入超声波仪器打散吸除浑浊晶体,再植入人工晶状体,一般毋须缝针,甚至可利用不同厚薄的人工晶状体改善近视或远视。
人工晶状体的主要功能是在白内障手术患者移除混浊晶体后,取代天然晶状体。所以人工晶状体必须要与天然晶状体的功能越相近越好。当天然晶状体浑浊被摘除时,大概会造成两千度的折射率被移除(依个人眼轴长度而异)。未发明人工晶状体前,就只好利用很厚的凸透镜眼镜来矫正视力,此方式不但不美观也不方便。
人工晶状体就像是被植入眼睛内的眼镜般,可以提供白内障患者清晰的视力。人工晶状体的构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镜面,提供折射功能。另一部份称为支撑脚,其作用就是为了让人工晶状体能平稳地被放置于眼睛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