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东南亚多国海岸带绵长,沿海地区渔民以海洋为生,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滨海社区形态。今天,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当使用、海洋污染以及气候变暖等问题,正加速改变着他们赖以生存的那片海洋。在当地,有很多非政府组织致力于和滨海社区及渔民一起应对这些挑战,并且形成了丰富有效的经验。
海南气候伙伴(HCP)聚焦于推动气候变化下中国(海南)与东盟国家在渔业、可再生能源以及海岸带保护等公益领域的合作,将在本专栏下分享东盟伙伴的案例和我们的思考。
2023年8月HCP团队访问LINI位于
巴厘岛北部的项目中心(图源:HCP)
印度尼西亚处在珊瑚礁三角区重要区域
在LINI项目点Les村与渔民交流
01 参与修复项目,提高收入
LINI把建造人工鱼礁的工作交给了社区,这相当于是一份在家门口做建筑工人的工作。人工鱼礁建材的运输和塑型搭建,都需要很多人力参与。因此每个项目点上都能惠及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名村民,无论男女都能参与。这些项目活动也让村民学习了人工鱼礁的结构,掌握了一些建筑施工方面的技能,提高了对保护珊瑚礁的认知。
2020年疫情期间,LINI与七个社区小组合作,在北巴厘岛的珊瑚礁修复地点建造并投放了约1.4万个人工鱼礁结构,移植了3千株珊瑚,1100多名渔民参与人工鱼礁建造,250名潜水员参与鱼礁投放。在因疫情而导致旅游业停摆的情况下,参与珊瑚礁修复项目得到的收入显得尤其珍贵。
渔村妇女正在搅拌
建造鱼礁用的水泥
由LINI设计的鱼穹结构,
被证明具有高生物附着效果
02 文化创意激发归属感
在巴厘岛由年轻渔民们
建造的海洋生物形状的鱼礁
“鳄鱼面包”和人物雕塑
形成海底新风景
03 培训新技能, 提高旅游收入
经过LINI的培训,
邦盖岛Bone Baru村15名年轻人获得了潜水证书,
其中16岁的Fauzia是村里的第一位女潜水员。
04 利用社交媒体,鼓励渔民参与监测
渔民在社交平台上
发布的监测结果
渔民参与的
珊瑚监测行动
LINI提出的共同管理模型
LINI创始人盖亚丽女士在2024可持续滨海社区区域
公益合作论坛上发言(图源:HCP)
(除特殊标注外,本文图片均来自LINI)
交流时刻 # 案例启思
据我们观察,国内珊瑚礁修复工程通常由企业或科研单位牵头实施,修复过程更多雇佣专业人员,联动社区少。这样的优点显而易见——专业性强、效率更高,但另一方面,在社区和村民眼里,这样的生态修复项目更像是“空降部队”,不仅没有与村民生活挂钩,更固化了“环保是政府的事儿”的思想。
缺少了社区参与的修复项目,后期维护不仅成本高,也难以得到当地社区的支持,甚至被有意无意破坏,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我国珊瑚礁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修复方式,与东南亚国家会有所不同,案例呈现的有效模式未必完全适合我们。但是“换个角度”看:如何调动本地社区的力量,以较小的投入实现更可持续的效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也许先放慢脚步,才能走得更远。
你对中国的珊瑚礁修复工作和社区的联系有哪些了解?读完本案例之后有哪些思考?
欢迎大家留言给我们!
- END -