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社区为本的整体保护(community-based holistic conservation)是一种着重于发掘社区内在力量的生态保育模式。公益机构需要认识到环境问题与社区中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不仅仅追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而是寻求更内生性、更综合和更可持续的问题解决方式。
这需要公益组织放弃“上帝视角”和文化知识优越感,与社区建立更健康和平等的合作关系,从居民的优先事项和脆弱群体的需求出发,并基于对社区社会文化的深入理解,共创行动方案。
2024年4月在海口参与论坛的Boen和Hani
(图源:HCP)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阿拉斯海峡(Alas Strait)的地理位置
⚪ 印尼渔业社区的普遍困境
在印尼,随着渔业社区人口扩张,为了维持生计,渔民们越来越不在乎渔获的尺寸大小,甚至采用破坏性的方式进行捕捞,造成印尼的近岸海域普遍渔业资源枯竭,海洋生态退化。反过来,威胁着渔民们的生存,渔民也只能望洋兴叹。
受限于受教育水平、能力和视野等,渔民家庭只能维持这个收入水平不高的生计方式,社区里也缺乏组织化的行动带领大家寻求新的发展。此外,当地人缺乏理财意识和能力——几乎没有银行账户,也没有存钱的习惯,随挣随花。妇女负责掌管家庭收入,但一些妇女养成过度消费或是赌博的习惯,会使渔民家庭的财产不增反减。
HCP团队与当地的渔民团体交谈
(摄影:云虹)
游客体验章鱼捕捞
渔民团体与当地政府沟通汇报
我们不禁会想,社区自己制定的休渔制度会“管用”吗?村民们都会遵守约定吗?向Boen请教时,我们得知,实施“休渔”制度使得章鱼种群数量得到恢复,村民的捕获量增加,是吸引村民自愿遵守制度的主要原因。当碰到团体成员破坏规则时,渔民团体也不会正面和渔民个人起冲突,而是会通过动员渔民的妻子和孩子进行劝说。
此外,为了鼓励村民在休渔期间实行良好的监督,JARI让当地村民用他们的本地方言来给这些关键的保护点位进行命名,这让渔民们有了更多的归属感,愿意去守护自己的家园,也促进了休渔制度的长期实施。
JARI和Poto Tano村的渔民团体
在章鱼临时封闭期内的联合倡导海报
JARI在培训当地妇女
如何测量章鱼的体重、体长、分辨雌雄等
走访渔村时接待我们的当地妇女露出自信的笑容
(摄影:乔峰)
点击图片了解2024可持续滨海社区区域公益合作论坛
*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源自Boen的演讲材料。
交流时刻 # 案例启思
休渔制度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当时国家设立了禁渔期、禁渔区制度。1987年,进一步确定了渔船“双控”制度。1995年,中国开始实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覆盖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除了钓具外的所有捕捞作业方式都实行了休渔。一直以来,我们国家更多的是采取全国步调一致,自上而下贯彻落实的管理模式,高效但难以因地制宜。
在我们看来,JARI在渔村实施的“基于社区的休渔制度”就是因地制宜的很好诠释。实践表明,紧紧把握社区生计发展的需要,动员社区共商共建,并采取科学的数据收集和监测方式,在社区层面落实更符合本地需求和规律的休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不同制度的实施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资源等多重因素,不同制度可以互为借鉴)。
这也许是JARI所代表的印尼本土NGO采用的社区为本的整体保护(community-based holistic conservation)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你读完本案例之后有哪些思考?
欢迎大家留言给我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